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时代,用智慧点亮生活
2018-11-22整理
整理|豆 子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紧紧围绕“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的主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科普活动。
提到“科普”就不得不提到“科学素质”这个词,那么什么是科学素质?通俗来说就是民众了解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全国科普日”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体验互动的方式集中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018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设在中国科技馆和奥林匹克公园庆典广场。其中,中国科技馆区包括国际科普荟萃、感触科技前沿、创新决胜未来、放飞科学梦想、科技助力生活等5大展区232个展项,并首次设立国际科普作品展,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设计创意的30余项科普展品集中亮相。设在奥林匹克公园区的北京科学嘉年华,包括国际科普、科技教育、智慧生活等12个主题展区,展示来自11个国家的480余项科学互动体验项目,带给首都公众不一样的科学体验。在活动现场,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方式,吸引大量群众驻足参观、参与互动,现场氛围十分热烈。下面小编就推荐一些温馨暖人、绿色环保的公益类科普项目。
01“海绵城市”模型
02“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模型
03展品”透视机械猫“
04展品“神奇的7±2”
欢迎扫描《至爱》杂志官方微信二维码
科技创造“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板块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承办,展区包括“海绵城市”“城乡一体化模式”“台下式净水器”等7个项目,向公众展示各个领域的绿色创新成果。不得不说,这类绿色环保的科技项目是小编最为看重的,如果通过试点后真的可以有效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降低自然灾害、减少城市污染,那真是科技惠及民众的代表性项目。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旨在减轻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是中国率先提出的概念,此系统是为解决中国尤其是南方城市内涝而创设的。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目前,该管理模式已在江苏省镇江市等国内20多个城市进行试点。
“生物质及垃圾发电一体化模式”即“城乡一体化模式”,是针对目前国内县级城市、乡镇农村实情推出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国内生物质和垃圾焚烧发电分开建设的固有思维,将城乡生活垃圾处置项目和农林废弃物处置项目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垃圾焚烧发电与生物质发电“一站式”处理。两个项目通过共享主厂房、电网系统、冷却系统、给排水系统、中控系统、厂前区设施及管理团队,可达到节约资源、协同管理的“规模经济”效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也开创了适应于中等城市今后发展的新模式和先例。据悉,这种发电一体化的模式已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应用,除此之外,京津冀也有地区开始投入使用。
05展品“人体发声”
“透视机器猫”,带你体验科学与艺术之美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一个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话,那理论一定有问题。”如今,科技与艺术悄然融合,已不知不觉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展品“透视机器猫”正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透视机器猫”是由英国著名机械艺术家保罗·斯普纳(PaulSpooner)设计的,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西大厅展出,展品凝结着西方机械艺术的智慧结晶,按下按钮转动齿轮,可以看到传动机带动大猫和小猫各部位运动,运转中的小木偶猫幽默风趣地展现出杠杆、曲柄、凸轮、轴承等各式机械构造的玄妙之处,用生动、巧妙的方式让公众了解机械运动背后的科学,带领公众体验科学与艺术之美。
“神奇的7±2”,带你理解短期记忆
“神奇的7±2”展品创意来源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这件来自于台湾省的展品让公众体验了短期记忆的能力。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Miller)发现,“无论是数字、字母、文字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记忆可以容纳的对象数量大约在7个左右”,因此才有这件展品“神奇的7±2”。在展品屏幕上可以显示5位、7位、9位等数字,每1组数字显示约3秒后消失,公众凭借记忆还原这些数字,考察公众的短期记忆能力,使公众理解短期记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短期记忆是指立即、当下的记忆。工作记忆好似一种工作平台,让平时眼见、听闻、思考、默想与解决问题等资讯可以有暂时的存放空间,暂存在前额叶区,以进行复杂资讯的处理工作;工作记忆是短期记忆的延续,让认知工作能进行。前文乔治·米勒提出的针对短期记忆的说法曾受到其他科学家的质疑,但也有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的科学家,并且发现记忆的咨询种类也会影响咨询数量的极限。
“人体发声”,带你直观体验“人体导电”
人体作为一个导体,也有导电的功能,当人体通过0.6mA的电流,会引起人体麻刺的感觉;通过20mA的电流,就会引起剧痛和呼吸困难;通过50mA的电流就有生命危险;通过100mA以上的电流,就能引起心脏麻痹、心房停止跳动,直至死亡。
“人体发声”创意来源于东京都市大学系统设计研究所,这件来自日本的展品展示了人体导电现象。展品有4个金属电极,可由1人或多人操作,多人操作时,每人用一只手握住一个金属电极,另一只手与其他人接触,形成的导电回路使扬声器发出钢琴、爵士鼓等声音,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以妙趣横生的体验形式让公众直观体验人体导电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