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2018-11-22李志荣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控制策略偏差

[提要]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管理对任何单位都愈加重要。当前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也日益复杂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财务风险不断提高,如何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基本要素及其不确定性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引出研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即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体系,最后阐述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关键词:内部管理控制;财务风险预警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8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预警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29日

企业财务风险本身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它是在特定的主客观条件下,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效率降低或资金运动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经营绩效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等各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或潜在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对企业来说,一旦这种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产生,将会直接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企业经营成果的降低,进而给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员工以及政府等企业各类利益主体,甚至潜在的利益关系人,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所以,为了衡量这种由企业财务风险造成的企业利益主体的财务损失的程度,我们可以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要素的不确定性及它们之间的变动关系来展开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管理控制的基本要素及其不确定性与财务风险

企业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以及控制等五项职能,企业各项管理职能的发挥从本质上讲都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行为的结果,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性和管理者经营能力的有限性,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根据企业管理的内容不同,可以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基本要素细分为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人力组织管理、信息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若干方面,但其核心是财务管理,即企业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的管理,其他管理的内容最终都将通过理财的管理而得以体现。分析企业内部管理的不确定性,应主要集中于企业理财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由此展开分析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管理因素。(表1)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管理各要素存在的不确定性,都将引致企业会计要素及其结构变动的不确定,其最终结果将可能使得企业实际经营绩效与企业预期营目标产生偏离,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控制策略体系

本节从风险状态转移、风险机制改善和企业特性优化等三个层次,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形成的基本途径,并对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予以讨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体系。

(一)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形成的途径

1、从风险状态转移的角度。风险状态转移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最为直接的形成途径,它是对企业在某一环节或区域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直接的纠正措施加以整治,使企业由严重风险状态逐步向较低风险状态转移。这种途径形成的策略称为风险状态转移策略。企业综合评价指数值处于风险状态区域的原因可从企业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四个方面或某个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来反映,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状态转移策略的制定也可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如果盈利能力指标类评价指数值及其单项指标的评价指数值过小,则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处于风险状态。

2、从风险机制改善的角度。改善企业风险机制相对于风险状态转移,能在更深层次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扩散,能够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改善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应从建立结构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促进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和掌握科学的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等方面出发。应当加强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风险观念。所谓风险观念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贯彻始终的风险意识或指导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往往与财务收益的大小成正比。对于一项收益很大而风险也很大且投资项目来说,只有少数敢冒风险者,才有可能获取较大收益。当然,冒风险就意味着可能会遭受失败,甚至破产。

3、从特性优化的角度。相对于风险状态转移和风险机制改善,优化企业特性则更能从根本上和战略上最大限度地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在本论文中,企业特性是指与企业经营管理直接相关的所有非财务因素,诸如企业所在行业、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管理结构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一般来讲,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是在企业过去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基础上,由当前的企业特性因素综合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未来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则是过去、目前和将来的企业特性因素综合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所以,对企业特性的优化是提高企业经营成果、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本途径和战略措施。优化企业特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企业特性的优劣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对企业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对企业财务风险状态及原因进行判断的过程。为便于对企业特性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本文将企业特性因素具体分为行业特性因素、经营特性因素和管理特性因素等三个方面。(表2)

(二)財务风险控制策略的评价实施和分析

1、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制定的影响因素。以上从企业风险状态转移、风险机制改善和企业特性优化等三个方面,讨论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形成的基本途径。明确策略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制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可行策略的依据。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一项具体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形成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约束,这些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风险决策主体预期目标的约束;二是企业内部资源条件供给的约束;三是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状况的约束。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也是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所以企业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必然还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状况的制约。

2、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评价和选择。策略的可行性评价是策略选择的基础。上述影响企业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的三类约束条件,实质上也构成了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是否可行的三类标准。因此,对一项风险控制策略进行可行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策略目标与企业风险决策主体预期特定目标的一致性评价,策略实施所要求的资源条件与企业能够供给的资源条件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的匹配性评价,以及策略实施所要求的支撑环境与企业外部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的适宜性评价等。

3、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实施。经优化的风险控制策略方案是否能够发挥效能,以达到企业预期的风险控制目标,还与该项策略能否得以正确的实施密切相关。为了推进和保障风险控制策略的顺利实施,企业风险决策主体必须制定详尽周密的策略实施计划。控制策略构成措施的不同,其实施计划所包括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都应包括以下关键内容:一是建立风险控制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建立可以明确风险控制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风险控制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以便更好地协调与企业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更顺利地实施风险控制策略,从组织上保障风险控制的效果;二是安排配置企业资源;三是实施效果评价与反馈。由于企业风险的性质、人们认识风险的能力以及风险控制技术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状态的判断以及控制策略的制定和选择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反馈和修正,以使风险控制策略能够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的需要,从而始终保证风险控制效果的最优化。

