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碳排放成本管理方法探究
2018-11-25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南宁530004)
一、引言
现今,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各国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的共同目标。2016年9月,在杭州G20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更是强调,中国将全面推进低碳发展,中国政府一直把推进低碳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低碳经济时代,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减少碳排放,控制碳排放成本已是大势所趋。随着世界各国有关碳排放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碳排放免费这一假设会逐渐成为过去式,由于碳排放而产生的成本,将从企业的外部成本演变为企业内部成本,这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011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我国有七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工作,除了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之外,还包括天津、重庆、湖北等三省市。2013年,我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交易,目前我国七个碳交易试点运行正常,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2017年开始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监管措施将会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更为严格的约束,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研究企业碳排放成本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二、碳排放成本管理的内涵
一般认为,碳排放成本是指企业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中,为预防、控制、治理碳排放,取得预期环境效果和环境收益所发生的可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利益的流出。碳排放成本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关于碳排放成本管理,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方法。汤晓冬、张白玲(2013)构建了企业碳排放成本管理模型,认为首先应寻求碳减排的潜力点,这可以从资源价值流转视角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其次是要设计和探索碳排放成本实施预算管理和碳减排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最后是要利用平衡计分卡模型来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探求企业战略与财务目标、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的因果关系,以促进企业碳排放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张劲松、王悦(2014)通过运用环境价值链的理念,寻找到三种与之链接的碳成本管理模式,包括物质流成本核算模式、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并对之加以解析。本文尝试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价值链这两个方面,对企业碳排放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探究。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碳排放成本管理
低碳经济背景下,要想对企业碳排放成本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从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入手,分析产品周期当中不同阶段的碳排放成本,并寻找到最佳的成本管理的途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1996年由雷蒙德·弗农提出,他认为每一种产品都会经历四个阶段,包括诞生、成长、成熟和衰亡。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式不尽相同,因此相对应的碳排放的步骤和控制程序也不尽相同。下面根据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碳排放成本管理策略。
(一)产品诞生阶段
产品诞生阶段,相对应的是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产品的研发设计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核心环节,在这一过程当中产品的材质、工艺都将会被确定,往后的生产也只能按照设计进行。因此,这是对碳排放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将低碳环保的理念深深地融入产品的设计,力求设计出使用最少或者最环保的材料就能制作出效益最高的产品,低碳材料的使用和环保科技的使用,能够从源头上控制住企业碳排放的成本。
(二)产品成长阶段
产品成长阶段,相对应的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企业产品生产是关键的一步,因为绝大多数的碳排放就是在这一环节产生的,在生产准备工作中的材料采购环节,选择供应商与材料时就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成分以及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或者无害降解,环保材料的使用是降低碳排放成本的重要一步。另外一步就是产品生产科技的环保性问题,企业应该积极推进采用低碳设备、低碳工艺环节来进行产品的生产。优化改进产品的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原材料的浪费。
(三)产品成熟阶段
产品成熟阶段,对应的是企业产品的销售。产品的精美包装一直是现在企业的重要销售手段,然而过分的包装会增加企业的碳排放成本。针对这一问题,企业不妨采取逆其道而行的办法,在产品的包装上采取简洁大方的设计。在产品的宣传环节,着重宣传产品的低碳环保成分,在低碳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这一做法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产品衰亡阶段
