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2018-11-24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近日,应急管理部发布数据,今年1—5月,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0%和7.4%,其中,发生重特大事故6起、死亡53人,同比减少8起、132人,分别下降57.1%和71.4%。全国大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依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调。
进入6月,迎来了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的首个“安全生产月”。这场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的活动,充满了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的美好祝愿。但是,6月10日23时20分,伴随着中石油天然气输气管道贵州晴隆县沙子段的一声巨响,燃爆事故发生,让周围的村民着实受到了惊吓。幸好燃爆发生后,管道两端自动控制系统第一时间自动关闭。6月11日2时30分,大火熄灭,有24名伤员因为这次事故住院救治。
6月20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约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是自今年2月26日《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颁布实施以来,首次约谈中央企业。根据该《办法》要求,在约谈时,被约谈方既要坦言事故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主要教训以及采取的整改措施等,更要从偶然的事故中,深挖细究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像中国石油这样安全基础好、安全保障能力强的企业,仍然会发生影响恶劣的生产安全事故?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说,根本原因是风险治理和应急救援工作尚存诸多薄弱环节。其中,应急救援中的不足,从国内外众多典型事故案例中一一可见。如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中的应急预案不适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的指挥协调不畅、山西襄汾“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中的信息报告机制不完善,乃至几十年前发生在英国北海阿尔法平台“7·6”爆炸事故应急报警系统在事发后即被摧毁,印度“博帕尔事故”应急救援计划严重缺失等,多次、反复为我们敲响警钟。
应急准备决定应急响应的成败。应急准备能力如何,决定公众生死存亡。解决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破解系统脆弱性难题,唯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以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为指导,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这一体系更要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也要继续加强“一案三制”在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抓紧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法律法规和预案体系,进一步厘清各方面防灾减灾救灾职责。具体到企业,可以借鉴国外防范巨灾的情景构建之法,做好自身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估和脆弱性分析,修改和完善应急管理规划、应急预案,亦可以运用情景构建之法,刻画事故诱因、发生经过、影响因素,组织一场行之有效的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