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学对中学生成长的教育影响
2018-11-23陆丙艳刘超
陆丙艳 刘超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水平,探索创新教育模式,通过总结及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方式方法,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水平。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倡导“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关键词:游学 研学旅行素 质教育 中学生 视野
一、游学的发展和意义
(一)游学的定义
“游学”一词在古籍中并不鲜见,最早出现“游学”一词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北史·樊深传》中也有“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的记载。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通过集体行动,有目的、计划周全的开展校外体悟的实践性活动。
王司长还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提出了“两不算,两才算”:第一个特点,校外设置一系列的专题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能纳入研学旅行之内。第二个特点,有意组织。学校进行研学谋划,研学设计。有意识的引领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变化。如让学生随意周末游玩,这不叫研学旅行。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所谓集体外出,可以是整个学校,亦可以为某个年级,或者为某个单独班级。在老师或专业辅导员的引领下,共同动手或参加某项专业研究活动,一同学习并研讨,才称之为研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学生必须要有体验,亲自动手,引导动脑,开口交流沟通,表达。
(二)游学的发展
我国游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特殊的背景是“诸侯争霸”引发了“礼崩乐坏”。汉代尤其注重经学,倡导经学与游学密切交融,相互嵌入。魏晋南北朝时,游学进一步嬗变,出现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玄游”、“仙游”、“佛游”。盛唐时期。游学进一步演进与变革,凸显为“佛游”与“士林之游”,具有独特的魅力。明清时期,游学出现了新特征与新格局。游学更注重与自然接触,寄托山水之美与山水之乐。近代,游学拓展到了国外,具有了世界视野,以救国图强为旨归。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更化为中国人人皆知的千古名言,渗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与行为之中。
(三)游学的意义
游学在中国古代社会有更深远的意义。是一种远道寻师求学、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文化活动,游学一方面方便了学识交汇,化为拜访名师、学而优则仕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文化交流、交融更为深度。成就了一批学术大师。游学派巅峰人物非孔子莫属。春秋时期孔子引领众弟子环游诸侯国14年,开阔眼界后修订了六经;大诗人李白少出蜀国之地,26岁,辞亲别友,一剑在手,豪情满怀,足迹涉及到祖国南北,饱览神州优美名胜。大唐名僧玄奘战胜诸多苦难,终得真经,鲁迅弃医从文,孙中山弃医从戎……游学磨砺人们的意志,开拓了眼界,拉长了人生的厚度与风度,培育了他们变革环境之能力。此种维度上讲,游学成就了他们光辉事业。时至今天,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游学已走近百姓,旧瓶装新酒又名为“夏令营”、“冬令营”,每年寒暑假,有志于留学的中小学生们都乐于参加游学营提前体验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今天的“游学”,和古时相比,虽然形式、内容大不相同。但是都是意在让学生学习期间,为了弥合课本知识缺陷,以实践为平台,让学生零距离触及自然、触摸社会,获取书外知识,形成课内外相互推动的良好学习态势,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交流学习常态化成为研学活动新范式。
二、游学对中小学生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水平从量向质的方向飞速发展,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单指成绩来衡量,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认知、思想、道德、思考、创新等方向多维度思量。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而不简单指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拓宽知识量,促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发展自身的潜力提升,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游学给予学生的有利影响
1.促进文明的对话。游学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心理及实践体悟过程。学生到风格各异的国家及地区开展游学,可贯通历史,融合不同文明,亦可以融通古今中外,推动传统与现代有效切合。
2.提高语言能力。通过游学生活,可以给你创造一个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提升你的外语信息表达能力,另外也能体会真正的外国文化。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出现在书本上,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形态,而文化又更是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它表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游学就能够让文化潜入学习者之心。感悟文化。
3.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探访不同文明的历史,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现在和未来:体验不同的文化,有利于审视自己的民族,理性认知国家。在游学的课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生,陶冶情操,修养品格。
4.体验多元文化。通过探访世界不同文明的历史遗迹,体察多元文化的所带来的生活感悟,认同人类共有的多元文化,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尊重各异的文化遗产,包容多样与多元的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引领青少年传承人类共有的优秀文化,尊崇共有的道德及價值观。引领青少年树立世界人民共同的价值理念,科学、理性民主观,培育宽广的包容精神。
(二)游学给予学生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游学市场是有旅游企业与社会所办的教育机构来主导与开展活动,而很多学生家长都对我国游学市场上目前存在的“只游不学”现象表示质疑。
此外,整个游学产业,产品基本都是非标准化,游学产品所能够获得的来自客户和消费者的评价都比较主观,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在游学前,笔者建议学生除了做好个人旅行准备外。更多的应该是学习上的准备。有目的选择别跟风,理智选择正确的游学线路。
三、结论
近年来,游学受到家长与学生的欢迎,学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进程时。更应该重视游学的创新模式,形成系统性,并与家长、学生做好沟通,有效实施游学的工作进展。
游学如果是有组织的。特别是学校组织的,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世界,在现行教育中有效推进研学旅行可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