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师素养构成的探讨

2018-11-23赵东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素养

赵东顺

摘 要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外,还应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即为文化多样的学生提供恰当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多元文化教师发展的专业化;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具备多元文化知识、情感、及实践三个层面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师素养的构成,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多元文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多元文化教师 素养

0前言

文化多样性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除了承担传递主流文化,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主动适应主流社会,还应担负传递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任务。而面对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多样的学生,教师是否积极回应并理解学生的文化差异?是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一视同仁?是否在基础教育统一的课程中,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教师是否作出积极的回应,并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有所体现?等等问题都说明了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教师的特殊性。也有学者认为:“在民族文化多元化和技术复杂的世界里,培养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教师,是对教师教育的最后挑战。”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及能力,还要对文化的差异做出积极回应,并在教学设计和内容中有所体现的诸多要求。

1多元文化教师的内涵

1.1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师源于美国社会多元化的现实,对多元文化教师的理解应该基于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产生于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爆发的民权运动。其多元文化教育思想表现为;教师要里理解并尊重少数族裔的文化,并为文化背景多样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让少数族裔的学生体验到教育平等的思想,能体验学业成功的乐趣;增加多元文化的课程;在教育机构增加少数族裔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在美国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家詹姆斯.A.班克斯(James A.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校的教育工作作出必要的改革,其主要的目的是将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学生都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里的改革是整个学校教育环境及制度的改革,包括课程、教学设计及方法、教师及管理人员的态度及期望等等。班克斯将改革的过程称之为“多元文化教育”过程。著名英国学者詹姆斯.林奇(James Lych)认为:“在多民族社会中,多元文化教育是为满足各少数民族群體或个体在文化、意识和自我评价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其目的是帮助所有不同文化的民族群体学会如何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积极和谐地生活,保持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以及考虑各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促进相互尊重和理解。”

中国学者郑金洲先生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的条件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待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得当方式及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一直颇受争议,并无统一的定义。但从上述各位学者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表述中,多元文化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点:一是强调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二是注重理解及尊重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三是面对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下,让其享受教育平等的机会,培养学生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1.2多元文化教师

多元文化教师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1973年,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首次声明要在教师教育中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在1979年,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将教师为多样化的学生提供多样化教学的能力,即多元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纳入了认证标准中。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学者不断积极的探讨多元文化教师的内涵。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家詹姆斯.A.班克斯(James A.Banks)认为一名具有影响力的多元文化教师应该具备四种知识;一是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目标、意义和实施途径等。二是具有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概念的知识。包括怎样理解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班克斯认为理解多元文化不应从文化表面、观念层面去加以理解,应该从各少数族裔独特的价值观、信仰、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和态度,这些才能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三是具有少数族裔的历史文化知识。其目的是了解并尊重少数族裔的历史文化和经验,将少数族裔的文化整合于教学过程中。四是具有多元文化教学法的知识。为文化多样的学生提供恰当的教学。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学者盖伊也从四个方面谈论了多元文化教师的要求:第一,了解少数民族以及相关文化的概念及理论。第二,明晰少数族裔的知识,特别是民族的价值体系、学习和交流的方式等。第三,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以及可行性。第四,掌握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学法。即教授多元文化课程或是对少数族裔进行教学时,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及技巧,做到有效教学。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教师具有以下两个共同点:一是具备少数族裔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二是具备多元文化教育能力。除此之外,一名合格的多元文化教师应该是具有基本的教育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帮助少数族裔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及其他文化抱以正确地价值取向,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体验其学习乐趣,使所有学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2多元文化教师具备的素养

在文化多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与素养呢?有学者认为多元文化教师的素养应该包含知识、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也有学者从文化的角度,认为多元文化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应该是由文化认知、文化态度和文化实践三个方面所构成。总的来说,一名合格的多元文化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及能力:

2.1知识层面

2.1.1教育、教学和学科方面的知识

从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多元文化教师要扎实掌握一般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相关的知识。例如: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和指导。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等等。

2.1.2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

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从概念来看,多元文化教育是指不论其种族、性别、阶层、民族和文化背景,受教育者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第二;从实施过程来看,多元文化教育是对教育环境的改革,不仅包括对学校课程的改革、还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三,从范围来看,多元文化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受教育者,而不是只针对少数族裔的学生,是为了帮助在多元化社会中培养跨文化能力,形成正确对待自身和其他族群文化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与民族追求平等与自由息息相关,多元文化教育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其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已扩展至多元化的社会,引导社会重建在文化上和观念上不平等的关系。对多元文化教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有效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前提,也是對多元文化教师的基本要求。

2.1.3族群历史文化的知识

(1)掌握族群历史文化的本质。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认知,应该深入了解族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价值观、信仰、交际方式,语言等等。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少数族裔学生的刻板印象。

(2)了解校园、社区文化的知识。教师对于任教的学校和社区的认知可能十分有限,其视角仅局限于教师个人经验。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学生有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表现形式、开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族裔学生的认知方式、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仅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去正确看待、理解文化多元的学生和学校的视角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对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深度了解,除了能帮助自己正确看待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能了解和分析教与学的影响因素、背景因素,以此能更好地促进有效教学,还能帮助少数族裔的学生很好的平衡主流文化和少数族裔文化。

2.2情感层面

多元文化教师素养的核心是多元文化教师的文化观,即教师对待少数族裔的文化差异的怎样的态度以及情感。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起着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往往影响着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和理解少数族裔的多元文化,并积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地文化价值取向。其次,教师应该随时进行反思性教学,以免个人的主观臆想导致了对少数族裔文化认知的偏差,忽略了少数族裔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要对少数族裔学生抱有高期望,积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拒绝因民族、文化、性别偏见而有歧视性行为。

2.3实践层面

多元文化教师素养的实践层面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前面所述,多元文化教师素养的核心是教师的文化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归纳为:(1)理想课程;是指研究机构或是研究课程的专家所提议要开设的课程。(2)正式课程;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开设的课程。(3)领悟课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领悟到的课程;由于教师的知识、经验的差异,每个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理解会有所差异。(4)运作课程;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5)经验课程;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所体验到的东西。从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来看,教师也是一种类型的“课程”。比如,在领悟课程和运作课程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课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文化经验,尽量给学生提供生动、熟悉地情景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乡土经验、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以补充教材内容,利于少数族裔学生的理解并生成知识。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学习、及时更新多元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其多元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席蔚华.美国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03):24.

[2] 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76.

[3] 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29.

[4] 杨传莲.国小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指标初步建构之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08(03):12.

[5] 班克斯,李平琦译.多元文化教育概述[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19.

[6] 王艳玲.教师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6.

[7] 白亮.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8(05):128.

[8] 孟凡丽.国外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02):43.

[9] 李瑾瑜,奂平清.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误解[J].民族教育研究,1999(03):7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五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六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