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能合作及其全球治理意义
——以中哈铀资源合作开发为例

2018-11-24徐海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核能铀矿

徐海燕

(复旦大学 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 200433)

中亚铀资源,无论是年产量还是探明储量,都处于世界前列。*见表1数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油气资源为世界瞩目之后,中亚能源资源又一次引起世界关注,随之而来的是核电大国在此后的又一次能源争夺。中亚一不搞核军备,*2006年9月8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代表在哈塞米巴拉金斯克签署了《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陈志新、于宏建、席来旺、吴云:《〈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正式生效》,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3/23/content_11055386.htm,2009年3月23日。二无核电站,铀矿产出全部用于铀贸易创收。因而谋求铀出口利润最大化,寻求在国际铀价低位徘徊状况下能与之共担风险且能提供铀资源高端加工技术,从而提高铀产品附加值的合作伙伴,成为中亚主要产铀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多年企求。此间,中亚曾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法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公司进行过多年谈判,历经周折也未能尽如其愿。尤其是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核电安全警示”后,中亚寻求理想核能合作伙伴的努力更是变得举步维艰。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在郑重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同时,向哈方提出“在民用核能、新能源、清洁能源领域打造新的合作亮点”*赵学亮:《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演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3-09/08/content_29959774.htm, 2013年9月8日。,开启了中哈民用核能合作的新领域。2014年12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阿斯塔纳出席中哈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时,与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就“打造合作新亮点和共同发展新引擎,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升级换代”交换意见,提出“落实好核工业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注]钱中兵:《李克强:以中哈高水平政治互信为依托,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升级换代》,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12/15/c_1113636769.htm,2014年12月14日。,中哈核能合作由此落到了实处。

中国公司进入中亚核能资源合作开发领域较晚,因秉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奉行“睦邻、安邻、富邻” 的新型大国周边外交,信守“行义在先,义利兼容”的准则,加之又有核能开发前沿技术支撑,在竞争中后发先至,先于所有外国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立了生产高端铀产品——铀燃料棒合资企业。由此,中亚国家逐渐认知了中国公司的合作诚信和技术实力,希冀在中国的帮助下走出困境。哈萨克斯坦媒体发出了“期待着借力中国帮助以走出死穴”[注]“Остаётся надеяться, что с помощью Китая дело сдвинется с мёртвой точки”,См.Сергей Смирнов: “Урановый шанс Казахстана”, informburo.kz, http://www.atomic-energy.ru/SMI/2016/06/29/67140。的赞叹,肯定了中国在中亚铀资源开发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中国与他的中亚伙伴共同分享中国传统能源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的理念与成果,迈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步伐。

一、 中亚核能资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一)中亚核能资源是其油气资源的升级版。中亚核能资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一,中亚的铀年产量居世界第一。自2009年哈萨克斯坦铀年产量首超加拿大,成为世界第一产铀大国后,一路领先,2016年产铀2.457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9%。此时,处于第二位的加拿大年产铀1.4039万吨(见表1)[注]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产铀2400吨,还未计入在内。,前者比后者多出1.0536万吨,超过75%,为其他所有追随者遥不可及。其二,中亚铀探明储量处于世界前列。澳大利亚的铀探明储量是166.41万吨,居于世界第一位;哈萨克斯坦的铀探明储量为74.53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占比13%(见表1)。对于整个中亚来说,还需加上乌兹别克斯坦的13.11万吨和塔吉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的数万吨。

