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模式探究
2018-11-23任利霞崔巍
文/任利霞 崔巍
1.供应链概念的相关介绍
1.1 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络结构。
1.2 供应链发展现状
随着消费者的购物能力提升,电子商务慢慢代替了传统的商务,发展成为供应链交易中的主要方式。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交流平台的开发以及市场网络一体化的构建,进而实现统一平台,实行信息共享。如果信息传输不及时,在流通过程中无法实现标准化对接,造成供应链环节出现偏差,不仅带来了巨大浪费,还造成不必要的产品损耗,间接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然而伴随企业多元化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使产品品类复杂度增加,从而导致供应链的复杂度也大大增加,供应链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在市场经济下,供应链最初的经营导向主体是最终消费者,目前供应链由“最终顾客群体经营导向”流变为“市场需求及潜在顾客导向”。
2.库存管理的相关介绍
2.1 库存管理的概念
库存管理的概念是把最近闲置的货物堆放在一起,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目的在于降低库存,减少库存管理费用,平衡生产和销售计划,并且尽可能地降低损失。
2.2 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问题
在物流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环境下,供应链各个方面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当初的预期,直接导致产销双方都得不到利益最大化。尤其是买卖双方的供需关系失衡以及供应链上的资金流转困难,都会对库存管理造成巨大冲击。在供应链的整个结构链中库存存在于每个环节,比如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形式。因此库存管理十分重要。然而现在的库存管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它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需要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至关重要。往往很多时候由于用户向供应商反馈的信息不及时,造成供应商库存积压或者库存不够,以此造成库存成本增加等问题。供应链发展下的库存管理需要解决库存订货点,信息管理,技术支持等问题。下面简要说一下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
其一由于当前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企业依照以前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库存管理,思想的步伐没有跟上当前科技的发展;其二受限于管理模式等因素,对于交货时期的货物数据以及库存数据了解得不够准确;其三传统式企业基本都是单项联系下游企业,对下游企业具体需要多少物品不清楚;其四企业对仓库的货物管理方式比较单一,而货物的种类又比较多。从以上几点可以得出,在供应链环境下,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库存管理的需要,因此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找到更为有效的手段。
3.进行有效管理的库存管理方法
3.1 库存控制
3.1.1 库存补给策略
因为独立需求库存控制采用的是订货点控制策略,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库存补给策略。其一,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即(Q,R)策略;其二,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即(R,S)策略;其三,周期性检查策略(t,S);其四,综合库存策略,即(t,R,S)策略。
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是对仓库的货物连续性的进行清点,决定订货的是库存数量,当库存数量和订货水平一样时,则发出通知进货。在这里每次的订购数量是一样的。
最大库存策略和固定订货点策略的不同在于前者不变的是最大库存,后者不变的是每次订货数量,因此最大库存策略每次的进货数量为最大库存量减去原始库存。
周期性检查策略是将上面说的前两种策略相结合,既保持最大库存,又周期性地进行货物清点。也就是说进行定期的盘点,若仓库的货物数量小于等于订货点水平R时,此时开始订货,不然则不订货,但应保持最大库存量S不变。按照这个原则不断地周期性地进行补货。
3.2 库存管理方法
3.2.1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概念是供应商和需求商协商一致,追求成本最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团结合作,交由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要求两者之间彼此信任,确保信息共享,能够使供应商对需求做出准确预测,更加精准地去管理库存。在这里供应商是拥有库存且完全管理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库存管理策略。
(1)团结合作。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只有双方相互信任,确保信息透明,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双方应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
(2)双方成本最小原则。
(3)目标一致性原则。供应商和零售商都要学会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在哪里建立库存以及费用如何计算与支付,如何管理等问题,都要写在双方的协议书里。
(4)总体优化原则。也就是使双方共同努力减少浪费,提高共同的收益。
3.2.2 联合库存管理
图1 VMI的库存管理模型
联合库存管理的概念是供应商和需求商之间对需求信息共享一致,双方共同对库存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保证需求与供给对等,不至于造成库存成本增加。联合库存管理不再是单项决策的结果,而是双方互通信息的桥梁。它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不同之处是库存管理的权限,联合库存管理的权限是双方,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权限是供应商。联合库存的信息反馈是双向的,且对等重要。供应商管理库存此时更重要的是用户把信息反馈给供应商后,供应商做出的对应决策。
4.库存管理方法的实施与意义
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需要将库存的控制方法与管理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根据各种库存控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规模来进行合理地选择。另外以上两种库存管理方法的实施也是需要一定的流程。
进行有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必须废除掉以前的订单处理方法,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这一过程需要双方的共同参与。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1)建立客户信息系统。供应链服务的最终对象是消费者,只有把消费者的信息掌握清楚,才能进行明确地需求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案。
(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确定需求之后,在向顾客销售的这一环节上,必须保证自己产品的需求信息和物流信息畅通。为保证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需要检查自己产品条码的可读性,唯一性;同时产品归类确定运输的方式,保障运输的安全性。
(3)双方合作协议一致。供应商和批发商应通过协商,来确定有关订单的处理和库存控制的相关参数,比如再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等。
通过VMI的实施降低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库存管理费用,节约了成本;并且降低了需求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量的峰值和谷值,从而可维持小规模的生产能力。另外一方面由于框架协议的存在,解决了双方无标准,盲目生产的状态。其三,提高了服务水平。供应商能够及时了解到批发商的货物需求量,从而可以合理安排发货顺序。在可以使库存减少的同时又方便新产品的更新,保证货物的顺利流通。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为了双方的协调合作,建立供应方和需求方协调管理的机制,以便于进行有效地沟通和管理。没有双方的相互合作,很难保证联合库存管理的有效进行。
(2)保证资源的信息共享。
(3)建立反应敏捷的信息反馈平台。缩短供应商和需求商之间的反应时间,可以有效地对库存进行管理。建立这样的信息反馈平台,可以提高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工作效率。
(4)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利用第三方物流这个平台,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同时可以获得第三方物流运输快,服务质量高的特点。第三方物流成为了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友好合作的关系纽带。
5.结束语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另外企业应尽可能用一切办法来提高上下游之间的可利用资源,降低库存挤压造成的成本浪费,提高综合管理的质量。各管理模式都需要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彼此信任,这样才能提高管的效率,降低信息反应不及时造成的库存管理费用过高。此外每种库存管理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各模式的优势,取长补短。在实际情况中,根据企业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所谓管理无定式,只要实现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高效率、高质量,都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