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题、趋势及启示
2018-11-21赵磊磊梁茜李玥泓
赵磊磊 梁茜 李玥泓
引言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育部, 2016)(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对于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具有关键意义,要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础上,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在《通知》具体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发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应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育技术领导力均属于该领域研究的常用关键词。肖玉敏(2008)将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概括为学校的技术领导者领导学校成员进行信息化发展规划、创建信息化环境、建立技术使用标准并成功促进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有效使用的能力。而关于教育技术领导力(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ETL)的概念,Christie. & Lingard, B. (2001)等在《教育领导力的复杂性》一文中指出,教育技术领导力是“个人、机构或组织在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下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与教育技术领导力都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涉及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和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并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文献梳理发现,事实上,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育技术领导力均为技术领导力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内涵基本一致,表述略有不同。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常常用“教育技术领导力”,而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则常常选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EIL)”这一概念。与国外研究相比,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尚需进一步深化。在配套资金、政策计划以及专业机构等方面的支撑下,国外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方面做出了较多探索,也在技术与领导力整合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因此,对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进行分析与梳理是有必要和有价值的。本研究尝试利用共词聚类分析、共词网络分析等共词分析方法对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主题及趋势予以可视化呈现,结合具体文献的内容梳理,揭示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照。
一、数据获取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文献检索主题=“education technology leadership”OR“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leadership”OR“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OR “managements informationization leadership”OR“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dership”OR “schools informationization leadership”OR“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leadership”OR “university informationization leadership”,數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类型=article,统计时间段不限,检索日期为2018年1月23日。在删除会议通知、报告以及与本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后,共得到文献383篇。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主要运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做出可视化分析,从而归纳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共词分析法既可以探明研究领域所包含的主题,也能够清晰地判别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可用于挖掘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研究工具方面,为了明晰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使用SATI 3.2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高频关键词筛选和共词矩阵生成,再运用相关算法,将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转化为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并利用SPSS 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得到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题类别。在此基础上,运用UCINET 6软件的NETDRAW功能绘制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社会网络图谱,从而更好地判别研究领域热点以及发展趋势。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高频关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对高频关键词的梳理有利于厘清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脉络。利用SATI 3.2软件提取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得到关键词共计1,302个。通过关键词的整理合并,并选出出现频次大于或等于4次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共计20个,部分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利用SATI 3.2软件生成21×21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数据如表2所示。利用Equivalence 系数算法将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转化为相似矩阵,接着在Excel中用“1”与全部数值相减,得到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数据如表3所示。
二、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题类别
将表3所示的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 19.0软件中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共词聚类树状图,如图1所示。对高频关键词进行主题类别的划分,得到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4大主题类别,如表4所示。