表1 2016年世界十大产铀国的铀产量及探明储量

资料来源:依据世界核能协会公布的数据整理而得,http://www.world-nuclear.org。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亚油气资源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能源库”。事实上,中亚的油气,连同煤炭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是无法与其核能资源相比的。中亚第一石油大国,同时也是煤炭资源大国的哈萨克斯坦,其石油探明储量只占世界的2.3%,排名第12位,而产量排在第17位;其探明煤炭储量占世界的3.5%,排名第9位,而产量占世界1.5%,排在第9位。对于世界全局来说,谈不上举足轻重。但中亚的核能资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却是名副其实的举足轻重者。正如中亚学者所说:“不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甚至连同里海大陆架的油田在内,都不能产生实质性影响,煤炭也是如此。但有一种能源资源在世界能源体系中却具有极端重要性,这就是铀资源。”[注]“но надо отметить, что в общем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как нефти, так и газа регион даже с учетом освоения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шельфа Каспия не играет существенной роли. Тоже самое и с углем. Но есть один энергоресурс, который играет крайне важную роль в мировой энергосистеме - это уран.”, См. Марат Шибутов, “Казахстан и 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ведущий регион добычи урана”, http://ostkraft.ru/ru/articles/250.如果再考虑到一公斤金属铀发出的热量与1500吨石油相当,即铀的热功当量是石油的150万倍,那中亚的探明铀储量能抵得上其探明石油储量的百倍,中亚核能资源才是名副其实的“21世纪能源库”。在“烃经济时代慢慢走向终结”的今天,中亚的核能资源是其油气资源的升级版接替者。

(二)中亚能源开发依托铀资源再次扬帆起航。自上世纪末以来,哈萨克斯坦曾经依托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实施“油气兴国”战略,使经济得到快速增长。1999~2013年,人均GDP增长了12.66倍,由此石油产业也被称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与此同时,却造成产业结构失衡,油气产业挤压着农业、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的发展空间,使国民经济的基础单一化、脆弱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不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油气贸易收入锐减,使其自2000年开始至2007年维持了8年10%左右的GDP增长率滑落到2008年的3.3%,继而于2009年下滑到1.2%。2010年由于调整了产业结构,才使得GDP有所回升,2012年以来的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又致使其逐年下滑到2015年的1.2%。[注]GDP数据来自“ВВП Казахстана 2015, 2016 и 2017 год”,24 март 2017г., https://seosait.com/gdp-kazaxstana-2015-2016-2017/。

依托油气振兴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结束。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哈萨克斯坦认识到经济过度依赖油气资源出口的弊端和风险,于是出台了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试图摆脱对油气产业的过度依赖。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2013年9月10日在阿斯塔纳举行的“发展中市场欧亚论坛”上明确提出“油气开采应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但不应继续成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哈萨克斯坦学者也指出,“依靠石油利润,进一步促进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已是不可能的事了,依托油气振兴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结束”。[注]“Ситуация, сложившаяся с нефтяными котировками на мировом рынке, показала, что дальнейш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рост Республики за счёт нефтяной ренты невозможен. Эта модель развития себя исчерпала, необходимы новые точки роста. Одной из них может стать уранов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См. Российское атомн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 “Урановый шанс Казахстана”, informburo.kz, 29 июня 2016г., http://www.atomic-energy.ru/SMI/2016/06/29/67140.因而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之一就是铀工业”[注]Там же.。关注铀资源开发是哈萨克斯坦资源开发的一次战略调整,是中亚能源开发的一次新的启航,是对其经济振兴的一次新的驱动,同时也为中亚开辟了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新领域。

