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2018-11-23杨伟华

消费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影响

杨伟华

摘要:随着我们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也不断映入大众的眼帘,而土地利用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非常突出的影响,不但会导致地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同时也会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明显的作用。而关于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二者间的关系也已经引起国际生态学、地理学方面的机构、专家重视。本文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这两个方面入手,着重研究二者间的具体关系,希望能够我国的土地规划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 服务 影响

前言

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桥梁便是土地,因此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不但关乎到人类的生存与进步。而且也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变化会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一定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有所变化,而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很多。但是几乎都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静态评价方面,而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别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很少。最近,生态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正逐渐在这方面展开更多研究,也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主要从我国土地利用情况出发,分析我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点及趋势。总结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作用的因素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世界的人口数量都在急剧上升,但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同时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也在不断减少。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土地利用问题也就成为我国所需要重点应对的难题。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即是土地原生态,包括土地形貌、地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会受到自然因素的作用:经济因素即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中。经济效益、经济价值等内容都会对土地利用产生左营:而社会因素即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范围之外的因素,诸如政策法规、风俗习惯、发展前景等。上述三大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会随着时代、经济发展阶段有所转变。在过去,生产水平低下,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因此自然因素成为对土地变化产生影响的首要因素,然而后来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发达,生产水平越来越高,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也对土地利用有所影响。且不容忽视。

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所具有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效果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两个方面。诸如对生态气候、水土、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影响。我国地理形貌特点主要是山区多,平原少,耕地面积不大,这对我国土地利用有着非常大的制约。而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各个地区为了保证充足的粮食供给。纷纷开拓荒坡、荒地以及未开垦的土地。这尽管可以有效解决眼前的耕地面积不够难题,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却不利于长远发展,会损坏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此外,过度放牧也会致使土地生态遭到破坏,出现土地荒漠、沙城暴、酸碱地等生态问题。例如近些年非常严重的雾霾问题便是人类对大自然进行污染所遭到的惩罚。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极大地削弱了生态系统服务质量。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无法实现长远发展,对社会可持续化发展非常不利。

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的同时。很多土地用途都发生转变。有部分农业用地、绿化土地、湿地等转变成建筑用地。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地面硬化导致生态用地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系统服务作用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人们住在了钢筋水泥搭建起来的城市当中,生态绿地面积下降致使很多恶劣天气不断出现,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臭氧层破坏、雾霾等环境问题持续发生。这些生态问题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而这些问题都和土地用途发生转变有关。如果地面不透水。那么在雨季时雨水无法及时渗透到地下。这样就会出现内地城市“看海”的情况。而且也不利于地下水原的补给与供给。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也会对陆地生态系统整体布局有所影响,对水循环、生物多样性有所不利,这样就会导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遭到破坏。

三、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发展方向

(一)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扶持

在近些年来,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频频出现,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对社会长远可持续化发展非常不利。而国家相关部门也对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其目标在于既要保证经济增长速度,又不能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早在2005年,国家领导人在一起公开讲话中就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实践也表明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我国在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很多法律法规,且政策也不断完善,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城市生态用地保护、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都很好地说明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与毅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也是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性因素。完善土地利用法规也即是实现长远可持续化发展,我国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有着很多政策法规,例如农村宅基地转让审批程序完善等。假如我们对土地利用不加约束。而是听之任之,继续让其进行粗放式发展,那么即便是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达到了小康社会,然而环境已经遭到严重污染,生态植被受到了不可恢复性损伤,那么老百姓也不会生活的幸福。甚至还可能会悲观厌世,对社会稳定有所不利。因此我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融合在一起,保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二)完善土地利用数据库,科学评估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一般都是通过遥感收集得到的,同时还需要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土地利用变更资料,按照调查需求结合现场调研,多方计算核实土地利用变更具体情况,才能有效掌握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详情。通过借助于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得出生态服务价值,才能就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然后才能持续改进优化,而且在近些年来,各种新技术、高科技手段不断发展,这也更加促使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价值评估系统得以完善,为土地有效利用打下了扎實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时,一定要多方考虑。运用多种手段,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吲。

(三)树立起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长远实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树立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是构建小康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如人走关灯、随手关掉水龙头开关、垃圾分类等,然而正是这些小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大家一定要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刻鞭策自己,为土地利用做出一份贡献。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要想实现长远稳定发展,早日进入小康社会,让老百姓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我们就必须要将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要对生活用地、工业用地、建筑用地、公共用地、生态用地进行合理布局,让大众都能够享受到环境保护带来的红利。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二者间的关系,合理布局土地用途与整体格局,让生态系统安全性得到保证。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二者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因此一定要保证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都能够得到进步发展,这样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业,对我们的子孙后代生存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才可以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