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社会的成本转嫁和分摊机制

2018-11-23石勇

南风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分摊婚恋受害者

石勇

在做本期调查与记录栏目关于PUA小专题的时候,我在线上对在婚恋市场上并不太有竞争力的36个未婚男性作了一个小范围的态度调查,请他们谈一下对“PUA男”利用女性心理,伪装“高价值男”,一步步捕猎并造成伤害的态度。

尽管社会调查需要排除价值判断和情感反应,但我还是有点失望。

36个年轻男性,明确表示义愤的,只有15人。其他人,不是认为受害女性是因为肤浅(喜欢浪漫)虚荣(享受甜言蜜语)屈服社排(被金钱地位打动)导致的,就是表现出并不想关心这些好像和自己无关的事,不予发表评论。

这两种态度在人数上各有12人、9人,差别不大。

把他们加起来,达到了58%,就占微弱的多数了。

我知道这里面的社会和心理背景。

这些不擅长玩浪漫玩自己“高价值”包装的年轻男性,也许在追求某个年轻女性的时候受挫。她一開始就把他过滤掉了,而对懂浪漫似乎还有钱的男性感兴趣。他们积累了一种怨气,对“老实人吃亏”愤愤不平。

一些年轻女性喜欢浪漫和“多金男”,这种心理特质和婚恋倾向只是个人偏好,似无不妥。但结果显示,她们自以为浪漫多金的男友并不是高富帅,而是一个骗子。是不是点讽刺呢?

因为自己的心理特质和社会实力,在婚恋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的“实在男”,是不是在不平衡中获得了一种平衡呢?

我理解他们发泄郁闷之气的表达,也理解其中的一些人,因为对现状的无力,连发泄都已经不想发泄,而是本能地在心理上把自己和这类事情隔离开。

以为“PUA男”对女性的伤害和自己无关,在概率上不过是在承受单边屠杀。

一个年轻女性因为自己的肤浅、虚荣、对社排的屈服,被“PUA男”利用,从而造成伤害,在道德上当然不应该。但在心理规律上,这或许是一个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一个人总要为自己的素质和层次埋单或获取收益,无论是否公平,结果就是这样。

但PUA仅仅是一些“渣男”和女性受害者之间的战争吗?这就是我有点失望的原因。

检讨一些年轻女性的心理特质和价值观,这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也应该正视。但是,“渣男”和女性受害者之间的战争,并不是和别人无关—尤其是,并不是和未婚男性无关。

在PUA对一些年轻女性的伤害中,埋单的,当然是女性受害者。但她们也要开始新的感情。如果女性受害者扩大,嫁给某个无动于衷的未婚男的概率,可能就会增加。而他理论上也得为此承担心理成本。“PUA男”对一个年轻女性的伤害,并不仅仅伤害到了这个年轻女性,其中的心理成本,也会通过恋爱和婚姻机制,转嫁给另一个男人。

所以,哪怕是极低的概率,且就理论上而言,很多人,也得分摊“PUA男”对年轻女性的伤害所造成的社会心理成本。

那这就不仅仅是“PUA男”和女性受害者之间的战争了,实质上也是渣男和好男人之间的战争。以为“PUA男”对女性的伤害和自己无关,在概率上不过是在承受单边屠杀。

因此,在道德上谴责并在别的社会机制上让“PUA男”没有市场,是一种公共利益。

一个社会总是存在很多成本转嫁和分摊机制,哪怕是非常不公平的。比如炒房客攫取收益,成本当然是转嫁到买不起房的人那儿由他们分摊。至于污染、信任缺乏等,更是典型的成本转嫁和分摊机制。

尽可能扩大公共利益并维持公平,是在减少弱势者要分摊的,从强势者那儿转嫁过来的成本。

猜你喜欢

分摊婚恋受害者
一种均衡协作配送子联盟满意度的成本分摊方法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无形资产转移定价视角下的独立交易法与公式分摊法之争:发展中国家何去何从?
基于潮流跟踪的网损分摊新方法
房地产面积分摊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