(三)核电大国乐于首选投资中亚核能资源开发。哈萨克斯坦铀资源开发、开放程度较高,将其相当一部分便于使用地浸法开采的大型及特大型砂岩质铀矿转入了合资开采,如哈拉桑、英凯(加拿大矿业能源公司等),莫英库木、托尔特库杜克(法国阿海珐公司等),西门库杜克(日本三井集团等),扎列切诺伊(俄罗斯技术设备出口公司)等。这些铀矿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南部铀矿黄金地段,占其探明铀储量的一半以上,合计产量也超过哈萨克斯坦铀总产量的一半,这促使该国铀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乌兹别克斯坦的铀资源对外开放政策显得较为保守。1992年美国核化学冶金公司、2006年韩国资源公司进入乌兹别克斯坦,2006年俄罗斯技术设备出口公司、2007年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也先后跟进。但乌国提供的合资开发铀矿多为不便于使用地浸法开采的硬岩质中小型铀矿,开采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投资动力不足,合资开发进展缓慢,乌日、乌俄、乌韩谈判[注]2007年10月乌兹别克斯坦与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Itochu Corp.)签约,在克孜尔库姆沙漠中部“矿山”铀矿进行工业开发的技术经济论证。2009年达成建立年采铀700吨的合资企业协议,后因缺乏经济效益而夭折。 2008年,乌兹别克斯坦又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Mitsui & Corporation)及双日株式会社(Sojitz)签署了在西-括克帕塔地区的括克帕塔铀矿及中-克孜尔库姆“第4区段”铀矿床合资开采意向书。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铀价格走低,日本公司以无前景可言而退却。См. Максим Старчак,“Урановый потенциал Узбекистана”, 06-11-2011, http://csef.ru/ru/ekonomika-i-finansy/431/uranovyj-potenczial-uzbekistana-2079.[注]2006年俄罗斯技术设备出口公司(Техснабэкспорт)与纳瓦依矿山联合企业(НГМК)签署了建立铀矿地质勘探与采掘合同,开发 “阿克陶矿”(Актау)黑页岩型铀矿。后俄以无大利可图为由,要求换矿,遭到乌方拒绝,俄乌铀资源开发合作由此而陷入僵局。См. Там же.[注]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开始与“韩国资源公司”(Korea Resources Corporation)签订了铀供应协议,对储量为0.72万吨的“准图阿尔铀矿”(Джантуарского)进行开发,因为国际铀价低迷而至今未能实施。2008年乌韩两国签署了于2011~2016年向韩国供应2600吨铀的协议,合同金额4亿美元,被乌总理比作如同“只不过是猫的眼泪”的小项目,而“乌兹别克斯坦需要更大的项目”。См. Там же.没有大的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加之安集延事件影响,乌美谈判实际上中断。[注]1992年美国“核化学冶金公司”(Nukem Inc)率先进入乌兹别克斯坦铀资源市场, 1996年在美国和日本召开了组建乌兹别克斯坦核生产基地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示了其为乌兹别克斯坦铀矿专属性购买者的身份,欲独揽乌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而乌兹别克斯坦则更希望能建立与之共担风险的铀开采合资公司,Nukem Inc公司对此并不热衷,在双方投资份额和股权分配方面提出苛刻条件,致使谈判中断。尽管双方后来达成协议并宣布,到2005年末由Nukem Inc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 2006年再提供600万美元,全部用于纳瓦依矿山联合企业(НГМК)的现代化改造,并同时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2600万美元贷款,以换取Nukem Inc公司将乌兹别克斯坦的铀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专营权延长到2013年。但Nukem Inc公司并未兑现承诺,乌美第二次铀资源开发合作仍然没能成功。乌兹别克斯坦得出结论,美国公司的商业垄断并没给乌兹别克斯坦带来商业利益。安集延事件后,乌美铀资源合作实际上停顿。См. Там же.哈萨克斯坦铀资源对外合作政策开放度较高,哈乌两国成鲜明对照,但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铀资源合作却取得成功。

二、 中哈铀资源开发合作现状探析

(一)中国公司率先与哈萨克斯坦建立了高端铀产品合资企业。尽管中国公司涉及哈铀资源开发较晚,但先于日本等国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立了高端铀产品——铀燃料棒生产的合资企业。2014年12月14日,中哈签署了《关于扩大和深化核能领域互利合作的协议》;2015年,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广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下简称“哈原工”)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在哈萨克斯坦设计和建设燃料组件制造厂和在哈萨克斯坦共同开发铀矿的商业协议》。[注]杨漾:《中广核布局铀矿大国哈萨克斯坦 打破垄断谋求核燃料自主》,http://news.hexun.com/2015-12-15/181199460.html。2015年12月15日。在乌斯卡缅建设核燃料组件(ТВС)生产工厂,进行了核燃料组件试制,2017年开始正式装配生产线,2019年正式推出批量产品。[注]Российское атомн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 “Урановый шанс Казахстана”, informburo.kz, 29 июня 2016г., http://www.atomic-energy.ru/SMI/2016/06/29/67140.这将哈萨克斯坦原本计划于2025年生产“核燃料组件”的预想时限提前了6年。多年来哈萨克斯坦的铀矿资源开发一直停留在铀矿石开采和天然铀的初级转化上,[注]由铀矿资源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大致需要经历铀矿开采、天然铀转化、核燃料芯块制作、核燃料组件生产等若干提升环节。价格受限于技术含量。与“中广核”的合作使哈萨克斯坦铀产品一步跃升到铀产品链条的终极高端产品——核燃料棒组件上,这无疑是哈萨克斯坦铀资源开发模式的一次跨越式升级。对此,哈萨克斯坦铀专家感慨道:“否则,哈萨克斯坦关于铀贸易的多元规模化拓展的后续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注]Иначе очередныепланы Казахстана по масштабной диверсификации уранового бизнеса так и останутся лишь на бумаге. См. Российское атомн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Урановый шанс Казахстана”, 29 июня 2016г., http://www.atomic-energy.ru/SMI/2016/06/29/67140.与中国合作为哈萨克斯坦赢得了十年人才培养时间。当哈日高端核能合作还停留在纸面上,中哈合资生产的铀燃料棒已在中国核电站成功运行。对此,哈方舆论发出了“期待着借力中国帮助以走出死穴”的声音。事实证明,中国核电技术国际竞争力强劲,在中亚赢得诚信。中国在中亚新能源开发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显示出引领作用。

