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意识培养的策略浅探
2018-11-25黄芝颖
黄芝颖
前言
“师生互动”不应是教学内容上的互动,更多的应是心理层面。众所周知,音乐是情感教育,它的力量直击灵魂深处,荀子曰:“夫声乐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西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言:“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因此,音乐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导学生学会唱、会跳或者懂乐器等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特的音乐感知力、审美力乃至综合个性品质。由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可能无法满足深层次要求,音乐教师首先应调整教学手段,尝试着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教师对教学方法、手段的调整中获得积极信号,增强学习音乐的主观性。正确理解师生互动的内涵、互动对象、互动形式、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是提高中职校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举措,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指导意义。
一、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师生互动”的正确理解
首先,应该树立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正确概念。笔者曾做过个别中职校的调查,大部分音乐教师认为,充满活动气氛的课堂便十足地完成了师生互动。例如,在艺术欣赏课《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导入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师:“大家知道新疆么?”生:“知道!”“那你们对新疆了解多少呢?新疆的出名水果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哈密瓜、葡萄等等。”接着教师再从美味的小吃、风土人情、香甜水果等提问进行作答教学。雷同的模式数不胜数,教师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得课堂氛围热烈,“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对话中便可以积极地展开。的确,表面上看,如此课堂效果确是活跃的,“一问一答”的师生对话也使得课堂充满了“互动”教学形式,但是细想,教师忽略了所提问题与音乐教学本身的结合,并无深入到音乐教学内容。因此笔者认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师生互动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做出的师生对答活动,它不该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而应延伸到音乐教学本身。
(二)没有正确引导和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研究表明,人对音乐是具有本能反应的。中职校的学生们大多对音乐抱有较大热忱,但在较为传统的音乐课堂中,他们由于拘谨、自信心不足等各种因素,并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不同性格的孩子参与度必然不同。有一些学生,原本在学校生活中便是“活跃”分子,例如班干部、成绩较好的学生等,他们受教师的关注度高,自信心也更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表现得较为积极主动;相反,其他较为不出众的学生,哪怕是拥有较好的音乐天赋,也可能因为自信心不足而隐藏才华。其次,大部分学生从小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也并没有得到过舞台的锻炼,因此哪怕存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情,也会被害怕失败的矛盾心理压制。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表演兴趣,充分引导并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鼓励所有孩子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三)跑偏的多元化互动形式
多元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主要体现为:师与生,生与生,集体互动。但目前音乐教学的互动方式主要是采用师生互动,形式较为单一,甚至连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较为少见。且教师和学生之间大多是认知层次互动,缺乏精神情感层次交流。
调查表明,课堂提问是大部分中职校音乐教师最常用的互动手段,其次是利用多媒体等。但课堂提问的互动手段利用率高,且很多时候音乐教师的问题简单而无效。例如:欣赏完新疆舞曲后教师问:“这首歌好听吗?”这样的提问没有价值;又如“听到这首乐曲大家想到了什么舞蹈动作?”学生由于缺乏对舞蹈动作的认知度,回答便无从下手。此外,在多媒体教育流行的今天,音乐教师对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利用也愈发频繁。充分地利用这些工具虽然可以有效带动教学氛围与学生兴趣并辅助教师达到高水平的音乐教学,但倘若将电教手段当成课堂的主导,结果必将适得其反。例如在音乐《彼得与狼》的欣赏中,利用多媒体将各种动物的图片一直滚动,音乐欣赏课成了动物欣赏课,让学生们乏味不已,教师在课堂中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一员,这种滥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模式并不值得提倡。
二、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建议
(一)全面激发学生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幼儿、小学生抑或是大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可能让孩子们自觉投入。中职校的学生,正是十六七岁的青春季,他们情感丰富,但又略带叛逆。第一,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学创新,第一件事必然是打破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尝试为音乐教学注入新活力。例如,在歌曲教学中,笔者常用自己擅长的乐器小提琴以及二胡演奏歌曲,然后再采用传统钢琴教学;也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如流行歌曲等,利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新形式,让音乐学习内容多样化。第二,十几岁的学生,有时如同小大人般沉稳,但终究还是孩子,需要教师的不断鼓励和肯定,因此,能否得当利用激励机制相当关键,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鼓励学生展现自我,能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学生适合不同类型的音乐,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利益,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第三,笔者常常告诉学生,放心大胆地将自己的情绪交给音乐。音乐始终是为人类情感服务的,它不仅具有理性、科学的系统知识,更多的是感性抒发。欢乐或悲伤,都能在音乐里寻得端倪,在音乐学习中,真切带入情感,才能够真实感知音乐的魅力。例如在《送别》演唱教学中,我与学生们一同回忆了中学毕业时的场景,那种知己好友分离的场景历历在目,学生们对歌曲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创造良好互动情境
首先,教师需在问题介绍中创建教学的相关情境。教学介绍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学导入中问题情境的产生,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答案。当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到快乐时,他们便会主动学习音乐和接近音乐。
除此之外,有些职业学校学生存在发音的问题,有些人甚至五音不全,先天性的语音缺陷,所以相关的音乐教学应该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在音乐理论方面,主要介绍音乐的五线谱、音程以及弦等相关知识;而在视唱练耳方面,可以从最简单的部分开始,在声乐演唱方面,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在歌曲的选择上,可以从易到难,尽量选择范围广泛的音乐,常见的诸如《送别》《花非花》《故乡的小路》《摇篮曲》以及《燕子》。
(三)动作情感充分结合
音乐教学的互动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互动,并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动作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学习的互动中,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关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此时,教师可以将群体划分出来,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为他们提供舞台,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时候逐渐形成自信。一个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内心的反映。在这一点上,学生们尤其突出,但一些学生不同意他们所展示的肢体语言。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舞蹈,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舞蹈表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音乐与舞蹈融会贯通的肢体语言表达来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伟大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文学和音乐。”音乐是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音乐教师的职责同样是伟大的。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的发展,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互动是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为了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意识,教师必须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课堂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与学生进行探索与合作,才能够真正地让音乐教学课堂“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