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鼎坤:岁月筑一身风骨 诗词传千古瑰宝

2018-11-23梁杰

晚晴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课讲台西安

梁杰

当94岁的潘鼎坤教授站在讲台上时,就像一棵老树。背微驼着,但腰板还是笔直的,透着颤巍巍却利落的劲儿,落步又极稳,像是讲台上有他的根。

潘鼎坤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好不容易退休,但没几年他又重新走上讲台,“过一过自己上课的瘾,重温旧梦。”他说着,眉梢眼角都漾起笑意。

授课间,四块大黑板很快写满,学生要帮他擦,潘鼎坤一挥手:“不用,我自己来。”刷刷几下擦干净,又继续写。

一堂课3小时,中间不休息。他始终站着,走动着,讲到关键点就加重语气,吸引学生注意力。

他说,“我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咋会感觉到累?上了讲台,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讲诗词的数学老师

谁又能想到,这位教中国古典诗词的老教授,已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

潘鼎坤教授194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提及母校,潘老感触颇深:“来复旦的第一周,就把我从一个‘山里人变成了‘位卑未敢忘忧国,冷眼向洋看世界的人。”

1925年,他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双溪口姓潘村,老家贫困落后。抗战期间,上海、杭州的知识分子前往浙江逃难,中学也一道迁来,才让潘老有了读初中的机会。后就读师范高中,因成绩较好,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东北工学院,1956年随系调整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高等数学。而这一教就是六十年有余。

在讲授数学课的过程中,潘老就时常引用诗词来解释数学现象。最出名的就是借用《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解释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重出山,传中华之美

教了一辈子数学,他沉醉其中。但重新“复出”,年逾90岁的潘老专讲古诗词。

2017年5月16日,主题为“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的讲座在西安科技大学的教室里进行。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潘老,在讲坛上振臂高呼:“我希望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绝了,唐诗万岁!宋词万岁!”

他不用麦克风,中间不休息,没喝一口水。四块黑板擦了写、写了又擦。记不清讲稿内容时,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

講台是教师的“根”

央视邀请他录制《经典咏流传》节目时,有这样一个细节——舞台上主持人撒贝宁得知老教授93岁高龄时,想要搬一把椅子让老人坐下,可潘鼎坤教授婉拒了。“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站着,什么时候坐着讲过课?”这一席话体现了一代代教师的精神传承,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潘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毕业后当了28年助教的他,1982年才被评为教授。按他自己的话说:“完全是凭教学经验升上去的。”从教六十多年,教过十几门数学课,他带过的学生有工农兵?、有大学生、有研究生,无论怎样,在他教过的学生眼中,潘老就是一名老师,虽出身名校,却用一生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地教了很多学生。从高数微积分到唐诗宋词的对仗韵律,94岁高龄的潘鼎坤教授依然站在三尺讲台上,只为中华文化的传承!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每月都领退休金,不干点什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一次辅导讲座上,潘鼎坤对学生说,“课堂是我一生最快乐、最享受、最最留恋的地方。教室就是我的暖房,我的人间天堂。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猜你喜欢

数学课讲台西安
"安身之所"
有趣的数学课
讨厌的理由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网红”数学课
讲台
不计算比大小
DV校园小讲台
休闲一刻
西安国际幸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