(二)中亚核能开发对外合作中的日、俄因素。中国与中亚核能合作是在国际竞争局面中进行的。哈萨克斯坦自然会将中国与其他参与国进行对比筛选,尤其是会与日本、俄罗斯等进行对比。日本是世界核电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第三核电大国,核能电量占其国内发电总量的30%,铀需求全部依赖进口。看中哈萨克斯坦的铀矿易采和价廉,因此日本较早地积极寻求与哈的合作机会;同时哈也看中日本先进的核电技术,把日本作为铀资源高端开发合作伙伴的首选,曾认为日本是当之无愧的高新技术强国,[注]“Глава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также подчеркнул, что Япония по праву является державой высоких технологий”, См. Н.Назарбаев:Казахстан заинтересован в поставках урановой продукции на рынок Японии(纳扎尔巴耶夫语:“日本是当之无愧的高新技术强国”), https://primeminister.kz/ru/news/integratsiya/kazahstan-zainteresovan-v-postavkah-uranovoj-produktsii-na-rynok-japonii-nnazarbaev-.哈日核能合作“一拍即合”。2008年6月,纳扎尔巴耶夫访问日本,表达了以铀资源换取日本核电技术的愿望,[注]Олег Сидоров, Япония и Казахстан - кому уран, кому высокие технологии,26 Июня 2008 Г., https://www.caravan.kz/articles/yaponiya-i-kazakhstan-komu-uran-komu-vysokie-tekhnologii-369752/.两国签署了《哈日核合作备忘录》。[注]两国相关部门于2010年3月2日,在东京又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议”,由哈萨克斯坦每年向日本提供稳定的铀供应(4000吨),并由日本向哈萨克斯坦转让核能和平利用的相关技术,由此确立了哈萨克斯坦与日本的“战略伙伴”关系。继而又签署了《哈日关于在哈萨克斯坦建造轻水反应堆核电站的合作协议》等一系列协议。就协议本身而言,哈日核合作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2011年日本福岛“3·11”核泄漏事件使日本一夜间回归到“零核时代”,同时引起世人对日本核电技术的高端性、完备性,尤其是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性能的疑虑,这当然也撼动了哈萨克斯坦此前对日本核电技术先进性的认知。于2015年重启谈判时,希望导入预防重大核事故的完善措施已成为哈方的一个特别强调的要求,后达成由东芝公司提供最新的第三代核电设备AP1000压水反应堆(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协议。[注]达成由东芝公司提供最新第三代核电设备AP1000压水反应堆(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协议。毕文元:《哈萨克斯坦有意采购日本东芝的核电反应堆》,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92258,2015年1月5日。无独有偶,对哈日合作产生负面影响的还有另一件事,即福岛事件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核电站因蒸发器换热组件故障导致反应堆废炉,美方已就此向制造商日本三菱公司提出索赔要求[注]暴露出即便是日本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部件也不尽安全。王欢:《美加州核电站因故障废炉 拟向日三菱提出索赔》,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07/4149976.html,2013年7月19日。,表明即便是日本,其三代核电技术也不尽安全,其在中亚参与核电开发的信度和力度都将受到影响。至今,有关哈日铀高端产品生产合作协议仍未得到哈方政府批准。

