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11-21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今年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为主题的达沃斯论坛,吸引了7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38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内的约3000名嘉宾参会。中国首次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说,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新华社评出的2017年国际十大新闻中,位居头条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联合国决议。
【本文重要信源】
1.王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外交开辟新境界;2.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的思想贡献;3.董俊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困惑与破解
每年新年伊始,全球政要和精英都会汇聚达沃斯,希望登高远眺,看清这纷繁世界、理出那浩荡大势。一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两场历史性演讲,向世界描绘一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蓝图。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定为主题,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同频共振,成为习近平去年演讲主题的延伸和传承。
冲出逆全球化思潮的阴霾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表达了世界各国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汲取“自由人联合体”与“天下观”“和文化”的思想精华,将攸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国梦与攸关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拨开反全球化的迷雾,深刻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2016年下半年以来,伴随英国脱欧、比利时民众游行抗议TTIP、特朗普当选以及美国退出TTP等“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一场“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拨开了反全球化的迷雾,响亮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理念,向世界人民深刻、全面、系统地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这是习近平主席基于对经济全球化实质的精准把握,四大模式的精辟阐释,既是高瞻远瞩的思考,又是着眼根本的方案,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如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更在全球范围形成强大感召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为全球化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决策看点】
●据2018年1月29日《 人民日报 》报道,刚刚过去的一周,达沃斯风向成为世界关注焦点。各国领导人纷纷亮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汇聚成政策风向。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从人类发展的视角阐明全球化的重要意义,“看看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根,那就是全球化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实现兼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化发展,认为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让更多人受益、被更多人分享,是世界出现分化的重要原因;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则表示,英国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规则体系,并认为应该继续加以推进,确保各方从全球经济中受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6.0版本
人类社会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性质和方式经历了六个版本。其中,1.0版,呈现分散生存、孤立发展、盲目扩张、自发调节的特征;2.0版,呈现实力说话、实力扩张、实力统治的特征;3.0版,呈现列强争霸、军事扩张、战争频发同殖民地反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革命运动并行的特征;4.0版,呈现对抗、对立、对峙和隔离、隔绝、隔阂的特征;5.0版,呈现多元、多样、多变、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特征;6.0版本,即倡导和打造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升级版——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建设共生共荣、公正合理、互惠互利、幸福安宁、绿色环保的人类新家园。
资料来源:学习出版社社长董俊山,《党委中心组学习》2017年02期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未来30年,中国还将大步走向这个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国为推进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关键作用。必须强调,联合国是我们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平台。同时,鉴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持续深入,我们就更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成为指引人类进步与变革的力量,为彷徨困扰的世界指明方向。同时,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汲取“自由人联合体”与“天下观”“和文化”的思想精华,也第一次将攸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国梦与攸关
国策要论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国往往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键因素,也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更大责任。因此,就更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纵观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尽管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期盼永久和平,但战争从未远离,人类始终面临着战火的威胁。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在局部地区,战争、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同时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各方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要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休戚与共的整体。但当代世界贫富分化还相当严重,存在着少数富人掌握多数财富、少数发达国家占有多数人类财富等现象。任何个体的贫困均非人类本身所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如果仍然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如果继续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蚀的是自己发展的根基,损害的是全人类的未来。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呈现出发展的差异性。千百年来,正是各种各样的差异性,使得人类发展多姿多彩,富有特色。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清洁美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后遗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们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决策看点】
●2016年以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一直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讨论的热点。今年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右)出席“洞察力,新观念”会议。可以看到,全球政界、商界、科技界精英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认识趋同,并成为本届达沃斯论坛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从今年的达沃斯论坛看,各方对这些新技术更广泛地同金融、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整合充满期待,全球的数字化转型将以较快的速度进一步向应用扩展。
国际舆论盛赞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表示,今年年会主题定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意在继续顺承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到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最近,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说,中国致力于塑造更加公正的世界秩序。“显而易见,如今全球化的首席小提琴手是中国”。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近日说,“命运共同体”描述的是一个相互合作的世界,一种取代西方模式的新型国际关系策略。资料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决策看点】
●前不久,“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研讨会在西安举办。与会专家们分别就“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学习研究的几个问题,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表达的形成与发展,中华传统价值理念与共同体意识,从人类解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与关等方面做了发言,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智慧。
中国的贡献与行动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全新的思想理念启迪世界,更需要行动的力量改变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远大的理念、宏大的叙事,一直到具体的实践,中国不断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和重大国际行动,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了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平台,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会议,与沿线国家进行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站在新时代,中国将自身发展寓于深度的国际合作和广泛的国际贡献之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参加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必将迈向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构筑“一带一路”全方位开放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整合各参与国的产能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推进各参与国的互利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区域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面对未来,中国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抓好标志性工程,进一步研究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创新方式,完善配套服务,以点带线、由线到面,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等为抓手,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辟中国外交新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经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逻辑起点,描述的是一个相互合作的世界,一种取代西方模式的新型国际关系策略。它以双赢为前提,不是那种受零和思维支配的旧思维,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生态等广泛领域。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野更加开阔、目标更加高远、格局更加宏大、步伐更加从容。作为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将继续打开国门搞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促进更大范围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缩小南北差距,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增长。同时,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全面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推动各国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向,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等发挥更大作用,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落实,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不断增强我国议程设置权、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