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从跟跑到局部领跑中国工程机械的黄金40年
2018-11-22李红彩
李红彩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以跟跑为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复制模仿追赶,再到自主研发创新实现并跑甚至局部领跑,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高速发展,实现了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市场战略转变。
1978-2018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黄金40年。
40年,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这40年的变革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40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企业数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几百家发展到2000余家,企业规模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企业发展到在国际上拥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销售收入从几十亿元发展到超5000亿元。如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包括20大类、109组、450种机型、1090个系列、上万个型号的产品设备。中国已成为工程机械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同时其市场销售量与销售额也赶超美、日,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40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以改革创新为魂,以开放共赢为魄,用智慧和汗水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依靠内修外塑,依靠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管理逐渐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企业品牌和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一路提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自给率增长到了8成以上,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行业集中度也逐步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徐工、三一、中联重科、柳工、龙工、山推、厦工、山河智能、雷沃重工等中国制造企业强势入围全球工程机械50强榜单,并越来越成为其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特别的,我们成就了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中国成为混凝土机械制造大国和强国。显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意味着中国从制造大国正在不断向制造强国迈进。
40年来,抓住自主研发、品质升级等关键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始终注重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品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即便在行业陷入低谷徘徊的艰难期,各企业在这两项上的投入却不降反增。有付出终有回报。我们不仅继续保持了传统领域装载机的市场优势,其市场占有率超9成,并且在高端产品挖掘机领域也战绩颇丰。
挖掘机被誉为工程机械皇冠上的明珠,其重要性及高技术集成使它成为世界级企业竞相攻克的高地。40年前,中国市面上还没有一台真正过硬的国产挖掘机,基本上依赖于进口,洋品牌一统天下。40年过去,在世界挖掘机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国产品牌经过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异军突起,改写历史,不仅在国内市场打下半壁江山,而且叩开了欧美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大门,实现了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4月,我国最大吨位的挖掘机——总重700t的液压矿用挖掘机在徐工下线。该机采用了“双动力组件耦合控制系统”等5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在中国超大型液压挖掘机领域首次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集中应用突破,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美国后,第4个具备700t级以上液压挖掘机研发制造能力的国家。
此外,在千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大功率推土机、旋挖钻机以及盾构等装备制造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国产设备在替代进口的同时,凭借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开始大规模走出国门。
40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苦发展历程。以大事件为标,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企业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二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三是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国外先进资源的引入,大大促进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的创新,加快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把企业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掀开了国际化新篇章。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并无竞争力可言,产品质量不够硬,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人员极度欠缺。在这样硬件软件都不给力的背景下,出口业绩惨淡可想而知。当时企业的出口渠道以国家对外援助产品为主,要依靠外贸公司和中资公司这根“拐杖”带出施工,企业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进入21世纪,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方式已经由外贸公司转向以企业自营出口为主;由贴牌转向以企业自主品牌出口为主;由主要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转向发达和次发达国家;出口地区由游击战转向阵地战;销售模式由直销转向代理制。同时,在开发海外市场过程中,产品性能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加强,海外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海外和资本运作步伐加大,中国工程机械整体国际化战略布局初见端倪。
随着从最初的产品“走出去”,到人“走出去”,再到后来的企业和资本“走出去”,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实现了漂亮的“三级跳”,出口开始大幅增长。继2006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次实现贸易顺差后,2017年行业外贸再创“三高”:不仅出口额创新高,首次跨越200亿美元大关,达到201亿美元,而且以18.5%的增幅刷新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贸易顺差也破纪录的达到160.19亿美元。
与此同时,借助国际盛会,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开始大步登上国际舞台,让世界见证“中国力量”。德国宝马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强的展会,有“工程机械奥林匹克”之称。自1992年徐工代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首次亮相,到2013年323家中国企业参展,“中国展团”的出展规模逐届升级,展台面积也呈阶梯式递增。在世界工程机械将相云集的德国宝马展,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早已今非昔比,从不知名的小兵成长为威名远扬的大将。
图1 2000-2017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规模变化
图2 2000-2017年中国工程机械进出口额及顺差
40年来,我们取得了成绩,但也存在短板。一直以来,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和技术基础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瓶颈。仅就基础零部件而言,近几年全行业通过转型升级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比如一些主机企业在传动系统和动力系统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在液压件等关键领域差距仍很大,而这也是当下以及未来行业不懈努力的方向。
过去的40年,是一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史,更是一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精英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发展史。
图3 近年来国内挖掘机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图4 2000-2018年1季度中国工程机械前3甲营收所占份额
图5 2007-2017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板块研发费用及其占营收比重
不激进,不冒进,积极稳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这些年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实干成就梦想,创新铸就辉煌。
40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以跟跑为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复制模仿追赶,再到自主研发创新实现并跑甚至局部领跑,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高速发展,实现了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市场战略转变。
40年来,行业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在工程机械领域的一个印证与缩影;行业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音符。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壮大,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工程机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向高速铁路、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和极地探险领域拓展,社会作用日益突出。
爬坡过坎殊不易,奋力登攀勇向前。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大时代。超乎想象的产品更迭和技术更新诠释着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智能互联、绿色环保构建了一个缤纷多彩而又科幻炫目的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和“一带一路”倡议战略指导下,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将面临比以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大浪淘沙,谁将抓住机遇胜出,谁又将会被市场淘汰?未来,还充满太多变数。但40年的探索、40年的奋斗、40年的积累,让我们面对未来时更多了一份坚定自信,多了一份睿智从容。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我们满怀期待,踌躇满志。
展望未来,建设制造强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是关键举措。加快建设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不断突破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推动我国制造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战略着力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步伐,不懈探索,锐意创新,勇于超越,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宏伟梦想,为建设中国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