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8-11-23龚正英

消费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低碳新能源汽车

龚正英

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16年,产销量均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其税收比重、从业人员、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均超过10%,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随私家车逐步进入城镇与农村家庭,这一占比势必还会有所提高。可由此带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所受到的严重制约与掣肘,也就愈发凸现。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低碳 可持续发展新引擎

加快发展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可以解决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还将成为助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能源现状与国家安全

自1993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原油净进口国后,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和进口量不断攀升,以至2008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石油进口的第一大国,并于2011年8月超过美国,达到55.2%的对外依存度。随后一直处于小步快跑的增长势头,2017年达到67.4%(石油净进口量为3.96亿吨),而国际上公认的石油安全警戒线则为50%。而据海关2017年统计数据,我国石油进口44%源于中东,分别为沙特阿拉伯、阿曼、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上述各国进口总量合计为1339.45万吨,俄罗斯联邦则是503.09万吨的最大石油来源国。如此大量的石油进口,集中在少数国家与地区,无疑会极大地危及到我国的战略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二)污染严重与势在必行的减排压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GDP总量在1978年2119.31亿美元(以下均以美元为单位)的低位上,大幅攀升至2017年的12.72万亿,涨幅高达60倍(即便按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变化来计算,涨幅也高达34倍)。可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环境严重污染为代价换来的。据《面向环境可持续未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且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另据英国风险评估公司Maplecroft2013年公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显示,中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60亿吨,位居世界之首。因此,中国政府便面临前所未有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压力。除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和以煤为主要燃料对大气造成污染外,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当其时

(一)庞大的内需市场势必让新能源汽车前景无量

据公安部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1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再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仅131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与世界饱和国家汽车保有量均值(美国除外)600辆/千人相比较,尚有不小的差距,说明我国未来的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市场机遇,和难以限量的发展空间。

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已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提到了较为迫切的日程来抓,并在《中国制造2025》和《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汽车市场份额20%将被新能源汽车抢占,其中自主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量将达到80%以上。”这一庞大的市场前景,势必成為拉动下一波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二)竞争优势日益凸显

我国传统汽车制造业虽经40年的全力追赶,但与有着上百年汽车制造历史的发达国家相比较,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上,仍未掌握其关键技术。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不足30%,而高端发动机、变速箱和电子元器件及半导体,仍依赖从欧、美、日进口,且大多高端车只能在国外生产,我国仅能生产价值链条较低的中低端车,难以实现从目前的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实质性跨越。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则与全球汽车制造强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仅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产销国,而且在整体技术上领先全球,这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变道超车”的市场保障与技术可能。

(三)规模效益优势明显

从2012年推广应用的1.7万辆,到2017年的79.4万辆,短短六年时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砥砺发展,并已夯实了继续做强的各项基础。自201S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仅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保有量也连续三年位居世界之首。截至2017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累计保有量340万辆的50%以上。

随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则是动力电池的迅猛发展。2015年,我国动力锂电池便以15.9GWH的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4%。2017年,更以60GWH的出货量突破全球市场份额的60%,不仅彻底超越了在电池领域一直遥遥领先的日本和韩国,更夺得了世界第一的桂冠,预计2020年还将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70%。

目前,我国已拥有以比亚迪为代表的200余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产销已占全球半壁江山。2017上半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前20的排名中,我国便有知豆、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奇瑞、荣威、江淮、吉利7个品牌9个车型成功入围,其凌厉之势,令世界瞠目。而动力电池则有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比克动力、浮能、力神、国能、智航等200多家,和充电企业300多家,以及众多整车设计制造、原料供应、电机、芯片、电控等完整产业企业,不仅实现了产业链条上的无缝对接,更具备相当程度的国际竞争力。

(四)整体技术国际领先

相较于美、日、德等起步较早的国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起步并不算早。但在顶层设计、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等综合作用发力下,其研发能力与技术水平乃至生产制造,在过去5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是突飞猛进的提升。

1.整车水平世界一流

续航里程是整车水平的关键指标。以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车美国特斯拉作对标,其续航里程是500公里,我国目前为460多公里,基本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车处于同一水准。而权威专家去年预测,再过一年,我国便有能力突破500公里。再据中汽协的资料显示,以中、美、日、德四个代表车型九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的高端车虽仍与国际有差距,但整体性能属一流,而中低端车我国则是具有优势的。

