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高素质专业化要求锻造能打胜仗干部队伍
2018-11-22何峥嵘
■何峥嵘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是新时代对干部队伍的要求,为我们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突出政治标准,健全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党的十九大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四有”“四铁”等都是对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标准放在选人用人的突出位置,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养考核评价工作机制,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能力,确保选出来的干部首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在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口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关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结合灌云实际,从机制上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血脉循环,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推动干部担当作为,放手干事创业。
坚持事业为上,做好三个加法,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党的十九大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我们立足干部“学过什么、干过什么、干成什么”,班子“缺少什么、需要什么、补齐什么”,分领域、分部门、分条线组织开展领导班子专业配备需求和专业干部分布情况“大摸查”,找准相关岗位和专业干部的内在需求,计划实施“党校+”“岗位+”“能力+”三大计划。谋划实施“党校+”计划,通过“党校+专家学者”“党校+专业干部”“党校+实境课堂”等举措,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实施“岗位+”计划,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年轻干部到园区、项目、信访、脱贫攻坚等一线多岗位锻炼,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围绕提升干部“八大本领”,实施干部“能力+”计划,开设领导讲坛、定期研讨交流、组织优秀案例评选等,提升综合素质、专业素养。
注重管爱结合,强化三项举措,推动干部履职尽责。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关心关爱和从严管理相结合,营造想干事、勇担当、创佳绩的干事创业氛围。坚持和强化“月度实绩公示、季度多维体检、年度对标研判”这一有效做法,探索建立“三位一体”干部监督管理网络,通过建立日常监督信息库、设计重点监督记实表、召开联动监督联席会,提升干部监督精准化。同时把科级干部名单纳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监管网络,建立问题线索及时反馈责任追究机制,真正让干部监督联网通电发威;做细做实县领导对乡镇部门正职、乡镇部门正职对班子成员的反向点评,做到真点实评,确保干成事干部得到重用、不干事的干部没有市场、乱干事的干部受到惩罚,进一步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