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中故旧蒙顶茶

2018-11-23吴名

饮食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贡茶蒙山名茶

文/吴名

蒙顶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从西汉时起,蜀人就开始在蒙山种植茶树。唐白居易咏蒙顶茶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因而得名。陆羽也在《茶经》中品评天下名茶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可见,蒙顶茶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品种之一。因此,人们称它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蒙山所在的雅安﹑名山地区常年阴雨连绵,云雾覆盖,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适合于茶叶的生长。蒙山种茶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一位名叫吴理真的农民“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其叶细长,网脉对分,味甘而清,色黄而碧”,故名“仙茶”。唐代元和年间,蒙顶五峰被辟为“皇茶园”,蒙顶茶被列为贡茶,奉献皇室享用。每到春天茶树抽芽之时,当地县令便选择吉日,沐斋更衣,于上清峰上焚香跪拜。然后由十二名僧人采摘茶叶,每芽只取一叶,共采三百六十五叶。众寺僧盘坐诵经,由制茶僧精心炒制。制成茶后,盛入两只银瓶内,入贡京城,供皇帝祀祖之用。另外,又在蒙山菱角峰下采摘被称为“凡种”的茶叶精制成茶,贮于18只锡瓶,陪贡入京,称之为“陪茶”“凡茶”, 供帝王宫内饮用。这种贡茶礼仪,自唐代中期开始,至清末停供,一千多年来代代相传。

蒙顶茶品种较多,按大类分有散茶和成型茶。散茶中有雷鸣﹑雀舌﹑白毫等;成型茶中有龙团﹑凤饼等。现在,蒙顶茶名茶种类有甘露﹑黄芽﹑石茶﹑玉叶长春﹑万春银针等。其中“甘露”在蒙顶茶中品质最佳。它形状纤细,叶整芽全,身披银毫,色绿微黄。冲泡后汤色绿黄,透明清亮,饮之清香爽口,沏二遍水时,越发鲜醇,齿颊留香。

蒙顶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条形细紧显毫,色泽碧绿光润;茶汤清亮﹑深泛绿﹑浅含黄,茶叶条条伸展开来,一芽一叶清晰可见,具有高山茶的独特风格。茶以紧卷多毫﹑色泽翠绿﹑鲜嫩油润﹑香气清雅﹑味醇而甘,扬名中外。清代名士赵恒曾在《拭蒙茶诗》中这样地描述和称赞蒙顶茶:

色淡香长品自仙,

露芽新掇亲手煎。

一壶沁入诗脾后,

梦醒甘回两颊涎。

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发现茶叶可作药用,便大量采摘野生茶叶,正如《茶经》所写,用“伐而掇之”的手段,致使野生茶树逐渐减少。此后,大量的消费,促进了茶业的发展。生活的现实告诉人们,像其他农作物一样,茶树也应当经过人工栽培,才能满足对茶叶需要量的日益增长,有人开始对茶树进行研究,又随着人们知识的积累,渐渐出现了人工培植的茶园,蒙山茶园就是一例。

四川雅安附近的蒙山,既不像二郎山那样险峻,也不如峨嵋山雄奇;既不见幽深的峡谷;也不生嶙峋的怪石。沿着栈道的石级举步而上,放眼望去,云蒸霞蔚之中,远近尽是翠绿的茶园,登临山顶,立刻会被古朴﹑肃意的气氛所感染:白果树蔽白参天,古蒙井泉印满苍苔,从那牌坊和坍塌的古庙遗址可以看出,千百年前,这里也是佛徒满门,香火鼎盛之地。

最引人注目的古迹,要属蒙山五峰之间的一处斑剥古老的石栏,石栏呈正方形,维护着不足三十平方米的肥土沃壤。相传西汉未年,甘露寺的禅师姓吴名理直,曾在石栏内栽植七棵茶树,被人们认为是仙茶,树高一尺左右,来制成茶,饮之能治宿疾。于是,蒙山茶远近驰名。后来,因其品质优异,被列为向皇帝进贡的贡茶,专门建立了御茶园,据说,采摘仙茶,仪式隆重。于是有人称此茶为“人间第一茶”。“杨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至今仍被人们称为双绝,众多大小茶馆,写成对联,以便招徕茶客。如今,仙茶虽无从查考,可是石栏仍在,成为历史的佐证。由此可以推论,远在西汉以前,蒙山一带,已经出现人工栽培的茶园,该山僧人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立碑记蒙山植茶史“……灵茗之种植于主峰之中,高不盈尺,……廻异寻常”“蒙山有茶,受灵气之精,其茶芳香。”石碑至今仍存,成为后人考察茶叶栽培史的珍贵遗迹。

猜你喜欢

贡茶蒙山名茶
蒙山医药随想
北京城里蒙山松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古风盎然的蒙山山歌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爬蒙山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贡茶第一寨仙游伍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