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想象,尽显智慧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分析
2018-11-21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真题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试题由材料、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试题材料紧紧围绕考生自身的经历,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社会参与;试题的任务要求明确,一是明确了“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等内容上的任务,二是明确了“想象”——“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任务;同时,试题还提出了“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等具体的写作要求。
基于材料,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自身的成长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立意。①社会的发展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环境条件;②我们的成长是社会发展的见证;③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努力。
2.从自身成长的过去和未来对比的角度立意。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历;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③不同的时代,同样的使命。
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可以写成记叙文。就自身选材,要设计细节描写,适当安排心理描写。
2.可以写成想象作文。试题要求“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跨越时空进行合理的想象,更容易使文章符合试题要求。
3.可以写成议论文。就试题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精心选材,科学设计论证的结构,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对照式……最后用简明的结尾总结全文。选材上要注意古今中外,正反两面,理论事实相结合;同时,要综合使用引证、例证、正反对比等论证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高考作文我来写】
致2035年18岁朋友的一封信
■山东省一考生
亲爱的朋友:
你们好!
17年前,我和你们同龄。我可以徜徉在想象之海的涛声里,畅想彼时的生活,畅想你们身处的那个时代与脚下的那块土地。但无论未来会有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始终怀着这样的念头:到那时我的同龄人——18岁的你们,也会像现在的我们一样,在“变”与“不变”的争执交织之中,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相信你们都已了解,1978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启了一扇通向崭新时代的大门。时至今日,我们这一代人伴着千禧年的钟声而降生。乘着驶入新千年的中国之舟,伴着其远航的征程长大成人。中国在这18年间经历过的风雨、磨难、辉煌和荣光,早已沉积在我们生命的因子里,成为我们这一代一生的基石和起点。
那么,你们呢?想来你们出生的时代,应是一个变革更加激烈的时代。诚如《人民日报》所言:“深化改革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敬意。”历史悠久的中国一如既往地在不断地审视并完善着自己。你们所经历的改革力度一定会远远超过我们。这不仅是因为国家的变革,更是因为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
无论哪个时代,总有一部分人在变革的狂澜中,被裹挟着,冲刷着,抛向一个又一个浪尖或低谷,最终迷失了自我,被物欲所困而无法脱身。但也总有一些人,任浪潮肆虐,我自岿然不动,怀着初心,如守护长夜之中的一缕微弱的星光,投身其中却不迷失方向。
叶芝说:“我们都是深深地镶嵌在这个世界里。”不论是今天的我们,还是未来的你们,作为18岁的一代人,无视社会或国家的变革,遗世独立,是绝不可以的。我们和你们,都应当投身浪潮,浪击中流,去做那时代的弄潮儿。但更应谨记,纵社会在变,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不变的应当是你我各自追梦的初心,和那永不被迷雾遮蔽的情操与品格。
我们是第一代“世纪宝宝”,你们是第二代。到你们打开这封信时,我们会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但充满希冀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去争取。此时此刻的我,希望你我都能笑对变革,守住不变。以此,共勉。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
2018年6月7日
【名师点评】
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1.构思智慧。文章采用了书信体,新颖别致。本文采用这种形式,一是可以使文章穿越时空,有助于和2035年的第二代“世纪宝宝”展开对话;二是可以锁定读者对象,便于和2035年18岁的“同龄人”面对面交流,使文章具有针对性。这一构思特别符合这道作文试题关于“2035年”“想象”“时光瓶”“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要求。
2.表达智慧。一是体现在语言的灵动上,诸如“涛声”“浪尖或低谷”“因子”“基石”等比喻修辞的使用使语言形象生动,《人民日报》、叶芝名言的引用使文章锦上添花,反问、感叹句以及长短句的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二是逻辑性强。文章通过“17年前,我和你们同龄”“ 到你们打开这封信时”关键语句将时间和空间切换自如;将文章所使用的关联词语勾画出来,你会发现文章在结构布局上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