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开放越有竞争力?
2018-11-23云贺
云贺
今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作为衡量各经济体年度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度重要参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8》。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以及部分地区反全球化呼声高涨的三重背景下,报告采取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研究方法和参考指标,特别是加大了创新创意、抗风险能力、开放性等指标的权重。
通过剖析统计数据,报告指出,开放与竞争力之间是“互助关系”。那些在关税、对外合作等方面持更开放态度的经济体,其竞争力排名普遍更靠前。不过,如何把握开放尺度,尤其是在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老路前提下,妥善解决科技变革时代可能遭遇冲击的社会公平问题,将是未来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全面发展更有竞争力
《全球竞争力报告2018》的评价体系由12个衡量经济体竞争力的支柱指标、98项细分指标组成。这12个支柱指标包括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宏观经济稳定性、劳动力市场、市场规模、创新能力等。
报告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新兴经济体中,中国的竞争力表现最优,排名第28位,是金砖国家中排名最靠前的。总体来看,“市场规模”依然是中国最突出的优势。
另外,在全球競争力榜单中排在前十的经济体分别是美国、新加坡、德国、瑞士、日本、荷兰、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瑞典和丹麦。 其中,美国取代了此前连续九年排名榜首的瑞士,凭借着技术创新、商业活力等方面的优异表现,以85.6的总分,摘得本次全球竞争力排行的桂冠。
尽管美国存在着社会结构脆弱、安全状况恶化等突出问题,世界经济论坛发现,相比于其他相对落后的经济体,其各项指标得分相对均衡。
实际上,这是此次报告的一个新发现:全面发展对一国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报告发现,12个支柱指标乃至98个细分指标之间,大多是互助关系,而不是补全关系。
由此,一国要想提升竞争力,就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短板。
越开放越创新
在全球贸易争端加剧、“逆全球化”浪潮兴起之际,报告评价体系的指标得分却再次印证了开放与竞争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大多数经济体的“开放性指标”得分越高,“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得分也越高。
此次报告中,特别增加了对开放性指标的衡量权重。报告分析指出,那些在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外国劳工雇用便利性、专利申请合作等开放性指标上表现出色的经济体,在创新和市场效率方面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实,今年瑞士“跌落神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关税制度的复杂性,阻碍了其贸易开放水平。
不过,虽然从国与国之间来看,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显而易见,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但在国家内部的不同阶层和人群之间,却可能引发“零和”结局。这就涉及到如何设置开放尺度以及怎样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问题。
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员们认为,在“创造社会公平”的旗帜下,退回到贸易保护主义无疑是饮鸩止渴。而且,报告的数据分析结果也显示,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包容性之间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相反,那些在促进国内公平方面投入越多的经济体,其综合竞争力水平反而越强。
可见,完善再分配政策和社保体系,是保持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长效药”。对决策者而言,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帮助那些可能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技术变革中被“淘汰”的人,而最应重视的政策工具还是再分配、社会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等一系列公共政策。
技术是“锦上添花”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一国谋求发展的道路异常明确:低收入国家凭借无须过高技能水平的劳动力资源,迈入工业化的正轨。可如今,这条几乎是唯一的“国家致富准则”,被大规模袭来的前沿技术打破了。
虽然在机器人面前,劳动力资源优势可能会丧失,但低收入国家同时也迎来了在某些领域实现赶超的机遇。前沿创意和技术在全球快速流转,“研发开头难、传播应用易”的特点,让其大规模商用成为可能,而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商机。
如何把握开放尺度,尤其是在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老路前提下,妥善解决科技变革时代可能遭遇冲击的社会公平问题,将是未来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不过,报告强调,先进技术只能为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报告显示,在大多数国家,左右技术能否成功转化为切实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国家制度、硬件设施和人才储备等基础性建设是否完备。如果基础性领域建设不完善,单凭技术是无法解决教育、健康和政府治理等方面保持良性运行与发展的问题的。
由此,通过分析主要经济体的细分指标得分,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技术与其他因素的互动关系,即技术是助推力,而不是“替代品”。也就是说,一国的技术优势很难弥补其他领域的短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技术创新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依然有限。现在,全球处于使用状态的智能手机共有45亿部。这意味着,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并未深度融入信息时代。
众所周知,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诸多先进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技术等,在研发成熟后都是要经过大规模商用才能聚集为产业,从而转化为经济动力。
那么,创意、创新如何才能快速落地?其实,这是大部分经济体面临的共性难题。报告发现,从创意提出到产品商业化的这一创新过程,全球经济体的整体表现普遍欠佳。
而在影响创新落地的因素中,此前一直被忽略、难以量化的文化因素,呈现出相当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经济体对未来风险和技术变革的适应性问题。
实际上,今年的报告特别强调了一个经济体对未来风险和技术变革的适应性,在其竞争力形成中的重要意义,并由此引入了“未来预备”指数。
这方面,瑞典和瑞士的表现较为优异。瑞典劳动力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掌握度最高,而瑞士的职业培训项目全球领先。报告认为,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两国对未来的抗风险能力,是构成其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