APP下载

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35例疗效观察

2018-11-25麦峥嵘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针灸

麦峥嵘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肝胃郁热型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胃郁热型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5例。观察2组治疗效、症状频率和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RDQ评分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复发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针灸;逍遥散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9-0058-0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胃肠病之一,通常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胃脘痛等症状,该病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治疗后反流症状或黏膜损伤修复情况无明显好转被认为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目前西医只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动力进行治疗,仍是以优化PPI治疗为主,但长期服药易形成药物依赖,其疗效有限,患者难以坚持,且停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3-4]。 该病属于中医学、吐酸食管瘅等范畴,为了进一步提高RGERD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和中药治疗,旨在为该病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胃郁热型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5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属肝胃郁热证;年龄>18岁;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出血、狭窄及其他疾病致反酸、烧心、胸痛者;合并重要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妊娠、哺乳期者。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55.72±13.21)岁;病程1~10 a,平均(3.61±0.71)a。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4岁,平均(54.92±12.80)岁;病程1~10 a,平均(3.72±0.81)a。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5]在的相关诊断标准,具有反流症状,烧心、反酸、反流,上腹痛、嗳气或有食管外症状。中医符合《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6]中肝胃郁热证辨证标准。主症: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次症:嗳气反流、脘腹胀满、胃烧灼痛、嘈杂易饥、大便秘结、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脉弦。具备主症2项以上,加上2项以上的次症,舌脉相符,即可诊断。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80175)口服治疗,1片/次,2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93)口服治疗,1粒/次,1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口服,5 mg/次,3次/d,共治疗2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针灸治疗,取穴阳陵泉、内关,取2寸毫针消毒后,采用提插检转手法进行针刺,200次/min,留针30 min后起针,取中脘、足三里、公孙、胃俞进行针刺,常规深度进针,频率70次/min,留针30 min后起针,1次/d;逍遥散药物组成:把丹栀逍遥散+左金丸合成加味逍遥散,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10 g,炒栀子10 g,北柴胡6 g,赤芍、白芍各15 g,云茯苓12 g,薄荷3 g(后下),全当归10 g。加减:肝火盛者,加龙胆草9 g,黄芩12 g;胃脘灼痛明显而伴反酸、烧心者,加黄连6 g,吴茱萸6 g,瓦楞子20 g;小便短赤者加芦根,车前子12 g,或滑石20 g,通草9 g;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15 g,槟榔9 g,熟大黄9 g。清水煎服,取汁300 mL,早晚分服,1剂/d,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效、症状频率和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情况。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对烧心、反酸、反流、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的程度及频率进行评分,0分无症状;1分为症状不明显,提醒下发现;2分症状不明显,偶有服药;3分为症状明显,偶有服药,影响生活;4分为症状明显,需长期服药,影响生活;5分为症状严重,需长期用药。证候评分:按无、轻、中、重四级,主症分别记为 0分、2分、4分、6 分,次症记 0分、1分、2分、3 分。复发情况:随访6个月的,食管黏膜内镜检查后上升 1 个等级则为复发。疗效判定标准: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的相关标准,根据RDQ量表評分进行疗效判定,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改善大80%以上;好转:症状改善在50%~80%之间;无效:症状改善小于50%。症状改善 =(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RDQ评分及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RDQ评分及证候积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复发情况比较 经随访6个月观察,观察组出现7例复发,对照组出现19例,观察组复发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学“吐酸”、“嘈杂”、“噎膈”等范畴,该病位虽在食管,但与肝、脾、胃密切相关。“酸者,肝木之味也”,肝郁化热,脾胃升降失当,致阳不固阴,故而形成肝胃郁热之证[7-8]。中医以"整体观念"为基础,通过整体调节,认为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累过度锁引发,治疗上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原则,从而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西医治疗多采用PPI维持治疗,但长期应用易出现便秘、腹痛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欠佳,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一定是经济负担。

逍遙散是一种调和肝脾的方剂,来源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方中柴胡可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止痛,当归则有养血活血之效,薄荷疏肝理气,同时起到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牡丹皮、黄连、炒栀子则具有清肝热、导热下行之效;赤芍则具清热凉血,云茯苓能够和胃健脾,吴茱萸、黄连可达清热和胃降逆,配合丹皮、栀子起到清泻肝火的作用[9-10];瓦楞子能够中和胃酸,诸药共用,可达降逆止呕、清肝泻火、和胃止痛之效。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公孙、胃俞、阳陵泉、内关等穴,中脘升清降浊、足三里可起降气和胃之功、阳陵泉可缓解呃逆、暖气,公孙具有开胸和胃之效,诸穴相配共奏降逆和胃、通气疏肝之效,针药合用,相得益彰,对治疗胃食管反流收效迅速。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RDQ评分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且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相比传统西医可有效改善患者反流症状,减少患者复发。

参考文献:

[1]孙金华,张志兰,侯宝国,等.加味四逆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2):3386-3388.

[2]徐晓阳,黄小民.乌贝散联合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1109-1111.

[3]施一春,张咩庆,沈醉,等.针灸辅助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6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6,57(24):2113-2116.

[4]Han G,Leem J,Lee H,et al.Electroacupuncture to treat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6,17(1):246.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4(10):155-168.

[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50-1553.

[7]刘小曼,陈朝明.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进展及机制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2):75-78.

[8]丁宗富.旋复代赭汤合逍遥散加减辨治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24(6):69-71.

[9]王宝爱,黄少君.丹栀逍遥散联合黛力新治疗精神性眩晕[J].吉林中医药,2016,36(6):580-582.

[10]李明月,周立红,章顺楠,等.加味逍遥提取物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2):230-236.

(收稿日期:2018-06-04)

猜你喜欢

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发展前景研究
针灸
对我省近年针灸发展状况的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