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髓与文化自信研究
2018-11-25杨彩虹
杨彩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1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更是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为全球各地的特色文化提供了交流、拓展的平台,文化多元化是大多数国家都欢迎甚至追求的,那么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能否走向世界,怎样走向世界,这期间文化自信显得相当重要。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1]。事实上,中华文化传承了5千年,其内容博大精深,但其对世界的影响却远不及欧美文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问题,可以说习近平主席把文化自信的问题提出来标志着中华文化面向全球发展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颇深,历史上中国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后甚至屈辱,离我们最近的近代史基本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这使得我们在近代100多年以来一直有一种深深的自卑,崇洋媚外亦或过分的民族主义等等都是这种自卑心理的具体表现,从根本上讲,这种自卑是对我们自身文化的自卑,而正是由于这种自卑,我们把自己的文化精髓抛掷脑后,转而去追随那些“洋”文化。改革开放不仅使外来文化席卷中国大地,同样也中国文化迅速传遍世界,许多外国人开始了解并喜爱中国文化,这才使国人渐渐意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深谙“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道理。文化全球化给世界人民提供了展示各自文化魅力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平台,尤其中国人在这个平台上更感觉如鱼得水,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文化内容去呈现和传播。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可以称之为文化虚无主义[2],即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充满落后、封建甚至迷信的东西,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价值寥寥。另一种观点则是文化自负主义[3],即认为中华五千年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灿烂的文化,世界上的其他文化都无法比拟。这是两种极端的表现,而大多数人在这两个极端中处于更偏向某一端的状态。之所以说它们是两种极端思想是因为它们都是一种对待母文化的非正确的态度,是任何一种文化主体所不能接受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化自负对民族文化乃至国家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它比文化虚无主义更可怕。那么如何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就是文化自信。有了实实在在的文化自信,才能够踏踏实实传承、传播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体育文化
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文化,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乃至无限繁荣的民间工艺以及别具特色的民俗民风,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着中国人民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阐释着中华文明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见解,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中华五千年也充满着战争、自然灾害、封建独裁政治的影响,使我们的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许多封建落后的思想意识、民俗民风、迷信邪说。同时,在无数次的朝代更替过程中后朝否定前朝,无数优秀的文化也被无情的破坏和摧毁,许多优秀的建筑、艺术品、书籍等等被付之一炬,使得许多优秀的文化难以被传承。所以,每每谈到中华文化既令人感到自豪,又难免带有一缕伤感和遗憾。
在多种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当中,体育文化独树一帜,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宣誓着、践行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以易筋经、五禽戏、武术、太极拳、马球等为代表,这些运动项目从健身、游戏到军事再到教育,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与西方的运动项目相比,中国传统运动项目更像是这一种运动的、形象的哲学,无论是运动的目的还是运动方式都在追求着一种人生理想的平稳状态,强调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西方运动项目则更加强调竞争、团队协作等等。
体育文化是指围绕体育运动而产生的一切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4]。其中行为文化指体育运动中的行为、技术、规范、规则等;而精神文化则指体育运动的观念、意识、思想、言论等等。在全世界各种文化体系中,体育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融合在人类劳动中随人类文化一起发展,当代各种体育运动形式起源于不同的社会活动,有军事的、宗教的、娱乐的、教育的等等,但无论其起源何处,发展到今天的体育运动都记载着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从野性到人性的进步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虽然起源更早,却更加成熟,它从一开始就剥离了野性,突出了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从文化渊源上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其独特的气质在于它的内敛性、个体性和圆满性。比如太极拳的“重意不重形”,意思是说,练太极拳旨在练习意、气、力相合,以意导气,以气催力,而对于太极拳的动作形态则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特长对动作进行个性化的发挥,武术、太极中称之为“身法”。因此,太极拳并不在意华丽的动作外形,而是突出最适宜的个性化。修炼“意、气、力”则充分体现了内敛性的特点,同时,内、外兼修才能达到圆满,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充分完美状态的终极目标的文化价值观。从社会角度看,传统体育文化强调要修炼自身,只有每个个体都健康,社会才能健康,国家才能强盛。正如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说,在我们能力达不到的时候,我们只要管理好自身就可以了,而在我们能力足够的时候,我们要为国家做事。由于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塑造精神的作用,自古以来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心怀国家和民族大业,而中华武术更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强心剂,古代习武者就抱有习武报国的崇高情怀。上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中国武术大家与日本、俄国武者的比武就是在爱国情怀的支撑下进行的,这些史实早已被传为佳话。
中华体育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中孕育、发展,它带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征。在近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百余年发展过程中,中、西体育文化交融并举,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体育观念和体育价值观,但中华体育文化精神依然显示着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性。体育运动从来都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爱国热情相联系,“修自身,怀天下”体育人乃至大众体育爱好者行为中折射出的核心体育精神。