俄罗斯到中亚进行铀资源合作开发有轻车熟路之便。俄对中亚的铀资源开发有历史影响,中亚诸国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且是其战略后方与自然资源库。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发展核武器,苏联即已在中亚开采铀矿。起初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当其发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更有前景的铀矿产地后,遂将铀资源开发的重心移向了哈、乌两国,形成庞大的铀工业体系。苏联解体,留下了一大批铀矿和铀产品加工企业,对铀原料进行深度加工的乌里滨冶金厂即为其中的特大型企业之一。这些企业的改造翻新成为当下俄罗斯再次涉足中亚核资源开发的实际切入点,2016年哈俄两国达成协议,就乌里滨冶金厂进行恢复和扩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俄罗斯倡导的欧亚联盟也是促成这一合作的现实推动力,因此中国与中亚的核能合作需周全考虑俄罗斯因素。

(三)中亚认可中国高端铀开发技术的前沿地位。近年来,中国核电技术突飞猛进,在总体上处于世界前沿。其一,中国已是世界上能独立出口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之一,有在海外建核电站的成功经验。除巴基斯坦瓜达尔核电站已由中国承建外,英国、罗马尼亚、南非等都有引进中国核反应堆的意向。而且,宝钢特钢厂更是全球唯一具备核电蒸发器用镍基耐蚀合金生产能力的企业。其二,中国核电的安全性能已跃居世界前列。在建的三门三代核电站就是为应对福岛核电非常事故设计的,可抗击民用飞机的恶意撞击,能经受住福岛核电站所遭受的地震和海啸的双重打击。其三,中国核电技术表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在AP1000基础上消化、创新,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核电技术,单机功率更大,技术更加先进,安全标准更高。[注]中国在AP1000基础上消化创新后形成的CAP1400,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正准备到阿根廷进行投标。与AP1000相比,CAP1400机组功率更大,单机功率超过140万千瓦;机组可利用率更高,达到93%;技术更加先进,安全标准也更高,“对于中国‘建设核电强国’意义重大”。王仁贵、孙婷婷、杨彬钶:《中国核能2050年一次能源供给将提高到15%》, 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244572-1.html,2012年9月12日。此外,还有华龙一号。[注]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原委会于2013年2月签订了卡拉奇2、3号核电项目华龙一号出口合同。2号机组已于2015年8月20日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3号机组预计2016年6月中旬实现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2015年2月,中国和阿根廷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口拉丁美洲。此外,中核集团还与英国、苏丹、巴西、埃及、加纳、马来西亚等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核能领域合作。蒋建科:《华龙一号 原创三代核电技术引人瞩目》,《人民日报》2016年6月11日。继而起步研制第四代核电技术,全球首座四代核电站蒸发器换热组件完成交货。[注]蒋梦蝶:《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换热组件“宜兴造”》, 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6-04/08/content_555840.html,2016年4月8日。其四,我国铀地浸开采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内实现了铀矿的绿色开采,在矿区既见不到露天矿山的剥离工程和巨大采坑,也见不到坑道开采留下的废石场、尾矿库等,能见到的只是地面上的注液井和抽液井的进出口装置。整个矿区为树木、草坪覆盖,[注]提炼地下的铀,通过注液钻孔将溶浸液注入地下矿层,使其在矿层与赋存于矿石中的铀发生反应,形成含铀溶液,再通过抽液钻孔用潜水泵将含铀溶液提升至地表,然后进行水冶处理,加工成铀的初级产品;提取铀之后的尾液又配置成溶浸液再注入地下矿层,这种技术称为二氧化碳-氧地浸采铀法,其实就是CO2和O2含量更高的水,注入矿层后既不会像酸性溶液那样对地下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也不会对原有地层结构形成大的破坏,更不会在地表造成大面积的尾矿渣堆存、地面塌陷和次生环境污染,还节约了大量的矿山建设用地。孙浩:《铀矿绿色开采让人耳目一新——新疆中核天山铀业应用地浸采矿技术把环保工作推上新高度》, http://nnsa.mep.gov.cn/zhxx_8953/yjzx/201610/t20161011_365326.html,2016年10月11日。注入地下的析取溶液也不是通常所用的酸性溶液,而是溶有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水溶液,不仅成本大为降低,而且不易造成地下及地面环境污染。这是一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铀矿采掘工艺革命。中国公司之所以能在乌兹别克斯坦承接其他外国公司不愿承接的较难开采的黑色页岩铀矿[注]黑色页岩铀矿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砂岩质铀矿差许多,开采成本较后者高出许多。中国公司之所以能接受部分黑色页岩铀矿开采是因为有相应的开采技术手段——二氧化碳及氧水溶液灌注,较之国际上通用的酸性溶液有较好的渗透性能,能穿透相对致密的地层。正因为有了技术底气,才有了接受勇气。开采,就是因为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由此改变了乌兹别克斯坦对西方技术的青睐偏见。这就是中国能在与中亚核能资源合作中取得优势的技术层面原因。哈萨克斯坦从认为日本是当之无愧的新技术强国到寄希望与中国一起开发高端铀产品,是对中国在中亚核能开发中引领地位的认知。中国公司在中亚新一轮的能源开发中的地位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油气资源开发时已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在卡沙干油田的外国股东一共有六个,中国公司占股8.4%,排在第5位,是后来者、跟跑者。[注]在股东中,意大利ENI、美国埃克森美孚、荷兰壳牌、法国的道达尔以及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都分别持有卡沙干油田16.81%的权益,日本的Inpex持有7.56%的权益,而根据中哈两国达成的协议,后续来自美国康菲石油的8.4%股权将通过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转入中石油名下。今天在中国—中亚能源合作中,中国正经历着由跟跑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三、 中国—中亚核能合作中的思索与启示