4、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分析。通过上述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形成的基本途径的讨论,以及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评价和实施的概括分析,结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体系,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分析框架,这个策略框架分两个层次的风险控制。第一层次,风险状态转移策略。它的侧重点主要是针对企业所处风险状态的性质,而采取的各种控制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实施该策略的目的主要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所造成损失的进一步扩散和放大;第二层次,风险机制改善策略。它的侧重点主要是针对企业在控制风险的观念上和制度上的缺陷或不足,而采取的各种控制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由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在控制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应在特定条件的约束下,从两个不同的层次综合考虑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既要保证企业已经出现的风险损失能够及时予以消除和化解,又要提高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最终保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构建

1、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要素构成。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讨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模型,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为了便于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运行过程,本文将运用经济控制论的反馈理论和方法对其加以抽象和概括,构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标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制定用于判别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与否的标准,它是实行控制的定量准绳和衡量企业风险状态的规范。制定的控制标准是否科学、有效,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判断的准确、合理程度。为了便于比较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标准通常表现为由企业财务指标表示的企业预期经营目标,可分解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目标、偿债能力目标、运营能力目标和成长能力目标等若干方面的财务指标标准。

常用的拟定标准或制定企业预期经营目标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统计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统计标准,它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历史数据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的;二是理论计算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理论标准,它是根据企业各类经营数据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加以确定的;三是经验估计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经验标准,它是由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凭经验确定的,一般是作为统计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的补充。确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标准,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既先进又合理,并要有较强的可控性。

2、判断风险状态。企业财务风险状态判断,就是将受控系统输出的表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衡量指标值,与制定的控制标准或预期经营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绩效脱离控制标准的偏差,并据以分析判断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状态。如果系统输出状态优于控制标准则称为正偏差或顺差,否则,则称为负偏差或逆差。负偏差的大小即表明了企业财务风险状态的严重程度。企业施控系统或决策主体必须根据偏差的类型和性质,准确地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以便为继续保持企业经营优势、及时改善企业经营劣势提供方向和信息。另外,对偏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应对控制标准进行再次评价,以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否因为控制标准设置过高或过低所致。常用的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状态的方法,一般都是基于企业财务指标的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比较分析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方法、模糊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等。企业财务风险状态判断方法的选取,应以所获得的判断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为原则。

3、纠正系统偏差。纠正系统偏差是施控系统或决策主体根据受控系统产生逆差的原因,提出各种纠正偏差的行为措施,即风险控制的决策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以改变企业财务风险状态,达到控制标准的要求,实现企业的预期经营目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运行中纠正系統偏差的过程,实质上是制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与扩散、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损失范围与幅度的过程。

以上三个步骤表明了一般状态或理想状态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程序。对于洛阳市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风险控制意识的淡漠、风险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等原因,能够有效制定风险控制标准、科学运用风险辨识方法、适时纠正系统运营偏差的企业为数甚少,也就是说很少有国有企业能够较好地依据上述基本程序进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整体策划,从而使得大部分国有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效果较差。

三、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运行方式

根据纠偏措施或风险控制策略的作用环节不同,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三种方式。事前控制是基于预测的前馈信息,在企业经营活动发生之前,对可能出现的致险因素采取的控制行为,也就是通过观察那些作用于企业经营系统的各种可以测量的正常输入量和主要环境扰动量,分析预测它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关系,在这些可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的不利影响产生之前,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来消除它们的不利影响,以达到事前规避风险、预防损失的目的。

事后控制则是基于实际的后馈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已经出现的偏差采取的控制行为,其目的是防止已经发生的偏差继续扩大或今后再度发生。

事中控制又称过程控制,它是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针对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偏差,立即采取纠正偏差的行为措施,不断消除致险因素的影响,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在企业实际控制财务风险的运作过程中,通常是综合使用以上三种控制风险的方式,其中,基于后馈信息的事后控制方式是系统运行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后馈信息“时滞”效应的存在,企业决策主体提出的风险控制策略往往只是一种事后行为,此时已经出现的偏差或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已既成事实,无法挽回,糾偏措施只对以后的经营过程有所裨益。所以,基于前馈信息的能够“防患于未然”的事前控制风险方式,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普遍重视。但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由于普遍存在一味追求企业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而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成本的战略投入,其结果往往是一旦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就会陷入非常被动地事后处置风险的困境,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就会难以维持,从而可能遭受更大的、长远的利益损失。这种情况表明了大多数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机制缺陷是提高洛阳市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瓶颈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俊芝,李志荣.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6(2).

[2]张俊芝,李志荣.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控制研究[J].中国发电,2005(6).

[3]李志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新探[J].商业会计,2010(10).

[4]李志荣.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J].当代经济,2008(5).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控制策略偏差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容错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基于Z源逆变器的STATCOM/BESS控制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关于均数与偏差
自适应两级UKF算法及其在时变偏差估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