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监控研究

2018-11-22王永玲

商情 2018年48期
关键词:风险监管大数据金融

王永玲

【摘要】金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动脉,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对于确保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有序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大数据不仅对于各类商业行为有着较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金融行业的风险监控也具备一定的价值。本文将从大数据的特征出发,并且分析我国金融行业在风险监管方面对大数据的应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大数据在金融风险监管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 金融 风险监管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稳定、成熟,金融领域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17年之后,我国的金融行业持续发展,投资增速明显加快,这进一步带动了市場经济的繁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给我国的金融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金融行业事关国计民生,所以积极做好应对策略,并且有居安思危的风险防范和监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大数据的存在可以帮助金融领域提供更为优化的决策指导,同时也能够帮助金融领域更早、更有效地对冲风险。

一、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大数据(big data)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麦肯锡公司提出的,根据当下主流的定义来看,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总体来看,大数据具备以下几种特征:

第一,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大数据是互联网高度发达、普及的产物,是对全球网民的上网行为的一种追踪记录。随着全球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在线时间的日益延长,大数据的规模也在与日俱增,不断扩张。

第二,快速的数据流转。基于第一个特征,大数据之所以能够实现数据规模的海量扩张,和互联网快速的数据流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据的快速流转是指伴随着全球网民的上网行为,数据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在不同的人之间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之中衍生出全新的数据。

第三,复杂的数据集合。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这些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四,价值密度低。信息的价值密度和信息的总体规模是呈反比的,大数据信息规模大,所以信息的密度较低。这也就意味着要想从数据之中获取价值,就需要不断地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炼。

通过大数据的上述几个基本特征的分析不难看出,大数据的价值并非在于其拥有海量的数据,而是能够对这规模庞大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价值。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目前各行各业都开始充分重视大数据的价值,尤其是在风险性较高的金融行业中,很多人也逐渐认识到了大数据在金融风险监管方面的价值。

二、大数据在金融风险监控领域的应用现状

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开放较晚,因此金融行业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传统的风险监管主要是依靠人的判断进行的,但大数据的出现,可以帮助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获得更加理性的决策依据。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监控领域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进行客户画像,减少坏账存在

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尚未健全,这就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运营风险,由于在客户选择过程之中失误,造成了大量的坏账,从而拖累了金融行业的正常运行。为了克服这一弊端,金融领域近些年来仅仅引入大数据技术,进行客户画像。所谓客户画像,就是对客户进行更为明确精准地定位,对金融行业来说就是对客户的诚信度做出预判。

而金融行业要想对客户做出精准的画像,就需要掌握客户的行为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金融活动的信用风险,减少坏账的存在。

(二)实施精准营销,规避潜在风险

为了提升金融产品的销售量,就需要加强自己的营销手段。而传统的营销方式,比如电视营销、墙体广告营销,报纸营销所采用的都是一刀切的营销方式,也就是无法筛选出自己的目标人群,并且把自己的金融产品及时、精准地推送给他们。传统的营销方式不仅会造成广告资源的浪费,同时效果往往也很难达到预期。

而借助于大数据手段,可以把人群进行精准地分类,帮助金融企业从其中挑选出自己的目标人群,然后把对这些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广告投放。借助于这种形式能够更大地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从而提升金融产品的成交率,而这也有助于金融行业规避风险。

(三)利于风险评估,保障稳健发展

目前,我国的金融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而这些小型企业或个人由于信用保障不足,因此常常给金融行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借助于大数据的方式,可以完成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进行更为全面的风险评估。

比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在借贷给中小微企业之前,对中小微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流通数据进行深入地考核,从而识别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对于个人,金融行业借助于大数据能够根据用户的消费模式来判断其是否可能存在金融欺诈。通过这些大数据手段的广泛应用,从而加强了金融行业的运行监管,在很大程度上的把风险降低。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监控不足和优化策略

尽管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获得了更为严密更为便捷的风险监控手段,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下文将分析这些不足,并且提出相应的优化提升策略。

(一)消除壁垒,加强信息采集能力

当下,虽然我国的网名数量在不断提升,上网时间不断提升,贡献了较多的信息资源,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而这些平台出于各种原因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壁垒,这就造成了大数据碎片化分布的现象,而能够被金融行业所掌握的数据少之又少,即使在金融行业内部,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分享机制。

针对于这一点,建议我国政府要积极牵头,在不同的金融企业之间、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之间,搭建一个更为高效的信息分享平台。在这种信息共享的机制之下,金融行业可以掌握更多的数据资源,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决策水平。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金融行业关键要有信息收集的意识,在全社会领域构建完善、详细的信用体系,从而提升金融风险的监管能力。

(二)加大投入,提升数据运算能力

通过上文对大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出,大数据要想真正能够带来价值,除了本身规模够大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的运算处理能力。但当下我国的金融行业由于对科技互联网较为陌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较为匮乏,这就造成了判断不精准的现象。

因此,采购充足的硬件设备,来应对大规模的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关键还要不断从相关领域挖掘人才,让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进入金融领域,来实现通过大数据对金融风险的合理评估。

(三)查缺补漏,建立数据安全体系

大数据虽然能够对金融行业的风险监管起到很大的裨益,但是大数据本身在运营过程之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最典型的就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者黑客入侵引起的数据泄露和数据损失问题。大数据的泄露不仅会危害到广大用户的财产安全,同时也会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

鉴于此,建议金融机构在享受大数据所带来的科技红利的同时,也应该时刻不忘居安思危,定期对设备进行查缺补漏,维护更新。同时还要定期对系统和设备进行升级,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制度,将黑客入侵的風险降低,也消弭金融行业自身的经营风险。

(四)坚守伦理,合理利用科技

大数据的存在你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为深层次地洞察用户的行为,但是这也带来一定的伦理问题。很多金融机构在掌握了用户的信息后,开始刻意操作金融市场,吸引用户进行过度消费。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销售业绩,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会增加市场的金融风险,甚至会对金融体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理性地看待大数据,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操守,充分尊重隐私是金融行业利用大数据的前提。金融机构内部应该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以此来强化道德意识,降低金融行业的社会风险。

四、结语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正在如火如茶地发展,但在快速扩张的背后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积极监控风险不仅有利于保持行业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健开展。大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对海量的数据分析,来判别金融领域的风险因素,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损失。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以及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控现状,同时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对大数据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d].财经科学,2015,(01).

[2]刘晓曙.大数据时代下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科学通报,2015,(Z1).

[3]黄子健,王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资本: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01).

猜你喜欢

风险监管大数据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浅谈互联网金融监管
P2P网贷风险及其监管
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探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法律困境及解决途径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