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中的上海工人美术

2018-11-23梁洪涛

世纪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画工人美术

梁洪涛

群众美术中有儿童画、农民画和工人画之别,各有特点。现今,前两类绘画仍然非常活跃,唯独工人画关注度不够,专署工人创作的美术作品也很少见,似乎淡出公众视野。想当年,上海以工厂为题材的工人美术作品飞速发展,走向全国,享誉画坛。这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事,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

一纸调令重归国画创作

我自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上海丝绸工业技术研究所,负责纹样设计。平时仍坚持业余国画创作,曾画了一幅参观阶级教育展览会的国画,被《解放日报》发表,出版年画、画册,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原作被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因而我较早进入上海市美术创作办公室。

1972年的一天,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组向我单位发来一纸调令,让我立即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到上海美术馆报到。我到位后方知上海刚组建一个新的美术领导机构“上海市美术创作办公室”(简称“美创办”)。在初期,由老干部版画家吕蒙、美术馆党总支书记张云聘和市工人文化宫某位代表,共同组成三结合领导班子。工人阶级宣传队数人进驻,其余工作人员十余人。我就成了其中的一员,命运使我与美术相连,令我重归国画的人生之路。

此时,在“文革”中停顿了几年的文化艺术创作活动刚开始启动。但是,原来的美协、画院、美术出版社和大专院校还是没有恢复正常工作,大部分专业美术作者还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思想,又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社会需要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于是,美创办就承担了领导全市的美术创作的工作,填补暂时无美术活动的空白。工作的重点是面向基层,面向工农兵业余美术作者,为他们服务。实际上,美创办暂时起到替代美协的作用,直到1982年上海美术家协会恢复工作,美创办被取代,方结束。我在美创办亲历这十年画坛,接触并参与组织举办过无数次各类美术展览,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部分淡忘,唯有组织培养了一支工人业余美术创作队伍、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工人美术作品的事,记忆犹新。

多种方式培养画坛主力

美创办为便于工作,设立绘画组、国画组、版画组和漫画组。一般都是分组活动。采用“请上来”和“走下去”“抓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方法,开展了细致有效的工作。

请上来:向基层单位发调令,抽调一批工人美术骨干到美术馆脱产集中搞创作。当时有老一辈工人美术作者陆一飞、董连宝、郑通校、鲍培忠、杜家勤、丁义新和史美诚等,他们对于反映工人生活的美术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还新调了一批年轻的工人美术作者加入。并向他们提供资助,供应国画用宣纸、油画用画布和版画用梨木版等。我记得为集体创作大型国画,还调用了宫廷用丈二匹乾隆纸来支持创作。还请老画家谢之光来美术馆专为工人作者演示传统国画技艺,提高工人作者的绘画水平。

走下去:到基层去办工人美术训练班。我和市工人文化宫武国强到闵行区办班,住招待所和工人打成一片,还邀请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肖峰来为工人上速写大课,颇受欢迎。我们白天上课,晚上画画备课。有一天晚上肖峰画兴来了,提议和我合作,他让我按他的意图在宣纸上起稿,表现“我们工人有力量”这一主题,然后他直接在稿纸上涂油彩。肖峰是留学苏联的,对于人体解剖和色彩相当熟悉,不用模特,我还第一次看到在宣纸上画油画,大开眼界。画到深夜,肖峰对我说,今晚不睡觉了,我陪你。肖峰是新四军的红小鬼,画画也像战斗一样喜欢夜战,为了和肖峰一起为工人画画,我也像战士一样,参加了一场绘画战斗,废寝忘食三天三夜画就一幅宣传画。(肖峰后来恢复浙美院长职务,并在他的主持下,将浙江美术学院改为中国美术学院。)

抓重点,倡导工人集体创作与个人创作相结合。我和陆一飞牵头组成了业余国画组,陆一飞曾参加过全国文代会,见过毛主席,有创作经验,知名度高,所以国画组工作顺利。一次由杜家勤带领一队工人作者深入上钢三厂,画出了《烟囱搬家创奇迹》大型国画,《解放日报》率先以“上钢三厂供稿”发表。画中的大烟囱和环境由陆一飞绘制,杜家勤、侯春洋和我等人画各组人物。另有上钢一厂工人创作组的国画《誓师会上》和纺織局工人美术组的版画《换了人间——纺织工人今昔》等集体创作先后发表。

大部分工人美术作者在工会组织下成立美术组,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业余创作,不久,一批批工人美术作者的美术作品井喷式地涌现出来。譬如:新华金笔厂美工戴明德的国画《处处是岗哨》,汽车运输第一场装卸工薛其晴的《喜看群山多一峰》,上海火柴厂美工王劼音的《显身手》,市建二公司漆工施大畏的《祖国处处是我家》,锻工周小筠的《能文能武》,美工陈小培的《春满车间新花开》,制版工穆益林的《新开辟的阵地》,车工吕吉人的《谈心》,营业员杨秋宝的《心红瓜甜》,混凝土工郁维良的《精心饲养》,混凝土工周长江《红心熔冰雪 焊枪绘新图》,刨工蔡兵的《常备不懈》等等。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都是这两年多来取得的成果,对于活跃上海的文化艺术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影响全国。这时的广大工人美术作者已成了上海画坛的主力军。

参与轰动全国的工人画巡展

1974年,国务院文化组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在首都北京举办了“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为了满足工农兵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各地群众美术创作,繁荣无产阶级文艺,从1975年1月开始,画展先后在南昌、桂林、长沙、西安巡回展出。五六月,我作为上海随展团代表赴山西太原和辽宁沈阳最后两站做终结展出,并进行访问。巡展是文化部主办,于是我们随展组也就成了文化部的代表团,受到巡展省市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

在太原和沈阳展出的作品有中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宣传画和水粉画计一百七十一件,上海占七十三件,且比较整齐。这些作品都是工人业余美术作者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革命运动中精心创作出来的,他们以豪迈的革命激情和奔放的笔触,热情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歌颂了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阶级英雄形象,传达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被各地评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强烈的战斗气氛,浓厚的生活气息,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艺术”。还被评价为“通过展览充分说明工人阶级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山西太原、阳泉和辽宁的沈阳、旅大,应大会邀请,我代表上海为这些省市部队工农兵代表和美术作者做了数场经验介绍。仅辽宁统计,五千人听了三市工人创作的经验报告。一地历时二十天,参观展览的观众三十万人次。东北的吉林、黑龙江和沈阳部队以及省市地(盟)的工农兵和少数民族以及专业美术作者三千二百多人,先后五批进行观摩学习,组织座谈讨论,畅谈学习体会,认为“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是新生事物,他们广受教育鼓舞,决心以上海、阳泉、旅大工人为榜样,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为革命积极开展业余美术活动,为社会主义作贡献。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上海美术队伍和美术作品,丰富多样,不再单一。当年活跃在美术舞台上的那些工人美术精英们,已从青年变成壮年,步入老年,功成名就,闻名海内外。有的成为画坛领军人物,有的虽然已离世,但他们的作品已登上高雅艺术的殿堂,常留人间。例如工人画家杜家勤的画作,已入藏中华艺术宫。“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虽然已成为历史,但是,重温那个时代的气息和特征,让我们激动和自豪,对在当前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创作新时代精品力作颇具启示意义。

2018年5月

(作者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国画工人美术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油田工人
美术篇
酒厂工人
《难忘岁月》(国画)
国画等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