(一)核能的洁净与廉价使其成为烃能源的替代趋势不会改变。尽管发生了福岛“3·11”核泄漏事件,使人们对发展核电站产生了很大的疑虑,但核电站事故给予人类的更多是警示,促使着人类提高核电的安全性能,理性对待核电发展,并不会改变核电复兴的趋势,这已为世界核电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从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到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历经7年;此后到2011年3月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历经25年。特别重大的核电站事故发生的周期成倍延长,表明核电的安全性能在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核电技术已由第一代安全性能较低的沸水堆发展到第三代安全性能较高的压水堆,直到出现AP1000强化第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能更高的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已开始试验性运行。实际上,日本在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历经了两年多的“零核时代”,于2014年在其最新版的《能源基本计划》中,又再次将核电定位为“基干电源”,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在挺过了“3·11”核泄漏事件的艰难时刻之后,国际铀价已开始回升,专家预测其大幅增长期也将接踵而至,世界核能协会预测2050年核能将供应全球25%的电力。

(二)中国在中亚的成功是全球治理理念融合高新技术的综合效应。如果中广核不掌握领先于世界的铀开采地浸技术以及先进铀燃料棒生产技术,在科技强国竞相出手的环境中,中国的引领地位是无法得到中亚认可的。除铀矿开采地浸技术、第四代核电技术外,我国能位列世界技术前沿,或是已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还有高铁、常温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量子通讯、超级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D研发、可再生能源开发、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智能排灌等。这些都可作为走出国门的世界级品牌,其与全球治理新理念的融合将为我国走向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在一些科技领域,我国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注]《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9/c_123967017_3.htm,2012年11月19日。今天,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是与新一轮的科技创新相并而行的,纳扎尔巴耶夫在2017年的国情咨文中已经提出《数字哈萨克斯坦》的战略目标,瞄准了3D打印技术、在线商务、移动银行、数字化服务、光纤通讯、IT产业等。[注]Необходимо развивать в стране такие перспективные отрасли, как 3D-принтинг, онлайн-торговля, мобильный банкинг, цифровые сервисы, в том числе в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и и образовании, и другие. Эти индустрии уже поменяли структуру экономик развитых стран и придали новое качество традиционным отраслям.В связи с этим поручаю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у разработать и принять отдельную программу 《Цифровой Казахстан》. См. Н.Назарбаев: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Н.Назарбаева народу Казахстана, 31 января 2017 г., www.akorda.kz/ru/addresses/addresses_of_president/poslanie-prezidenta-respubliki-kazahstan-nnazarbaeva-narodu-kazahstana-31-yanvarya-2017-g.这为中哈经济合作提供了高新技术层面上的利益汇合点。