3 弘扬中华体育文化精神,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世界各国的体育事业在商业和信息业发展的推动下,在全球化趋势的引领下已呈现出新的生机和发展前景。同时,国际间体育文化交流随着商业与贸易的往来也出现井喷式增长态势。这必然会对中国体育文化产生冲击和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来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取而代之;二是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并产生中西合璧的体育新文化。对于新时代的国际文化发展态势,一些学者表示担忧,并把这种外来文化潮流称之为“文化侵略”[5]。事实上这并不可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文化的进步。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精神,对于外来文化的这种恐惧恰恰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那么要想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必须发掘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亮点,使大众意识到我们文化的优越性和可贵之处,从而在外来文化大潮涌进时,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秉持我们特有的文化精神,并使之影响全世界,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那么如何发掘中华文化之精髓并使之传承和发扬,是新时期我国文化战线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体育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中华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中华体育文化也是受外来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文化领域,从影响力最深的学校体育的内容来看,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绝大部分来自西方,在多年的体育教育中虽然也在努力渗透中国特色,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中并没有很好地被嵌入,使得中华宝贵的传统体育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6]。其次,多年来竞技体育与奥运金牌的意义被过分渲染,使得全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上,而对于体育运动的本质意涵没有予以研究和理解,甚至民间把搞体育的人与没文化划上某种关系,体育人被视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自信的现时代,发掘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华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首先,中华体育文化倡导“胸怀天下、自强不息”。所谓胸怀天下,这里的天下就是指国家,每个老百姓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能够为国家做事,首先要强健自己的身体、健全自己的精神。体育运动是人们最直观的外在行为,它的精神内涵也最容易被关照,所以体育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民族气质,正因为如此,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才那样容易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心支持并为之狂热,这其实是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精神使之然。电影《少林寺》所表现的一群武僧的武术精神,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体育文化精神,所以,这部电影当年风靡全国的原因不仅仅是制片方把精彩的武术搬上了荧幕,而且也是因为它很好地展示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表达了广大观众的心声。今天中国的发展似乎又到了一个转折点,中国从过去的韬光养晦,到如今要主动出击去影响世界,这需要我们有一种强大的文化精神作支撑。因此,体育文化精神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必然能够激励全体中国人砥砺奋进。
其次,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强调集体主义和民族文化认同。我们的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舞狮、赛龙舟等不仅从形式上就突出了中华龙的传人的这种民族认同,而且在运动的内组织过程中特别强调集体配合和集体服从精神。在舞龙和舞狮运动中,必须有人要扮演龙身和狮尾,这些人可能在整个运动表演过程中都不能露脸,这是个人荣誉的牺牲,是集体主义的最直接表现,而赛龙舟过程中的集体配合、步调一致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文化认同感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对本族文化自信心的具体表现。赛龙舟、舞龙、舞狮在海外华人当中似乎更流行和受到青睐,原因就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它可以是海外华人从中寻到文化的根,是海外华人对母文化的依恋。今天在我们经济快速发展并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力的时候,我们应当努力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能够在更多的体育项目上有所表达。同时,要把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进行很好的总结、提炼,使之与教育、人文、商业相结合,形成鲜明的文化氛围,从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体育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和它的魅力其实就在于它的文化精神,英国剑桥大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多人皮划艇,他们之所以喜爱这项运动并把它作为学校的传统运动项目,就是因为看重这个项目的集体性和组织性,而该项目实质上是我国赛龙舟运动的改良版,对我们的龙形船体进行了流体力学的改进,组织形式则是完全照搬赛龙舟。这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影响力的很好范例。我们应当看到自身文化的魅力所在,明确我们文化的精髓所在,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审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灵魂深处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才能够有效地传播我们的文化,践行中华体育文化精神。
4 结语
谈到文化自信,只有发现我们的文化当中有闪光点和可贵之处,人们才能自觉建立起来文化自信,这种闪光点和可贵之处需要在与其他文化相比较中才能被认知和理解。在当今开放的文化视域中,文化比较变得十分容易,难的是树立文化比较的意识和对自身文化进行“自省”的自觉。中华体育文化中也有许多落后的东西,比如:武术文化中的封闭、风筝运动的迷信等等,这是就需要我们积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加以整理,从而有利于传承并发展。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产品出口大国。经济方面对世界的影响有目共睹,但真正想成为世界强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不可或缺。当前我们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较之经济的影响力可谓相去甚远,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文化自信。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自信的问题可以说是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引导性思想,也正点中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在经济、文化诸方面协调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有影响力的大国。
参考文献:
[1] 赵付科,孙道壮. 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5):9-15
[2]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722/c83859-27343299.html
[3] 王俊斐.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演变及经验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4] 史友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创新[J].体育科学,2013,33(5):13-24,73
[5] 牟丽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6] 汤玲玲.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影响的研究[D]. 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