(一)STEM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变革研究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致力于以跨学科课程知识融合的理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它秉持广泛参与、积极创新的理念,为当前教育技术领导中存在的领导主体单一、过分依赖工具以及缺乏创新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能够有效助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变革。国外已有研究将技术领导力的变革置于STEM教育的理念之下,呼吁技术领导力朝着分布式、变革式的方向发展,以便促进教育信息化领导效能的提升。其中,广受关注的两种教育技术领导力变革趋势如下所示:其一,从中心式领导(leader-centered)转向分布式领导(distributed leadership)。Flanagan(2003)指出,许多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忽视了学校共同体的力量,领导方式传统而低效,教育技术领导力亟须走向以分享与交往为特点的分布式领导,从知识创造和组织绩效等不同方面来看,相关研究提出了共享愿景、分权协作、多方决策等分布式技术领导的建构策略,认为分布式领导能够有效地促进组织内成员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时的知识创造,同时,通过构建分布式的领导组织结构还能够提升组织绩效;其二,从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转向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方慧、何斌、张倩(2017)认为交易型领导一般是指多采用奖惩的方式来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领导方式,不利于信息化时代的学校重构。因此,许多学者提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应从交易型领导走向变革型领导,以便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变革型领导能够鼓励他们的追随者为复杂的问题设计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促使他们为达成信息技术整合付出最大的努力,也能够促进教师团队学习、生成创新文化,最终形成技术整合愿景,提升技术整合能力。
(二)指向教学管理创新的信息化领导策略研究
Li,Porter与Suominen(2017)认为,教学管理创新即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在实践过程和结构变动中产生的新的优化措施和方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众多研究者关注教学管理创新中的信息技术创新,寻求信息化领导策略以促进教学管理的有效创新,认为教学管理的创新应从提升校长的技术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领导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资源整合策略入手,基于柔性管理、分布式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理念,实现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型和质量提升。在提升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方面,Flanagan(2003)认为,在学校已然成为一个被“泛在网络”覆盖的信息化组织的背景下,校长应承担起学习领导者、学生参与权的捍卫者、学校能力资本的建设者、社区合作引领者以及资源管理者这五大角色的责任,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整合的高效管理手段。在发挥教师的专业领导力方面,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教学管理的创新必须以教师群体的支持和参与为关键路径,而提高参与的前提在于给予教师充分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空间,使教师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专业领导者。鼓励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和管理决策,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用深度浸润式信息化能力培训取代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培训,让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专家团队中的一分子。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资源整合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基于“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的方案,首先要精准考量“消费者”群体的需求,采用专家评价和利益相关者(教师、学生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根据已有经验和信息技术,提升信息资源积累和筛选水平,在制定决策模型时引入多样化的备选方案,促进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知识获取、共享和创造。
(三)在线学习背景下信息化领导的支持体系研究
在线学习作为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最为深刻的变革成果之一,一直以来都广受国外研究者的关注,在线学习背景下的信息化领导对于学习成效的保障具有关键的推动功效。如何构建在线学习全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信息化领导的支持体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支持方式,还是支持政策,均属于相关研究的核心关注点。Boelens、DeWever和Voet(2017)指出在线学习背景下促进学生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四个关键挑战:过度灵活与随意、线上与线下学习的配合不足、学习过程低效以及缺乏情感交流。基于這四个挑战,将相关学者提出的支持方式归纳如下:①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让学生能自由选择线上或线下的学习方式,并对在线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予以适当监控;②在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时为学生小组配备面对面答疑解惑的导师,及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③指导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拟定出基于计划、监督、调节和评价四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方案;④采取项目制的小组合作方式,定期汇报、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形成深度学习体验,并弥补在线学习社会交往不足这一缺陷。从支持政策出发,阮士桂、郑燕林(2015)以美国为例,指出K-12在线学习项目已形成了单学区、多学区、联盟在线、州立虚拟和高中后多种形式,以州为主体,学区为单位,联盟教育机构为补充,在资金投入、政策支持、质量评估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还有一些学者关注核心素养中的信息素养维度,指出核心素养的国家标准为在线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框架。诸多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政策支持是促进在线学习良性发展、提升在线学习中各方利益主体技术领导力的关键性因素,应不断加大政策对在线学习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教师等专业人员的资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在线学习的监控和评价做进一步的政策调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在线学习全过程政策支持和监控系统。
(四)基于媒体技术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
在信息技术席卷学校时,受到最大冲击的群体即教师群体。为了适应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帮助学校进行技术创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新媒体技术的适应性。基于媒体技术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和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教育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研究方面,Elen和Munthe(2017)认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具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整合多种知识技能和技术资源的能力,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能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是专业发展的第一步,而最终具备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将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整合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中是专业发展应追求的核心目标。