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2018-11-22刘国信
刘国信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典型的虫媒传染病,主要由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而引起,以夏秋季节多发并容易造成群体流行为特点;而链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对猪有极高的易感性,特别是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猪只很容易因为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溃烂或因为外伤等途径而被感染。近年来,两病甚至更多疾病在临床上以多重感染为特征,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现将2017年夏季发生在某猪场的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入场检查与临床症状
2017年8月中旬,山西省阳城县某养猪场8头保育猪突然死亡,全群猪饮食欲显著下降,场主电话叫诊,笔者随即赶到该场。据了解,该猪场修建于2013年,当时由于选址困难,无奈将猪场建在原有的垃圾堆放地,现周围仍有外地人租住,部分成为废品收购堆放点,环境卫生状况很差。2017年春季陆续从外地购进仔猪98头,未经隔离直接与原场猪群混养。
发病时该场存栏生猪总计306头,其中能繁母猪20头、仔猪123头、保育猪85头、育肥猪78头;发病猪113头,发病率达37%。据场主介绍,患病首先从购进仔猪开始,最初表现是猪体表发热、精神萎靡、不食或少食;随后场内哺乳仔猪和不少保育猪、部分育肥猪也陆续发病,并逐渐出现皮肤发红、咳嗽、呼吸急促、腹泻等症状。目前已有8头死亡,死亡前突然尖叫倒地而亡。
笔者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此次发病以仔猪和保育猪发病居多,体温多数在40.3~41℃,部分高达42℃。大部分患病仔猪眼球暴突、耳鼻发绀、呼吸困难、大便干燥,少数排黄色稀便,极少部分出现血尿,并有共济失调现象,表现步态不稳、软瘫趴地,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的猪四肢呈游泳匍匐状。母猪舍哺乳仔猪大多浑身脏污、皮毛粗乱,脊梁弓起如刀,看上去发育迟缓,贫血症状明显;有的眼睑皮下水肿,眼结膜、口腔黏膜等可视黏膜黄染。大部分保育猪皮肤发红,尤以耳朵、腹下、四肢内侧血液循环受阻严重,部分已经变成紫色瘀血斑;有的出现腹泻、咳嗽,并伴有前冲或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较大育肥猪和部分母猪腿关节明显肿大,表现疼痛与跛行。
结合上述临床症状,通过对本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外购仔猪繁育场发病情况的紧急追踪回访,并对病死猪病理剖检以及活猪取样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的混合感染。
二、发病机理与流行病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典型的虫媒传染病,由寄生在猪红细胞上的猪附红细胞体引起,临床上以高热不食、贫血消瘦及皮肤发红变紫,甚至出血为特征,尤以仔猪和保育猪多发,吸血昆虫蚊、蝇、虱等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多发于高温多湿的夏秋季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兴起,在管理不善、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猪场长期存在病毒隐性感染,免疫力低下,极易造成大面积流行。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多征候型人畜共患病,主要经呼吸道或外伤接触性传播,也可垂直传播,以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关节炎为特征。链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染,但大多数以仔猪和保育猪多发,尤其在断奶及混群时段易出现发病高峰。急性型死亡率较高;最急性型常发生于平时看上去生长健康的猪群,往往晚上还未出现任何症状,第二天早晨便已死亡;慢性型多表现关节炎症状,妊娠猪易流产。
附红细胞体病和链球菌病在7~10月极易流行,群体感染率高、地域性暴发是主要特征。由于两种病原微生物在温暖季节都很活跃,加之夏秋季节吸血昆虫活动频繁,容易在猪场飞行传播,此时如遇高温闷湿极端天气,在饲养密度大、环境状况差、消毒不严密、圈舍通风不良、从外地引入带菌猪混群等,均可诱发并造成混合感染。
三、防控措施与治疗方案
猪场发生病情时,应立即对病猪分群饲养,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并依据不同病情,对症综合施治;同时,对健康猪群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和投药保健预防,以防止继续扩散传播。
1. 立即隔離病猪,紧急免疫接种
首先隔离引进猪群,并将发病猪按照症状表现、个体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分群隔离对症治疗。对健康猪群紧急注射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同时交替使用百毒杀、复方戊二醛、优录环净、高碘等广谱消毒药带猪消毒,对圈舍、用具和环境彻底消毒;对死亡猪及其排泄物、废弃物焚烧深埋,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2. 根据症状病情,分别对症施治
①方案一。病猪表现高热不退,精神沉郁,不吃少饮;皮肤发红变紫,眼睑皮下水肿,被毛粗乱;黄疸、消瘦,咳嗽、呼吸困难,血尿、腹泻,甚至呈现出血性败血型症状。
a. 上午分别肌内注射红附特(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福安辛(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连用3天;红附特用量0.1毫升/千克体重,福安辛0.05毫升/千克体重。
b. 咳嗽、气喘严重的病猪,下午再肌内注射乎必治(氟苯尼考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连用3天;乎必治用量0.2毫升/千克体重,黄芪多糖0.2毫升/千克体重。
c. 腹泻、黄疸、贫血消瘦的仔猪,肌内注射右旋糖酐铁做辅助治疗,每头仔猪视体重大小每次100~200毫克,隔5天再注射1次。
