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才智登日艇探敌情
2018-11-21凌琪任崇海
□ 凌琪 任崇海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这年7月,疯狂的日寇发动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日本鬼子的铁骑在盐阜大地横行肆虐,插着膏药旗的汽艇在里下河水乡耀武扬威地游弋,给盐阜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地处黄海之滨、射阳河口的合德镇是日本鬼子盘踞的重要窝点。他们利用宽阔的射阳河,三天两头开着汽艇下乡“扫荡”,沿途抢劫百姓的粮食、猪羊等物资,无恶不作。
1943年4月11日清晨,一艘由射阳河开来的汽艇,行至阜东县五汛区(今滨海县五汛镇)三截乡境内转入民便河往八滩方向的拐弯处停靠下来,并派了一个鬼子在河堤上站岗。
当时抗日民主政府任命的三截乡乡长谢庭秀得知此消息,立即召开乡干部会议,决定在汽艇返回必经河道的狭窄处打一道拦河坝,来个关门打狗。同时他火速将敌情告知驻扎在不远处的新四军24团某部王排长。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谢乡长还专门选派胆大机智的少年刘金才前往汽艇周围摸清敌情。
14岁的刘金才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乡里儿童团团长。他机智勇敢,积极参加抗日民主政府的宣传活动,站岗放哨,书写张贴抗日救国的宣传标语,受到乡亲们好评。当谢乡长把摸清鬼子汽艇情况的任务交给他时,他像领命出征的战士一样,举起右手,郑重地向谢乡长敬了礼,说:“保证完成任务!”
约摸一支烟的工夫,一个头戴草帽的少年,左手握着鱼叉,右手拎着一条二三斤重鲜活的鲤鱼,沿着民便河的河坡,大摇大摆地向北走去。他就是刘金才。走了五六里路,刘金才看到了停泊在民便河拐弯处的鬼子汽艇,故意晃悠着手里的鲤鱼,目光却死死瞄着鬼子的汽艇。就在这时,在岸上站岗的鬼子发现了他,尤其是那条鲜活的鲤鱼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笑眯眯地连连向刘金才招手,示意刘金才过去。刘金才假装不理会,慢腾腾地走着,还离这个鬼子有五六步远,鬼子却抢前一步,走到他跟前,一把抢过鲤鱼和鱼叉,哈哈大笑地走上汽艇。
此时,刘金才装着不依不饶的样子哭闹起来:“快把鲤鱼和鱼叉还给我,快把鲤鱼和鱼叉还给我……”他紧跟着哨兵上了汽艇。刘金才看见日伪军正在吃早饭,数了一下,总共有六七个人。他两眼直盯着艇舱,发现里面摆着五六箱子弹,还有两挺机枪。这时,那个看起来像小队长的鬼子见刘金才目光盯着艇舱,似乎有所警觉,走到刘金才身旁,两手用力一推,刘金才顺势一仰,“扑通”一声掉进了民便河。那个小队长以为这个小家伙会成为一个“水鬼”,他哪里知道刘金才平时练就一身好水性。他在水里扎了两个猛子,一股劲游到半里之外,进入安全地带才轻松地爬上岸,抄近路直奔谢乡长那里,详细报告了日军汽艇上的情况。谢乡长听了刘金才的报告后,拍拍他的肩膀夸赞道:“好样的,后生可畏,我一定为你请功!”
果然不出谢乡长判断,鬼子的汽艇是从民便河经过,到东北方另一个重要窝点八滩去的,傍晚还会从这里返回合德。日伪军吃完早饭后,便开着汽艇出发了。中午时分,王排长带领的新四军战士、谢乡长发动的民兵和当地群众一起来到了民便河道的狭窄处,刘金才跟着谢乡长也一起来了。只见一捆捆木棍、树桩和芦柴捆等物资被运到了打坝处。只听得谢乡长一声令下,打木桩的打木桩,抛泥包的抛泥包,投柴捆的投柴捆……个把小时的工夫,切断南北往来的大坝横卧在民便河上,只等鬼子的汽艇返回,军民们来个关门打狗。
当晚9点多钟,日军的汽艇从八滩返回,“轰”的一声撞上了大坝,戛然停下。早已埋伏在大坝两侧的军民,借着夜色,向汽艇上的日伪军发起猛攻。汽艇上的日伪军毫无防备,没来得及回击,便乖乖地缴械投降。刘金才紧跟着新四军战士和民兵一起登上了汽艇,走到那个小队长面前,讥讽道:“你还认识我吗?是你把我推下河的,我又来了!”军民们生擒了10多个日伪军,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
民便河上打坝拦河打鬼子的喜讯迅速传开了。翌日,阜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民便河畔召开庆功祝捷大会,给刘金才披红挂花,乡亲们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地把他送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