(三)秉承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力倡“经济全球化”的理念是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得以胜出的战略依托。受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西方国家越来越陷入经济保护主义,从“经济全球化”上退缩,在技术上变得“自守家业”。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脆弱,全球贸易和投资低迷,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远未解决。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加重,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中国公司具有欧美、日韩等国公司所不具备的特质,这就是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总框架下“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原则,从而在谈判中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恪守“见利思义”、“行义在先、义利兼容”的原则,摒弃了过时的零和思维,懂得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的道理。[注]《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7/04/c_1111468087.htm,2014年7月4日。这一理念支撑着中国公司在谈判中能坚定正确方向,不拘泥于一时的既得利益,同时也给了中国公司承担风险的谋略和勇气,这在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谈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中国公司有别于西方公司的根本所在,是隶属于“资本”体系、奉行“逐利在先”信条的西方公司所不具备的。中国在中亚已经扛起了一面治理的旗帜,并且中亚对中国已开始寄予希望。这是全球治理理念在中亚地区的一次成功践行。

(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相互促进的。我国改革开放较之中亚国家先行一步,为后者积累了经验,产能合作也联动兴起。我们需要能源及矿产资源,中亚恰恰具有相应资源优势。哈萨克斯坦实施“走出去”战略,贯彻“光明之路”新政,疏通“东出西往”的通道与我国谋求西向通达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的需求是融为一体的。这种深度互利联动将对中国—中亚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起到强化、夯实作用。中亚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枢纽部位,具有各向辐射功能,因而中国—中亚共同体将会产生多向扩展效应,这将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条务实的切入途径。此间,中亚的新能源将起到推动作用。能源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支撑,人类正处于由化石能源向后化石能源时代的过渡阶段。中亚拥有雄厚的新能源资源,中国—中亚以核能开发领头的新能源合作无疑会助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世界能源结构将出现多形态化,这势必制约以石油美元体现的金融霸权。“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互惠互利的全球治理新理念胜过了以金融霸权控制全球和资本唯利是图的传统图谋。核能开发势必影响到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与重组。自1945年以来,美国接替英国成为世界金融霸主,美元通行于世界,无处不到,无处不起关键作用。美国金融霸权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通过其掌控的世界能源而成的,它捆绑在石油上,以石油美元的形态通行天下。在中亚核能开发合作中,美国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铀资源的合作进程两起两落,[注]Максим Старчак,“Урановый потенциал Узбекистана”, 06-11-2011, http://csef.ru/ru/ekonomika-i-finansy/431/uranovyj-potenczial-uzbekistana-2079.最终退出,已表明美国缺乏应对能力,暴露出美元霸主地位衰落的一面。当今,核能正在世界范围内复兴,加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之相伴兴起,世界能源结构将出现多形态化,这势必会削弱石油美元的势力范围,制约以石油美元体现的金融霸权。这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拓展空间,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化解障碍、疏通渠道。

四、 核能:中亚能源开发的新起航和中国机遇

(一)周全近期与长远,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兼顾开发。其一,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核电建设。哈萨克斯坦面临改变煤电高比例(68%)的状况,有发展核电的愿望。中哈核能开发合作开局良好,应顺势推进,以铀燃料棒合资生产取得圆满成功为契机,向核电建设领域深层推进,并同时拓展新的铀矿开采合作项目。其二,铀资源毕竟是可竭尽的,中亚已探明铀储量约80万吨,按照年采3万吨计,约25~30年即可开采殆尽。因而,在与中亚的核能合作中,我们应实施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并举的开发方针。其三,中亚同时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但由于风能、太阳能只能在就地将其转变为电能后,经由高压线路传输才能接入用户,不能像铀矿成品那样可通过物流运输,漂洋过海,满足遍及全球的核电需求。因而世界主要核电国家在中亚更乐于首选投资核能资源开发,这在事实上导致中亚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滞后。有鉴于此,应周全近期与长远,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兼顾开发。