产品的衰亡阶段,对应的是企业产品的维护或者回收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注意的是产品的可循环利用,对于回收的产品可进行维护的应该尽力维护,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废弃的回收产品要注意区别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和不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对于不可重复利用的材料要使用对应的分解方法将其分解为对环境无害的废物或者交给专门的废物回收站处理。
目前,企业的具体碳排放量无法准确计量,因此有关部门更多的是按照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制作过程的工艺来判定企业的碳排放量。在这一情况下,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追寻企业的碳排放路径,并据此管理企业的碳排放成本是普遍合理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碳排放成本管理中一再强调,企业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步骤是低碳材料和低碳工艺的引进,但是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需要将引进低碳技术的成本与碳排放成本相比较,对于超出企业负荷范围的引进成本需慎重考虑。
四、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碳排放成本管理
(一)基于价值链的碳成本管理模式
在低碳经济时代,通过实施行之有效的碳成本管理,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而忽视了其他活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在低碳经济时代,生产环节成本比重逐渐下降,碳成本这一逐渐内部化的外部成本开始进入管理者视野。因而企业应紧跟时代脚步,树立系统、开放、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碳成本管理理念。基于价值链的碳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接轨,拓展了企业碳成本管理的空间和时间范畴。
1.时间维度。在时间维度上,基于价值链的碳成本管理将着眼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阶段,要进行目标成本规划和碳成本的事前控制,考虑产品的研发设计与资源耗用比例,考虑产品自身及包装的循环利用;在产品的采购和生产阶段进行碳成本的持续控制,选择低碳的运输模式和材料供应商,对废料转化进行控制,杜绝浪费及环境污染;在销售及售后等阶段平衡好碳成本、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最优化,加强环保宣传,对包装进行再循环。
2.空间维度。在空间维度上,基于价值链的碳成本管理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价值链,而是从价值链联盟的视角优化企业的碳成本管理。价值链各环节不能只是完善自身,应把目标着眼于整个价值链,价值链联盟链条上各个利益相关体之间的利益要均衡考虑,同时各个利益相关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要强化,从而降低碳排放成本,实现价值链联盟整体的利益最优。价值链中某些环节的流程优化导致的碳成本降低,若仅是将企业的碳成本简单转嫁给价值链联盟的其他合作伙伴,则是不成功的;若价值链中某些环节的碳成本升高使得价值链联盟整体碳排放成本降低,则这种碳成本的优化是成功的,更利于建立和保持整体的竞争优势。
(二)基于价值链的碳成本管理实施
基于价值链的碳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是在传统碳成本管理原则下的改进。相比于传统的碳成本事后处理的模式而言,现今企业更注重碳成本管理的事前规划,以整个价值链为着眼点,在各环节对碳成本的产生进行控制,实现环境效益和价值链联盟利益的最优化,以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基于价值链的碳成本管理,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碳成本进行控制,价值链管理具体包括五个环节,即研究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从企业的研发设计环节开始,直到最后的售后服务环节都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且针对不同的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优化企业价值链,最小化碳成本。
1.事前控制。在事前控制方面,结合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管理者不仅要收集并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碳成本信息,及外部价值链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消费者的有关信息,还要关注竞争对手、政府政策等影响企业碳成本的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后对企业的碳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合理规划价值链各环节的碳成本支出,将核心企业及价值链联盟其他企业的目标引至可持续发展方向。
2.事中控制。在事中控制方面,结合ABC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ing),理清价值链各环节碳成本产生过程,导致碳成本发生的因素,辨认并消除无增值、低效率的作业,还可引进能够替代原有技术的低碳排放技术,来提高各项作业的增值程度。同时,可以借助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成本进行记录,并对跟踪结果进行实时评价,将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的管理。
3.事后控制。在碳成本计量的基础上编制碳排放成本报告,然后将实际碳排放成本与预算碳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反馈至事前预测阶段,实现价值链的不断循环优化。过去对企业的业绩评价采用投资回报率(ROA)和经济增加值(EVA)等指标,而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不仅要考虑经济方面的业绩,还要考虑碳成本方面的业绩。碳排放权市场的兴起,碳排放权的购买和出售以及相关税费的产生,促使企业将与碳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单独核算,形成对企业碳成本管理的专项业绩评价。
2008年底英国曾有一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超过67%的民众会优先购买那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企业生产的产品。因此,控制碳排放不仅是企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一种新的品牌优势。为维护产品的整体绿色形象,研发设计时应融入低碳元素,产品尽可能地满足低碳排放目标;采购及生产时体现低碳意识,包装材料环保可循环,运用“绿色”“环境友好”等字眼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销售及售后也要进行“绿化”,在物流、推广等营业活动中注重环保,以此来树立企业的低碳形象,实现差异化战略,提高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