在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教育策略研究方面,相关学者从转变教师态度、优化工作场所和改进教师教育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从转变教师态度的角度来说,Admiraal和Louws(2017)基于对1,062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对技术的态度分为五类:其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技术教学热爱者;其二,对技术应用持批判态度的参与者;其三,技术应用的旁观者;其四,未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初学者;其五,拒绝使用信息技术的抵制者。他认为,针对以上五类教师应采用不同的培训手段,重点从转变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态度出发,加强后三类教师与前两类的互动,提升教师群体对信息技术的认同度。从优化工作场所的角度来说,针对教师培训环境和场所的优化研究,相关学者认为应加强泛在网络建设,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师的日常工作环境,打破教师工作场所的“隔离带”,使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随时随地发生。从教师教育模式改进的角度来说,基于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诉求,在教师培训中应多采用工作坊、创客社团、技术整合教学的主题汇报等学习方式,在团队学习中探索SDL(self-directed learning)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运用技术手段来独立设计、执行和评价一个教学项目,再进行团队分享和研讨,以便实现教师培训的观念变革、操作变革和评价变革。
三、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发展趋势
将表2所示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 6中,得到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图谱(见图2)。
在共词网络中常常用度数的中心性来衡量某一研究主题在当前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也可以清晰地判别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一般认为点度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相对较低,中间中心度相对较高的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主题将会成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基于以上原理,对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频关键词进行中心度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从图2和表5所示的高频关键词的中心度统计数值可以看出,培训、政策、专业发展、创新、变革型领导、技术整合、教育、社交媒体等关键词的点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相对较低,而中间中心度相对较高,则说明以上关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结合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图谱和中心度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三大趋势。
(一)指向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标准与政策研究
随着技术整合在美国中小学的逐步深化,指向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标准与政策研究将越来越重要。在国外,相关机构十分重视对学校信息化意识更新及敏锐度的要求和评估,很多学术团体和机构都制定了专门的学校管理人员评估标准,并不断更新,借以促进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领导行为。在应对学校信息化变革的挑战中,必须不断地调整与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以充分挖掘学校的群体领导力,制定相关标准以及明确战略定位有助于从制度层面保障管理者学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美国于2001年制定“学校管理者技术标准(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其技术标准委员会的主席Bosco(2001)指出,学校教育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更应清楚作为领导者在技术的有效运用上所要承担的责任。国际教育技术协会《面向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简称NETS·A)提出,学校管理人员应高效地使用技术规划、实施合理有效的评估系统,并且熟知与技术相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美国学校管理者技术标准协作委员会(NCREL)对此做出了认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强调学校管理者应以实际的言行来证明对于技术整合的支持,并且应努力提供充足的技术使得技术运用更加多元化。不断扩充的信息化领导力内涵必然会对标准与政策制定提出新的要求,而标准与政策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领导力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革新信息化领导力标准,使相关政策法规更加完善,从而有效地规范和提升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领导能力,不仅是相关政策法规变革的着力点,也有利于推动信息化领导力理论与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
学习分析是运用相关工具与技术收集并分析课堂活动的学习表现、学习参与和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并对其做出实时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有效发挥教育数据的功效,将杂乱的数据转化为可以利用的知识与信息,为教育决策和学习过程优化提供依据,同样也适用于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和培训领域。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所带来的智能化、可视化等特征,真正在“知其所需”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形成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习惯,最终提升教师群体的信息化领导力。Clow(2013)等人将学习分析技术应用到教师论坛中,结果发现,学习分析技术可以更加方便地提取教师的社会网络特征,从而对不同的学习者类型进行划分,以便做出决策干预。学习分析作为教育中技术与管理的要素,可为教育领域收集、分析与运用教育培训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提供技术支撑与方法指导。美国作为全球较早致力于技术领导力研究的国家,已有许多针对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教师教育培训或研修的项目,如教育技术领导力高级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d Study of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CASTLE)就尝试将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应用到教育管理者的领导力提升项目当中,从根本上变革教师教育培训模式,使培训效果得到提升和完善。学习分析技术的不断引入必然会对传统的针对教师领导力提升与培训的变革提出新要求,力求在实现预期效果的基础之上突出“个性化”的因素。如何实现提升与培训过程的“个性化”已成为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只有将以优化学习为根本特征的学习分析技术真正应用到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之中,才能使教师的信息素养、技术领导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项目中充分发挥学习分析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所具有的学习优化、教育决策等功能是教师教育培训变革的侧重点,也是教育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三)媒体技术推动下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变革研究
