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 冠于棋坛方为“军”
2018-11-21王海珍
王海珍
谢军是中国国际象棋史上的一座丰碑,正是她为中国乃至亚洲首次摘得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改写了国际象棋欧美选手一统天下的历史,使国际象棋从一个欧美国家的舶来品变成家喻户晓的智力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棋类运动的发展。她是登上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宝座的第一个亚洲人,她是世界国际象棋史上第七位女子国际象棋冠军,她也是唯一一位既在传统赛制夺冠又在淘汰赛制夺冠的棋手。国际棋联主席伊柳姆日诺夫赞扬谢军——“无论在传统赛制下,还是在新赛制下,谢军都是最优秀的棋手”。
国际象棋世界女子冠军赛应该说是世界体育项目竞赛中,最为持久、激烈的大角逐了。一个报名参赛的棋手,要先后经过分区赛、区际赛、候选人赛和挑战赛,只有最后的优胜者才可能夺得国际象棋“皇后”的宝座。这一系列的比赛历时两年,其间要同数十名世界一流棋手对奕近百局,每一个参赛者都要经过智力、体力的巨大挑战和考验。谢军在21岁时就经历了种种意想不到的考验和曲折,最终一步步走过了这条艰苦卓绝的小路,来到被称为“高雅殿堂”的国际象棋“后座”上。
永不言弃的冠军炼成之路
小时候的谢军住在北京东郊的酒仙桥,7岁起就和爸爸在马路边看大人下象棋。回到家里,爸爸就成了谢军中国象棋的启蒙老师。爸爸教谢军的第一招棋是“仙人指路”。
“小卒为什么不能后退呢?”谢军曾好奇地问她父亲,父亲的回答像是讲棋又像讲人生的道理:“一个战士只能勇往直前,不能退缩,要有一去不复返的英勇精神!”谢军当时也许并不真正理解“勇往直前”的含义,但正是这种带有人生真谛的点滴熏陶,成为谢军象棋生涯执著追求精神的基础。也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她在强手面前不低头,在困境当中不服输。
谢军在父亲的教导下,10岁时就夺得北京市少儿中国象棋比赛的冠军,酒仙桥一带成人业余棋手都不是她的对手。那时,北京市正在培养国际象棋小选手,棋院的王陛钧教练把谢军叫到棋院,在棋院二楼的小棋桌上和谢军下了一盘中国象棋。他发现谢军有基础,棋感好。王陛钧教练又把国际象棋的基本走法教给谢军,然后又和她下了一盘国际象棋。他惊讶地发现谢军有强烈的攻王意识,再加上谢军思路敏捷,有大局观,王教练当即决定收这个姑娘进北京队。从此,谢军便迈上国际象棋的征途。
当时的北京体校国际象棋业余学习班,条件特别艰苦,教室设在什刹海看台底下,夏天这里热得透不过气,冬天生着火还冻手冻脚。谢军家离体校很远,乘车要一个多小时,她只好独自住在体校值班室。别的同学都是父母天天接送,而她每周只回家一次。就这样,谢军在体校学棋学了三年半。她勤奋好学,刻苦努力,进步很快。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她被编入女子成人组,虽然她仍未成年,但她战胜了新老棋手,获得冠军。1984年,14岁的谢军获全国比赛第六名,同年被晋升为国家大师。
进入国家集训队以后,训练更加艰苦,半强化训练近乎残酷。集训队规定,对局训练,40步以内不准和棋。每天她要训练十多个小时。谢军学棋、下棋从不盲从,喜欢独立思考。在国家集训队,她仍然时常和教练“顶牛”,有时她认为棋理不顺,就不按教练说的走。教练有时也生气,但气过之后,却又更加喜爱谢军。1988年,谢军初次出征国外,一举赢得亚洲女子青年冠军,同年底在奥林匹克团体赛上,她以9胜2平2负的战绩,为中国队取得第四名立下战功。1989年,谢军被升为国际大师并夺得全国冠军。
1990年,谢军经历了她象棋生涯最艰难的时刻,同时也是最幸运的时刻。这一年,她两次去吉隆坡参加世界“后座”的争霸战预赛。3月的吉隆坡气候宜人,谢军轻取亚洲分区赛冠军。7月,当谢军再返吉隆坡时,意想不到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巨大挑战正在等着她。因经费不够,教练、翻译都不能前来参赛。这样重要的比赛,谢军只能孤身闯南洋了。此时的吉隆坡骄阳酷烈,而异国他乡的孤寂使她感到害怕。这次区际赛共18位女选手参战,东方选手只有一人。尽管感到孤独,但超强的心理素质也助力她越战越好,连斩数名前苏联棋手,最后又战胜英国国际大师格丽·司丹尔,最终以12.5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争夺前八名的出线权,并荣获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的称号。
惊心动魄的世界“棋后”争夺战
1990年10月,谢军飞往前苏联格鲁吉亚的博尔诺米城参加候选人赛。世界女子八强,前苏联选手占6名,另外还有南斯拉夫的马里奇和谢军。一到博尔诺米,前苏联队教练就拍着谢军的肩膀说:“不简单啊,进入八强了, 不过这次我有6员大将联合攻你一人,想过此关不可能啊!”谢军回答很简单:“那就走着瞧吧!”
