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快乐践行
2018-11-22任冬红
文 任冬红
“活到老,学到老。”从教三十年来,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工作原因兼任德育课程教师后,我更体会到了它的深意。小学德育课程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再到如今的“道德与法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我也经历了从枯燥的说教到教学形式、语言和内容等都日趋完善的过程。正如人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我们也只有在生活中经历、感悟、适应,才能学会生活,才能创造生活,才能快乐成长。
困惑中学习
刚接手“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时,翻看着手中的课本,再看看每一页上大幅小幅的图片,我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每课大约三四页,几乎全都是图片,文字部分全算上也占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内容都是很明了的一些语句或故事。于是,我仔细研读了《课程标准》,认真通读了教材和教参,又迫不及待地去请教了我校虽已退休但在这方面颇有经验的王副校长。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有了些收获,但也是一知半解。书中大幅小幅的图片都在讲述着一个个道理或规律,大大小小的故事也是在给我们一个个启示。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大功夫,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明白这些道理和启示,而且课前我还要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或通过上网搜索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的理解,并且要精心选择、反复推敲,力争用精准、唯美的字眼加以总结概括。这样一来,我这个德育课程教学“新手”似乎也做到了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磨砺中成长
随着课改的深入,又得益于学校校际共同体多次举办的听课评课、研究讨论以及专家点评等活动,我才又渐渐懂得德育课程教学要从了解学生的生活话题入手,要与生活相结合,要使德育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记得曾经有一次,学校专门聘请本地有经验的知名专家、教育同行来我校听课评课,以促进教学、扬长避短。当听完我校王老师讲的《家乡的特产》一课后,其中有位专家指出:王老师能结合我县实际适时提出自己家乡的特产,作为教学的补充或延伸,这点是可取的,也正是生活化课堂的体现。但他强调:教师在呈现时过于简单,仅仅用了一句本地流传的谚语——“沁州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虽然给学生留下了点印象,但日后难免会产生歧义。他说:“众所周知,吴阁老是我们沁州名人,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怎么能是家乡的特产,和鸡蛋、瓜子相提并论?”对这位专家提出的意见,我相信王老师一定知道“吴阁老”是一代名臣,也知道在这儿“吴阁老”指的是“沁州黄小米”,而并非吴琠本人,但她缺少的就是没向学生解释清楚:这句话在我们本地之所以广为流传,甚至还被作为广告用语推广上墙,想来人们当时是为了“宝”“老”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又因为“沁州黄小米”正是因吴阁老向皇上举荐才得以成名,故在此处就用“吴阁老”来代指“沁州黄小米”。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明白,教学一定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有时候,某个细节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进步中快乐
时至今日,德育课再一次发生变革,我竟然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它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很广,通过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或是仅仅略知一二的东西。
在同主题不同年级的会课中,我力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引导学生找到道德学习的路径与方法。感恩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情感,记得在上《家人的爱》时,我很担心将本课上成说教课,所以就借情景感染、活动体验的方式来进行。由于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尚在,又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很多一年级学生,特别是男生,容易得到来自家人过多的关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享受家人的爱是理所应当,甚至有些孩子根本认识不到家人的爱,更别提对家人的回报。所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家人的爱。有些学生能说出:妈妈每天给自己做饭,给自己买好吃的,买漂亮的衣服,接送自己上下学,等等。每当这时我都会加以表扬鼓励。然后我呈现书中的五幅画面,并让学生想想这些是不是爱。图一“我爸爸经常半夜给我盖被子”,图二“我的辫子是姑姑梳的”,图三“妈妈希望我开心,所以给我取名叫‘笑笑’”,图四“爸爸在辛勤工作”,图五“奶奶不帮小朋友背书包”。图一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肯定;而图二和图三就有了分歧,有的说是,有的却不以为然,认为那不算家人的爱;而图四和图五就又意见统一了,都认为那和自己无关,或者根本就不是爱。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引导学生,要明白家人对我们的爱就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连取个名字都倾注了他们的爱。因为他们爱“我”,所以才希望“我”开心;因为他们爱“我”,所以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净整洁。这些都是一种直截了当的爱,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还有些爱是被藏起来的,比如爸爸妈妈辛勤工作,这也是爱我们的表现。经过我这一点拨,马上就有学生明白了,接着说:“对啊,父母辛勤工作,才能给我们更好的生活,这也是爱的表现。”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明白:不能一味地埋怨父母不陪自己,不是他们不爱我们,是因为他们还有工作,还要照顾家庭,照顾我们。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在此基础上,最后一幅有关奶奶不帮孩子背书包的画面,马上有个别学生改变了他们最初的观点,认为奶奶这样做也是爱的表现,是帮助自己从小就要养成好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年级的小朋友能有这样的融会贯通,我深感欣慰,马上让全班同学给他们以热烈的掌声。到此学生对家人的爱可以说了解得比较深刻了,不再仅仅是一些表面现象,他们懂得了家人的一言一行都是爱的表达,学会了用心来发现爱、感受爱,并心怀感激,这就为下一课时通过一些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节课自我感觉是成功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当学生带着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时,我感觉自己的点拨与提升显得不够及时与精准,最后的交流活动变成了许多学生的泛泛之谈,所以启发与告知的度比较难以把握,需要继续努力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这样紧张而充实的教学生活,令我非常欣慰。在欣慰之余,我还时不时会把一些教学中的困惑或观点带给同事和家人共同探讨、辩论,或是在茶余饭后,或是在旅途闲聊。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仍将不会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我愿在这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中一如既往地快乐地追求,努力让德育课程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生命成长的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