d. 因为病情较重,猪群采食减少或废绝,在饮水中添加达安(复方磺胺氯哒嗪钠粉)+板青颗粒(板蓝根、大青叶等)+绿益态(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益生菌),连用10天,达安添加量300克/吨水,板青颗粒和绿益态添加量均为1 000克/吨水。
②方案二。病猪表现中度发热,腕关节肿大,疼痛跛行(或行走缓慢、不愿站立),共济失调等脑膜炎神经症状。
a. 附优特乐针剂(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分别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附优特乐用量0.1毫升/千克体重,黄芪多糖0.2毫升/千克体重;伴有神经症状者,同时肌内注射多效菌灭(10%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用量0.2毫升/千克体重,视病情轻重和好转程度,每天1~2次,连用3~5天。
b. 全身呈现败血症或关节化脓肿大严重者,肌內注射比龙链菌杀(10%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用量0.2毫升/千克体重,每天1次,3~5天为1个疗程。
c. 跛行疼痛严重的病猪,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盘尼克(主要成分:阿莫西林、增效剂等)+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连用3~5天,以缓解疼痛和跛行;盘尼克用量为1 000克/吨饲料,卡巴匹林钙500克/吨饲料,饮水用量减半。
d. 全群饲料中添加附优特乐可溶性粉(主要成分:盐酸多西环素)+并清(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等),连续饲喂7~10天;附优特乐用量1 500克/吨,并清800克/吨。如果采食较少,可在饮水中添加上述药物,用量减半。
③方案三。临床症状介于方案一和方案二,很难严格区分,又比较轻微,并且食欲尚可的育肥猪和健康猪。
在饲料中添加新附优特乐(主要成分:磷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板青颗粒,连用7~10天;新附优特乐用量1 000克/吨,板青颗粒1 000克/吨;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附优特乐+绿益态,添加量均为1 000克/吨,让猪自由饮用,以预防和控制病情发展,缓解应激,促进康复。
得到确诊后,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和病情轻重,用上述方案实施治疗5天左右,病情得到基本控制,除初期死亡11头病情危重的仔猪外,其余102头逐步好转,15天左右全群康复。
四、诊疗体会与建议警示
此病例的发生主要是从外地购进仔猪未经检疫,本身携带病毒(菌),入场后又未经隔离饲养,同时该猪场也存在猪附红细胞体和链球菌感染,加之天气高温多湿,圈舍通风不良,最终导致猪群在短时间内暴发流行。因此,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检疫、消毒制度,实行自繁自养,强化免疫接种,针对性进行保健预防依然是重中之重。
1. 严格引种检疫,尽量自繁自养
这个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必须再次重提,因为许多猪场在此问题上吃过亏,该病例也是如此。同时,该猪场选址建设不规范、无粪污处理设施、环境脏乱差,导致夏季蚊、蝇肆虐,从而造成混合感染,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坚持自繁自养,建立生物安全屏障;外购生猪必须申报,到非疫区或健康繁育场购买,重视产地检疫和入场后的隔离饲养。
2. 强化免疫接种,针对性进行药物保健预防
近年,随着散养方式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许多养猪场(户)管理跟不上要求,加之生产环境污染、饲料质量欠佳、滥用抗生素、应激因素增多,导致免疫抑制,抗病力下降,很容易受到多种病原侵袭。因此,在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病免疫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猪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链球菌病等常态化免疫,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预防,方法如下:
①根据链球菌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实施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免疫。一般妊娠母猪产前4周接种1次,仔猪30日龄和60日龄各接种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接种1次。
②选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链球菌等敏感药物,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预防。比如夏秋季节用比龙复红欣+比龙弓链杀+比龙瘟清混饲,每个月定期保健1次,每次连用7天,用量均为1 000克/吨料。一般北方地区6~9月各1次,南方地区5~10月各1次,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3. 加强日常消毒,做好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该猪场无符合规定的粪污处理设施,存在直接排放问题;场周围住有外地收废人员,废品乱堆乱放,环境卫生极差;高温多湿季节,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吸血昆虫活动频繁,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坚持灭蚊除害,防止吸血昆虫和中间宿主传播疾病。
②定期实施带猪消毒和全场日常消毒,随时清理并合理收集粪便污物,经三级防雨、防溢、防渗发酵池发酵处理后还田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③在去势、断奶、转群、配种时减少应激因素,防止猪群受伤,以切断传播途径。
④注意防暑降温,降低饲养密度,做好圈舍通风。
⑤建议重新选址,新建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环保要求的猪场,及时搬迁,远离村庄、河道、废品收购点和垃圾堆放地。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阳城县南环路畜牧局 邮编:0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