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变革研究,为学校管理创新提供了契機与机遇。随着Web2.0技术的应用,各种适合移动学习的硬件设备的普及和“教育云”的推广,媒体技术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变革不可忽略的推动力。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管理中心的Corbett等(1982)曾建议敦促校长们运用他们的领导力来将这种新技术应用于教育中,他们认为校长才是这项变革的关键因素。另外,美国罗得岛教育领导力学会执行会长Mojkowski(1986)也曾提出:“校长们现在所做的关于使用技术的决策,对他们成长为领导者和管理者以及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与结构也将不断地变革和发展,从而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出新的要求,即要求校长不仅需要关注软硬件信息化设施的建设,而且应该关注学校组织人员的信息化过程,如何实现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化”必然会成为媒体技术推动下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变革研究的关注重点。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智慧终端为代表的媒体技术,只有具体作用于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等学校办学的核心力量,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质变。从推进技术整合的角度出发,校长在媒体技术与学校教育相整合的背景下,如何在敏锐的技术觉察中有效把握技术的发展动态,如何带动与引领学校组织人员改善技术使用的意识、观念与态度,促进学校人员的信息化发展,不仅是其信息化领导力变革的一大要点,而且也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启示与展望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学校领导者的作用和责任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通信技术引发了从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转变所必需的公立学校系统变革。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成为影响学校信息化建设与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外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对象广泛,校长、教师、管理人员均属于其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诸多学者一般从角色的差异出发,基于技术整合的视角,分析其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障碍、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路径。
技术整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障碍性问题较为常见,相关障碍也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与挑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对于技术整合障碍的关注,目前仍主要集中于一般教师的技术整合层面,主要包括基于媒体技术的教师教育培训研究这一方面,教师在技术与学科教学方面的障碍与问题成为关注热点,校长技术整合障碍的相关研究较少。相关学者调查了美国的超过1,000名在好学校和差学校工作的教师,他们谈到自己一般会使用电脑处理文字或练习,但很少“使技术完全融入学习活动”。尽管现在师生有更多的便利使用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但技术的存在和使用之间存在鸿沟,仅依靠技术的存在本身很难普及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虽然有一些技术被用来支持学生学习并促进学校的积极变革,但计算机将彻底改革公共教育的预言尚未实现。仅仅在学校里安装计算机和网络不足以有效推进教育改革。学校领导人员可以从研究限制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一体化的障碍中学到什么呢?文献梳理发现,技术整合的障碍可归纳为四个主题,即教学问题、公平问题的争议、教师专业发展不足以及缺乏有效领导。
面对技术整合障碍,管理人员、教师和校长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急需找到实现技术整合的有效方法。不同角色的学校人员均需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其他人员在教学管理、课程教学中整合技术,并在这个过程中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STEM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变革研究、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媒体技术推动下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变革研究正是对技术整合障碍的有效回应,也为不同角色人员的技术整合提供了目标与方向。相关研究表明,技术整合的成功经验可为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某些条件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一体化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并有助于推动学校管理方面的变革。而且,成功的技术整合需具备五个共同要素,即学生参与度、共享愿景、公平的参与渠道、有效的专业发展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泛在网络)。
基于技术整合目标,学校人员的技术领导力应如何发展,应遵循何种发展框架,成为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重中之重,指向教学管理创新的信息化领导策略研究、在线学习背景下信息化领导的支持体系研究、指向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标准与政策研究均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供了路径支持与参照。尤为关键的是,校长应在整个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中占据核心角色,且应发挥关键作用,出现了诸如卡尔加里教育局领导发展计划提供的校长技术领导框架等较多指导性文件。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发展路径的明晰,需基于具体的角色责任。角色责任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起点,其与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目标有关(学生参与、共享愿景、公平的参与渠道、有效的专业发展以及泛在网络),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即学习领导者、学生权利领导者、能力建设领导者、社区/共同体领导者、资源管理领导者。
尽管我国与国外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方面存在国情与背景的现实差异,但国外在技术与教育领导整合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可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框架与方法策略。国外在STEM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变革研究、基于教学管理创新的信息化领导策略研究、在线学习背景下信息化领导的支持体系研究、基于媒体技术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提供佐证与借鉴。国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趋势(指向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标准与政策研究、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研究、媒体技术推动下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变革研究)也为我国未来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前沿发展提供了基本关注方向,政策创新、学习分析以及媒体技术理应成为未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的重要手段与工具。无论是校长、管理人员,还是教师,均应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思考技术整合的障碍、目标与路径,不断理解、探索、分析与反思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领导过程,完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结构,这将有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真正得以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方慧,何斌,张倩. 2017. 领导对创造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综述[J]. 华东经济管理(12):60-66.
