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的取与舍
2018-11-24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K1511刘倩钰
@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K1511)班 刘倩钰
自古以来,生活中充满仪式,仪式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仪式越来越形式主义,面对仪式,我们应有取舍。
仪式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贯穿了我们的一生。纪念出生,我们举行满月礼;纪念成人,我们举行成人礼;纪念婚姻,我们举行结婚典礼;纪念逝去,我们举行葬礼。人的一生就这样被仪式贯穿。仪式带给我们一种严肃感,让人明确知道自己处在何种人生阶段,让人明确知道此时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仪式也给新的生活画上冒号,赋予人们新生活的希望。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应得以保留并一直流传。
然而,仪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流传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风气的日益浮躁,也愈发地不纯粹。面对越来越形式主义的仪式,我们要懂得舍去。
随着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缓缓升起,中华人民知道自己“从此站起来了”,胸中满怀对新中国社会的期待;几十年后的今天,在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伴随着一句“全体起立,奏唱国歌”,站起来的只是麻木又冷漠的灵魂,又有谁能真正在国歌中感谢先辈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的贡献呢?又有谁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呢?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仪式也越来越形式主义,甚至每每谈到仪式,人们面露难色,厌烦仪式的繁琐。但没有人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去看一看那一份真挚的情感是否存在。如果人们在仪式中,用真心去感受生活,而不是浮躁地进行形式主义,甚至用仪式攀比,又怎么会让仪式失去意义。所以,我们要舍去形式主义的仪式,用真心投入仪式。
我们要学会摆脱形式主义,走向最真实的仪式。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文化,就是让人摆脱功利,扫除蒙昧,从而走向仪式。”我们何不换一种剥离功利的态度,用真心感受仪式,生活在真实的仪式中呢?电影《小森林》中,独自一人生活的市子会在吃饭前说一句:“我开动了。”会在树下捡起熟透的果子,说:“这些果子好可惜,不如把你们做成果酱吧!”市子用内心真实的情感,把仪式的庄严感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独自一人,所以也无需给别人看的形式主义的仪式。市子的仪式用她真挚的初心所浇灌,是生活中纯粹的仪式感。我们也应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寻自己的初心,摆脱形式主义,走向最真实的仪式。
面对人生中的仪式,我们要用真心剔除浮躁的形式主义,用真心把仪式融入生活,从而走向最真实的仪式。舍仪式之浮躁,取仪式之真实,让仪式回归本质。
(指导老师:黄福清)
明灯点评
生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它能让我们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掘到意想不到的乐趣,在原本如荒漠一般的人生里绽放出点点新芽,最后连成一片绿洲。然而,过度的仪式又会变为繁文缛节,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负担。
作者带着辩证思维为我们析明了仪式感和形式主义的区别:它是始终秉承那不变的初心;它让你积极、乐观地在这个冷漠社会里重拾信心,带着一份使命感和庄重感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