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沿海及近海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研究
2018-11-21李金鹏
李金鹏
摘要:沿海及近海地区地质灾害是威胁沿海及近海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山东作为海洋大省,关于其沿海及近海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研究具有典型性、普及性。本文通过对其地质灾害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归纳与总结了该地区重要地质灾害类型,探寻了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以期为地质灾害有效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山东海洋经济稳定与优化发展。
关键词:山东沿海;近海地区;地质灾害
引言:
由山东省地理位置可知,山东省位于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部,北隔渤海海峡并且与辽东半岛相对,东隔黄海并且与朝鲜半岛相对,东南地区紧靠黄海,沿海海域面积广阔,滩涂与浅海众多,海岸线绵长,海洋资源丰富。山东省丰富的海洋资源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随着该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沿海及近海地区地质灾害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影响区域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地质灾害的相关概述
地质灾害(Geological disasters)主要是指因各种各样地质作用而产生的具有危害性、风险性的地质现象与问题。通常情况下,地质灾害是在自然作用与人为作用协同下形成的,即属于自然灾害范畴,也属于人为灾害内容。地质灾害的产生,如地面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黄土湿陷、水土流失、地震、岩爆、滑坡等,将改变地质组成结构与基本性质,对地球表面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命个体带来威胁[1]。因此,认知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形成机理,针对地质灾害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进行科学防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山东沿海及近海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由《山东沿海与近海地震分形分析》(郭玉贵、王红霞,2005)《中国近海及邻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周才凡、韩乃明,1998)、《山东省海洋灾害及防治研究》(张绪良,2004)等研究成果分析可知,山东沿海及近海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关联性,且地质灾害种类相对较多。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一定规律性。就山东沿海海洋灾害而言,莱州湾沿岸的风暴潮淤积会引发海岸侵蚀或海水内侵等灾害问题的产生;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我国海平面上升速度约为1.5mm/a),虽然山东半岛在以1mm/a~4mm/a的速率进行地壳上升,但是鲁北平原海岸且在以2mm/a~4mm/a的速率下沉,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在人为因素影响下,不可避免的将对山东沿海及近海地区地质灾害产生影响,加剧海洋灾害的形成。
基于历史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山东沿海及近海地区的地质灾害(如图1)主要由地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崩塌、滑坡、泥石流、岸边坍陷、海底塌陷、海底滑坡、海底泥流、海底侵蚀、侵蚀洼地、海岸侵蚀、河川侵蚀、海底隆起、构造洼地、风暴潮、浅层气、港湾淤积、现代潮流沙脊、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沙土液化、海底热液、坑道突水、断层活动、火山等类型(依据图中编号排列)[2]。
根据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以及分布情况进行归类,山东沿海及近海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如下:
(1)地震(Earthquake):包括诱发地震性地质灾害和构造性地质灾害两种类型,主要分布在郯庐、苏北南黄海、燕山—渤海、黄海中南部等断裂带活动区域,具有较强的突发性、高风险性、不可逆与不可控性。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今,地震发生次数达到上百起,不乏五级及以上等级地震。
(2)地面变形(Land deformation):山东沿海近海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活动断层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对活动断层的走向进行划分,可分为NNE、NW-NNW、近EW以及NE-NEE向,如“北京—天津—渤海断裂”、“泗阳—连云港—千里岩断裂”、“、平度—塔岛断裂”等。地面变形灾害的产生,主要表现为地面沉降(如招远—莱州矿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如威海城区地裂缝)、地面塌陷(如龙口煤矿区地面塌陷)等。
(3)流体灾害(Fluid hazard):流体灾害又可称之为“海洋地質灾害”,是由各种流体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质灾害,包括海岸侵蚀、风暴潮、海底侵蚀等。流体灾害的形成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台风、暴浪等,其人为因素主要有入海河流中上游堤坝的建设,海滩的过度开发、海岸工程的不科学建设等。据统计,1954年至1976年,山东胶莱河口至虎头崖的海岸段,岸线缩短了1.5km~2km,侵蚀速率平均达到了6m/a~10m/a[3]。
(4)边坡灾害(Slope hazard):该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泥石流、滑坡等现象,其形成机理在于重力失衡对沿海及近海区域岩石、土壤等形成不利影响,具有衍生性、潜伏性、突发性等特征。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沿海低山丘陵等区域。
(5)水土质变异(The variation of water-soil quality):水土质变异灾害是山东沿海及近海区域较为常见的灾害,主要表相位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等,与人力活动存在密切关联性。据了解,烟台、日照、青岛等城市,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莱州湾滨海平原、黄海浅水地区的砂土液化问题较为严重。
(6)其他地质灾害:除上述地质灾害外,不稳定性沉降、气相灾害、海底隆起等也是山东沿海及近海地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据了解,1961年~1980年,山东省境内受台风影响次数超过58次,导致山东沿海地区形成六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共四十四次,形成的最大强降水量超过200毫米,多发生于夏季,为人们日常出现带来严重影响。
3结论
总而言之,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主体产业类型,决定了沿海及近海地区地质灾害类型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及其形成因素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地震地质灾害、边坡地质灾害、不稳定沉积灾害、地面与水土质变形、变异灾害等众多类型。各类型地质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性,且对区域建设与发展的影响较大。对此,需认知与掌握地质灾害类型,明确其形成机理与变化规律,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毕宝贵,李泽椿,郭安红,王月冬.自然灾害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其监测预警科技发展战略[J].海洋气象学报,2017,3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