(二)中哈铀资源开发合作重点须南向转移。一是哈萨克斯坦铀资源开发的黄金地段在其南部楚河—萨雷苏河及锡尔河铀资源成矿带。这里集中了哈萨克斯坦60.5%的铀矿床,且多为大型、特大型铀矿床,如哈拉桑储量达16万吨,英凯的储量是7.5万吨,莫英库木的储量为3.5万吨,西门库杜克的储量达2.6万吨,托尔特库杜克的储量是2万吨。不仅如此,它们均为可用地浸法开采的砂岩型铀矿,67%的开采成本在40美元/公斤以下,法、意、俄、日等国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这里。二是“中广核”与“哈原工”合作的重点项目——铀燃料棒生产基地乌斯卡缅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中哈核能合作重点须移向哈萨克斯坦南部铀资源开发的黄金地段。因此,我国须将合作重点向南转移,使我国领先世界的地浸采铀技术得以更好利用,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会接近农业大开发区,有利于共同打造中亚粮仓,开创丝路粮食大通道。[注]中亚具有打造世界级粮仓的潜力。笔者提出开创丝路粮食通道的倡议,其实施条件、方案和综合效益以及重大战略意义,具体参见徐海燕:《丝路粮食通道的若干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第4期。

(三)发展核电与哈农业现代化建设挂钩。其一,从地理位置看,中亚耕地资源与铀资源具有地域邻近的特点。伊希姆河流域富饶的黑钙土和栗钙土接近北哈萨克斯坦的铀成矿带,此处有哈萨克斯坦17%的铀矿资源。哈南部富饶的楚河平原与费尔干纳谷地邻近楚—萨雷苏铀成矿带,占哈萨克斯坦铀储量的54%。锡尔河及阿姆河下游富饶的图兰低地邻近锡尔河铀成矿带,占哈萨克斯坦铀储量的20%,同时靠近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库姆铀矿成矿带,而且楚—萨雷苏铀成矿及卡拉库姆铀成矿带的铀矿多为砂岩型铀矿,便于使用地浸法开采,成本极低,且生态安全。其二,哈萨克斯坦倡导“农工综合体”。哈萨克斯坦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遍布垦区的农工综合体对能源的巨大且分散的需求是中亚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兴起的最大推手。应抓住契机,以“农工综合体”为基点,就地进行新能源开发,从而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为中亚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创造新的条件。其三,在这些地区可考虑实施耕地资源与铀矿资源并举开发的方针,探讨在濒临咸海地区建造铀燃料棒加工厂及核电站的可能性,以核电来支持农业现代化及助力咸海治理,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并以此来支持打造中亚粮仓和创建丝路粮食大通道。其四,周全考虑俄罗斯因素。可在上合组织框架内运筹多边包容及携手共赢机制。关于哈萨克斯坦第一核电站建设,哈方已经筹划多年,初步选址在原谢米帕拉金斯克核试验基地部位,主要为日俄竞标。我们可避其锋芒,探讨其他建站可能。

(四)防范安全隐患,保障合作正常进行。在政府层面,应积极防范安全和政治等非经营性风险,引导企业防范宏观市场风险。通过签订中哈、中乌双边合作文件,将双边关系变动的影响最小化。比如,中哈业已签署开发铀矿的商业协议,未来还可再签订约束力更强的互惠条约,收紧法律约束;此外,在中亚,伊斯兰教影响较广,“三股势力”寻机渗入,由此会增大社会动荡风险,对此应有防范意识。可通过加强上合组织等机制框架下的地区反恐合作,将安全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大对相关矿区的安全风险调研,有针对性地构建起安全防范框架。在这方面,哈萨克斯坦的情况较好,乌兹别克斯坦的安全环境相对较差,可特别加以关注。要及时关注两国政治局势变动,特别是哈萨克斯坦未来或许面临领导人交接,乌兹别克斯坦虽刚刚完成交接,但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要注意防范两国政局动荡给我国相关投资带来重大冲击。同时,密切关注包括铀矿在内的国际能源市场动向,以及全球核能发展趋向,为企业长期投资做好信息储备,将能源市场、能源技术、能源金融、能源贸易等方面的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企业。若信息量过大,可尝试在相应机构内专门组建相关信息处理小组;认真吸取此前在海外开展矿产资源投资的教训,特别是吸取此前铁矿石和铜矿市场的教训。总结经验,砥砺前行,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版的全球治理理念的实施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乌兹别克斯坦核能铀矿
乌兹别克斯坦:2021年猕猴桃进口量翻倍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核能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例谈计算核能的五种方法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治理分析
关于铀矿地质退役设施的长期监护
UExplore_SAR软件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
揭秘核能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