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机制,增强职校活力
2018-11-24张美青
张美青
近年来,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密集下发,“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工匠精神”这些词汇引起各类媒体、各级领导及普通民众的关注。2017年10月13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拉开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帷幕的前一天,世界技能组织决定由中国上海举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让技能报国成为时代强音”等留言刷屏网络。做为“职教人”,如何激活职校活力、提升办学质量,为“技能报国”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呢?
做好顶层设计卓越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几年来,技工院校秉承着“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26所,在校生323万人。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看,2010年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在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第四次参赛,派出52名选手参赛,斩获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取得了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在学校顶层设计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接产业办专业,激发办学活力
技工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培养数以千万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政府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到2020年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累计实施“机器换工”3000台(套)以上,建设5~8个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为助推福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紧缺型人才的培养,福州第一技师学院组织团队进行专业建设论证、规划、申报,于2016年秋季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减免在校期间的全部杂费。2019年,这些首期毕业生就能够为福州的“机器换工”提供技术人才支持。2017年秋季,福州第一技师学院开设了“智能制造与3D打印”“物联网技术”等专业,同时学院还与福州聚匠寿山石雕刻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开设“寿山石雕刻”专业,有力推动福州市寿山石行业构建“天下石,福州工”品牌。机缘巧合,2017年11月,根据福州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关于贯彻落实〈福州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五条措施〉有关奖补政策实施办法》,福州第一技师学院新增的3个专业申请到了“紧缺人才专业补助”资金24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建设力度。
二、高端引领树品牌,增强办学实力
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为“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福州第一技师学院贯彻“高端引领”的办学理念,就是要落实到“要做就做最好”“ 一系一品牌,一专业一模式”,从实训车间的规划、设备的采购、师资的培养、管理智慧化等方面做好品牌规划、品牌形象、品牌扩张。近年来,福州第一技师学院通过“建设五大基地、装备先进设备、实施名师工程”来增强办学实力。
建设五大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基地、福建省模具产业技术工人培训基地、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承办基地和选手集训基地、DMG MORI中国认证培训中心。
装备先进设备:2016~2017年,学院投资860万元,购买了德国DMG多轴加工中心和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这是目前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2019年在俄罗斯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设备就是由DMG公司提供的。
实施名师工程:近年来,福州第一技师学院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建设方案,有98人次教师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培训和进修,旨在建设一支在全省乃至全国行业内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有一支强大的鉴定考评员队伍,涵盖19个工种;2017年一位教师成为全国“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福建省技能大师;一位教师获评“福州市第三届首席高级技师”;还有的被列为“职称评审专家”“教材编制委员会编委”等等,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建设智慧校园,提升办学水平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都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两年来,福州第一技师学院投入530万元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从网络化、数字化到智慧校园,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水平有效提升。一是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互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二是提高办公效率,让各职能部门可以实现文件及数据资源的共享;三是实现校园签到、门禁、消费等学习和生活智能化;四是网络、电子高清监控探头全覆盖。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和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服务社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成果说话过硬的教学质量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石
对于技工院校来讲,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具备较强职业能力,能在生产或服务一线岗位独立工作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这就是教学质量。
一、开展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改到大处是模式,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高处是体制,改到实处是质量。教学方法比教学内容更重要。2013年,福州第一技师学院在没有被列入全国“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校”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开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从条件成熟的模具制造专业(这个专业是福建省首批模具产业基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开始,用三年时间,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全覆盖。
二、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推动师生成长成才
参加技能竞赛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检验着一个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乐趣,竞赛成果也可应用于教师。
一是教师通过参加竞赛和指导学生竞赛获奖,其成绩有助于自身职称评聘、业绩考核;二是指导学生参赛获奖,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三是在推荐参评各级荣誉称号如“技能大师”“首席高级技师”时,竞赛成果可作为主要依据。为此,年轻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走教学成长之路。例如,福州第一技师学院有两位年青的教师在参加省级一类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分别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三、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一项基本的办学制度,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在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上,以学院为例,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试点“高级工班授课模式”。选择全日制高级工班与企业开展“校企双师带徒”。二是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能给企业技能岗位招用不少优秀工作人员,为企业与学校之间搭建了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共同培养新型学徒,互利共赢。三是深植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让人们一进校园就感觉走进了企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的得到提升,能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凸显技工院校的办学特色。
用活激励机制考核评价体系是提升办学质量的保障
技工院校的教师在工作量考核、职业能力质量考核等方面较之普通教育学校,结果运用要少得多,压力也小,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氛围。因此,学校的激励机制就是要解决一个持续性的问题,自定目标、自我诊断、自我激励,不断追求卓越。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制度激励。学校依据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规范内部管理制度、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用数据说话),制定了有技工教育特色的《福州第一技师学院章程》《福州第一技师学院“十三五”规划》《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在编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班主任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广大教职员工从被动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学院的主人,激发和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处处呈现出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全力以赴的精神风貌。
二是环境激励。致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努力营造积极向上、丰盈的文化气息,实现用环境来陶冶人、培育人、发展人的良好氛围。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励老师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如校园宣传画采用教职工的摄影作品,美丽校园“春夏秋冬”;大力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老师、学生),宣传口号的背景图也是校内的先进人物;用传统的“喜报”,告诉优秀学生所在的初中学校校长,他们培养的学生在技工院校一样可以取得优异成绩。
三是人文关怀激励。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一要以情感人,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冷暖,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二要创设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三支持鼓励“名师”“专家”“技能大师”,参与社会上各种专业活动,让他们在收获的同时,把个人利益和目标与学校集体目标和谐自觉地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