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还在路上
2018-11-23沈睿
文/沈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运输方式很难再满足企业庞大的物流需求,而多式联运则能有效对固有运输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削弱单一运输方式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扭转多式联运落地难等痛点,未来我们要优化交通设施设备布局与配置,充分发挥我国交通网络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服务业态创新,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组织衔接,以及多式联运组织与供应链组织、产业链组织、价值链组织之间的标准化、全流程、一体化匹配和衔接,发挥多式联运应有的作用。
多式联运已成物流短板
我国公路运输占比太大,致使物流成本高企,目前沿海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仅为2%左右,较欧美国家20%左右的水平有明显差距。因此调整运输结构是当下综合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式联运已经成为物流领域的首要工程。然而,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不衔接、不融合,“最后一公里”联而不上、成本居高,港城矛盾日益突出,法规和标准建设不完善等。
我国多式联运存在的诸多短板问题不容忽略。2017年我国多式联运量为13.68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的2.9%,2020年我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发展目标将达到30.2亿吨,届时多式联运量的规模也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6%左右,规模仍然较低。
与此同时,整个多式联运的发展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不衔接、不融合,传统的物流通道布局过于单一,支撑经济空间拓展的能力亟待加强。在绿色交通、绿色物流的趋势下,清洁绿色运输需求和供给能力不匹配,以技术创新带动运输组织方式的潜力没能够充分发挥。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李弢就多式联运问题指出,整体联运量目前虽增长迅速,但数量还是偏低,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基础设施衔接不畅,如现在很多港口还未接入铁路,港口的及时运体系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不高,国内目前的车型标准大概有2万种,且专业化水平相差甚远;信息互联互通亟待加强;服务规则不协同,多式联运对于集装箱行业来说是个新鲜事物,要大范围推广还须进行规制统一;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等。
多式联运进入大提速阶段
多式联运开展多年效果并不理想,为此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出台多个文件。2016年12月,交通运输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多式联运纲领性文件;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个文件设定任务目标,将多式联运工作推上了一个新高度。自此,我国多式联运进入大提速发展阶段。
从去年开展的多式联运上看,在多方推动下取得了不错成绩。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的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380万TEU,铁水联运进入快速增长期,公铁联运势头良好,中欧班列呈现爆发式增长,陆空联运进入积极探索。两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共有46个项目入选。2017年全国铁水联运量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7%,全国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同比增长37%,连续三年实现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增幅20%以上,特别是中欧班列进入爆发式增长,列车开行范围更大、距离更长、数量更多,中欧班列发展六年来已累计开行突破一万列。其中2017年开行数量达到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过去五年的总和。中蒙俄通道,中国到东盟通道,中国到南亚通道以及长江黄金水道,连通铁水联运通道的新市场新模式逐步形成。
多式联运正蓄势待发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举措,是引领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基础工程。据悉,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海关总署正在向行业征集对海关多式联运进出境货物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铁路部门则将从法规标准、建设规划、发展政策、技术装备、安全监管、深度优势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加快推进多式联运。
搭建骨干物流信息平台和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的重要基础。据交通运输部网站信息,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已经联合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了首批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评选工作,全国28家平台入选。包括公路车货匹配领域8家、铁路运输领域2家、多式联运领域6家、冷链物流领域1家、城市配送领域1家。另有物流需求支撑类企业2家,物流服务保障类企业8家。
据悉,下一步,三部门将探索建立试点单位的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当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快推动解决“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突出问题,提高物流业现代化、组织化、智能化水平,为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加快搭建也成为重要布局。在7月2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周晓飞透露,下一步将抓紧编制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活动系统化组织,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物流体系的改善对于促进消费、拉动生产和贸易都具有关键作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对媒体记者表示,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国内建立重要的节点,通过节点成网,实现物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响应更快。在实现智慧物流的同时,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调配和优化。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三者合一拉动消费、调整生产布局。
三年行动计划多式联运大改观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六大行动。一是铁路运能提升行动。提升既有铁路综合利用效率,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20年大宗货物年货运量在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灵活的运价调整机制,完善短距离大宗货物运价浮动机制。二是水运系统升级行动。完善内河水运网络,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2018年底前,环渤海地区、山东省、长三角地区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2020年采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主要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三是公路货运治理行动。强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到2020年底,各省(区、市)高速公路货运车辆平均违法超限超载率不超过0.5%。大力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四是多式联运提速行动。推进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建设,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支持各地开展集装箱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五是城市绿色配送行动。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等政策,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推进城市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打造“轨道+仓储配送”的铁路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六是信息资源整合行动。加快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建立运输结构调整信息运行监测和报送机制。
《行动计划》要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政策引导、市场驱动,重点突破、系统推进,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切实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