2.动力电池领先全球

我国的动力电池,不仅规模世界第一,技术水平也全球领先。主流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目前的单体能量密度已达200瓦时/公斤,2020年的目标则是300瓦时/公斤,技术水平国际一流,未来路径也与美、日、韩国基本趋同。高安全性与长寿命的优势明显,并与宝马、奔驰等国际一流的整车配套成功:产业链条也十分完整,不仅实现了原材料上电解液、隔膜和正负材料等由过去的依赖于进口,到目前的完全国有化,采购价格也大幅下降,并由过去的手工、半自动,已基本实现全自动:开发出200KW以下系列化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极产品,电极供应度3000W/公斤,初步掌握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部件及电堆关键技术。电堆功率密度达到每1000W/公斤,耐久性近50004~时,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平台,经过多次测试,水平紧跟世界第一梯队;电池的回收路径也非常清晰,不仅实现梯次利用,且已进行前瞻布局;产业趋势明显的三元锂电池,也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目前的单体能量密度,已达230Wh/公斤。

3.驱动电机性能优良

驱动电机技术的发展则更为迅猛。无论共性基础技术,如导磁硅钢、稀土永磁材料、绝缘体材料、位置传感器。和芯片的集成设计与电力电子系统。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其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国际水平。而重量比功率超过3300瓦/公斤,电池峰值效率达到97%,高效区达到80%,特别是精进双电机“负载分配”电驱系统,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与此相应的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提升。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的综合排名,已于2016年跃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发达的美、日、德,首次超越韩国这个汽车大国。其竞争力指数升至92.5.是美国的92.5%,日本的93%,德国的95%,韩国的101.8%,可谓差距甚微,而2015年仅为87。也就短短一年间,我国竞争力指数增幅惊人,由此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而这一差距仍在快速拉近。

4.国际共识大势所趋

随着国际社会对石油资源枯竭担忧的日益加深,和对气候变暖减排压力的空前高涨,几大汽车强国均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先后公布“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还上升到具体的法律层面,并采取限行措施,如荷兰、挪威为2025年,德国、印度为2030年,法国、英国则为2040年,而我国与其他国家也在加紧布局中,甚至更为主动与系统。这便意味着,国际社会不仅早已达成了共识,并在2040年前后,将纷纷弃用并禁售燃油汽车,也就是说,燃油汽车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而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并将一统未来汽车的天下,而谁在此时占据了先机,便会在未来拥有相当主动权。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虽在近20年的砥砺发展中,取得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综合竞争力世界第四、整体技术与整车性能国际领先,及动力电池达世界一流等诸多成就,但技术基础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欠缺、品牌影响力不足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也阻碍其产业升级,甚至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瓶颈与挑战。

(一)“心脏功能”的动力电池。我国的动力电池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加快,性能指标稳步提升,成本明显下降,但在关键技术、品质管控与检测标准上,仍与发达国家有距离。创新能力也不足。主要表现为:国内外正极材料产业差距巨大,虽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品质落后发达国家三年以上;专利申请明显偏低;虽自动化程度大幅改善,但与发达国家全密闭的生产线,和信息化的数据采集,以及生产环境控制水平等,差距仍较大。而动力电池又贵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关乎续航里程,我国若不能在较短时间内,突破其核心技术,便势必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

(二)“大脑作用”的驱电系统。虽说关键的驱动电机在转钜密度、功率密度、效率等诸多指标上,已与国外先进水平基本相当,材料已大体实现国有化,但在电机控制器上,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不小。其核心芯片与集成技术的不足,让电机控制器的体积过大,甚至是国外同类控制器的整2倍,功率密度在2014年,与发达国家差距一半,虽经两年的快速发展,其功率密度大幅提高50%,但仍有不小的差距。这将在一定程度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能效与技术水平以及安全性能,并削弱核心竞争力。

四、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虽然我国在核心技术上仍与先进水平有距离,基础设施也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够强等诸多问题。但这并不能阻挡我国成为新能源汽车强国,甚至是引领全球的决心与步伐。6月12日起实施的新能源车新的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了推广应用补贴政策,提高了技术门槛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对低续航里程车型将不再给予补贴,旨在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管理层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决策智慧。《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并在有条不紊甚至加速實现中,这让“变道超车”不仅只是可能性,而是十分现实的。“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登高望远所发出的总号令。新能源汽车,不仅将凭借噪音小、低排放等环保优势,不断为我国大中小城市注入低碳元素,还必成为拉动下一波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坷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猜你喜欢

低碳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