教育部(2016). 教育部關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6-06-24].
李海霞,何高大. 2017. 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导力研究及对比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7(09):72-78.
阮士桂,郑燕林. 2015. 美国K-12在线学习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究及其启示[J]. 现代远距离教育(01):74-80.
肖玉敏. 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8.
Admiraal, W.& Louws, M. (2017). Teachers in school-based technology innovations: A typology of their beliefs on teaching and technology[J]. Computers & Education, 11(4), 57-68.
Boelens, R., Wever, B. D. & Voet, M. (2017)Four key challenges to the design of blended learn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2, 1-18.
Bullock, S. M. (2013). Us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Self-Directed Learning for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J]. Curriculum Journal,24 (1),20.
Christie, P., Lingard, B., (2001). Capturing complexity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C].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Conference, Seattle:1-29.
Clow, D. (2013). An overview of learning analysis[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18(6),683-695.
Constantino., G.D. (2014).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Barriers and gates in South America[J]. Creative Education, (12),45.
Corbett, J. J., Dunn, R. C., Raymond F.L. & Lehman, R. A. (1982). Call for leadership: Principals are key to effectiv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J]. NASSP Bulletin, 66 (454) ,109-115.
Elen J. Instefjord, & Munthe, E. (2017). Educating digitally competent teachers: A study of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digital competence in teacher education[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67, 37-45.
Escandell-Montero, P. & Lorente, D. (2017). Online fitted policy iteration based o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J]. Knowledge-Based Systems, 100, (2016).
Flanagan, L.& Jacobsen, M. (2003). Technology 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incipa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1(2), 25.
Fullan,M. (1992). Visions that blind. (Ed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5), 19-23.
Gen?er, M. S. & Samur, Y. (2016). Leadership styles and technology: Leadership competency level of educational leader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29.
Harris, A. (2009). Distributed leadership: What we know[M]. Distributed Leadership. (pp. 11-21).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Haughey, M. (2006). The impact of computers on the work of the principal: Changing discourses on talk, leadership and professionalism[J].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6(1) ,23-36.
Li, M., Porter, A. L. & Suominen, A. (2017). Insights in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ruptive technology/innovation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A bibliometric perspective[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0(1),20.
Lyn,D. (2016). STEM education K-12: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 (3),3-11.
Mojkowski., C. (1986). The principal and technology beyond automation to revitalization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6), 45-48.
Moolenaar, N. M. Daly, A. J. Sleegers P. J. (2010). Occupying the principal position: Exami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ocial network position, and schools innovative climate[J].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6 (5), 623-670.
Schaubroeck, J. Lam, S. S. Embracing S. E. C. (2007).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eam values and the impact of leader behavior on tea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2 (4), 1020-1030.
Shoho, A. R. E., Barnett, B. E., Tooms, A. K. E. (2010). The Challenges for new principals in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school leadership series. [J]. Journal of the Japan Wood Research Society, 38, 593-599.
Stukalina, Y. (2013). Manag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 context in which strategic decisions are made[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99,1054-1062.
Xiao-qin Zhu,Zhao-hui Du. (2014) Analysis the west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 Team Building Under the Shared Leadership Theory Horizon[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4-06-15.
收稿日期:2017-12-29
定稿日期:2018-02-07
作者简介:赵磊磊,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美国雪城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200062)。
梁茜,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0062)。
李玥泓,硕士研究生,曲阜师范大學传媒学院(273165)。
责任编辑 郝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