最终,谢军连斩数员前苏联大将,以四胜、一和、二负积4.5分的成绩获第一名,最终获得参加挑战赛的决赛权。只要能越过南斯拉夫的马里奇,谢军就可以同世界冠军奇布尔达尼泽争夺“后座”了。1991年2月,谢军与马里奇争夺挑战权的比赛已战罢6盘,谢军积3.5分,马里奇只积2.5分,只要谢军再胜一局就夺到了挑战权。第7盘比赛开局后,局面导入古印度防御体系。谢军驱兵突破,战略意图十分明确,但由于兵力配置出现问题,不久就被马里奇化解了攻势,谢军只好转入被动防守,并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局面。虽然意识到这局棋可能要输了,但她并没有惊慌:“还要下下看……”情绪反倒稳定。相反,在优势面前,马里奇却受到想赢怕输的思想束缚。不久,在一次兑子中,由於马里奇计算失误,谢军脱离了险境,马里奇一下子乱了阵脚。反守为攻,谢军终于取得第7盘比赛的胜利。
“冠军”气质延续的人生
1991年9月26日,21岁的谢军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参加世界冠军争夺战。谢军开局很顺,前三局为二和一胜,赢得轻松让她产生了轻敌思想,再战反而让奇布尔达尼泽领先,形势骤然严峻起来,但谢军并没有气馁。经过l1盘殊死搏斗,谢军最后以四胜二负九和,积8.5分的成绩,提前结束了这场被誉为“世纪之战”的世界冠军争夺战,荣登王座,打破了苏联棋手对国际象棋41年的垄断地位,成为第七位女子国际象棋冠军,改写了国际象棋欧美选手一统天下的历史。
谈起这一场比赛,谢军曾说:“比赛最后一局棋,刚巧就在我生日的前一天。但过去的事,无论你很满意还是遗憾,已经过去了,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了。人不能生活在过去,不可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要把当下要做的事情尽全力做好就够了。我和玛雅后来成了很好的朋友,不过我们再见面也不会谈起那场对决,而是聊些别的,比如各自的生活,或者我们共同热爱的国际象棋。”
此后,谢军一直战绩辉煌——1993年10月24日至11月17日,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城。谢军以8.5:2.5的绝对优势轻松击败格鲁吉亚的约谢里阿妮卫冕成功!同时获得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1996年2月20日,在西班牙哈恩,谢军以2胜5和6败的成绩负于匈牙利选手苏珊?波尔加,卫冕失败。失去后冠的谢军并未消沉,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和充电,1997年12月,谢军卷土重来,在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候选人赛上顺利出線,并于1999年在俄罗斯喀山和中国沈阳举办的女子世界冠军赛中击败俄罗斯名将加里亚莫娃,再夺世界冠军。2000年,国际棋联推行了淘汰赛制的世界冠军赛,谢军从容应战,整个比赛未失一盘,顺利夺冠。她成为唯一一位既在传统赛制夺冠又在淘汰赛制夺冠的棋手。此外,从1988年起谢军参加了除2002年奥赛之外的所有奥赛,并率领中国队获得1998年、2000年和2004年奥赛冠军。2002年,谢军接连当选北京棋院院长和国际棋联女子委员会主席。
在国际象棋领域称后的谢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渐渐地她对教育学开始感兴趣,后来又修习了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在教育领域,她也延续了棋后的冠军气质,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天。现在的谢军,常常为各地的孩子做讲座,聊天,她不仅仅分享她曾经的经历,更愿意和孩子们一起拓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