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321+”的地方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1-20张彩平郭溯源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案例特色

张彩平 郭溯源

摘 要:针对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文章提出“3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分析了NH大学会计人才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321+”培养模式对地方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该模式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采取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措施以实现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321+”;地方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1-0074-03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广、实用性强的学科,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地方高校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方面与国家重点院校存在着差距,所以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资源,发展符合地方单位需求的培养模式。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及分类发展为背景,将地方高校NH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切入,探索地方高校“3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以此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1]。

一、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中指出:可将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专门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从事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及相关领域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2]。为社会培养人才是高校不能推辞的责任,针对教育部的指出,我国地方院校开始重视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改革创新。

在国外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也备受重视。在美国,高等商学院联合会(AACSB)指出,高校教学内容应强调概念、原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培养重点,重视训练沟通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会计职业界对教育改革的反应,以知识、能力培养为核心,其中典型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种:“校企合作”模式、“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公会( ICAA)、注册会计师协会(CPA)和一些会计机构都强调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信息技术技能等应用能力[3]。

而在我国也有许多专家与学者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李定清指出,会计人才培养应该进行高校协同的模式,要双向式、深层次、全方位地来构建向内深度协同和向外开放协同的培养模式[4]。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5311”培养模式指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五大方面”“三大保障”“一个中心”“一个关键”来构建[5]。李济江提出,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围绕“知识、思维、意识、实践”这四个维度进行改革创新,从知识灌输的培养模式逐步发展到实践应用模式阶段[6]。

对比国内外分析“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可知,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十分受重视。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以重点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地方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文提出“3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为我国地方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二、“3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如下:“3”指的是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的三者统一;“2”指的是校内和校外的双导师制;“1”指的是建立会计实习基地;“+”指的是本地高校教育特色。

(一)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的三者统一

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式的三者统一是“3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是贯穿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的根基,其目标就是促进本地高校中学生个人长期的全面发展,就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出卓越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是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是对目标的具体反映与体现。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案例制定培养方案,要求从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模式到多元的移动课堂知识汲取模式的转变,并且从方案的制定就要贴近社会应用的层次,重在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知识。

(二)校内和校外的双导师制

在校内的课堂教学和校外的实践教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法,所需要的教师队伍也是风格迥异,本文应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双导师制度”,即是学生拥有两位导师:一是校内负责基础专业知识教学的导师,二是校外负责实践指导教学的导师[7]。主干课程实行教学实践并举,即一半教学,一半实践;辅助或体验课程实施双师教学和模拟教学,按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在岗培训的方式进行,同时加大学生对社会、实际工作的体验教学或模拟教学[8]。为培养科学技能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卓越会计人才,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不断吸收和整合会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新思想、新观点,才能成为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位引领者[9]。

(三)建立会计实验基地

因为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会计实验基地能够很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建立会计实验基地是实现“321+”模式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考虑到校外教学方法主要有“校企合作”和“勤工助學”两种方法,“校企合作”的方法具体实施起来需要走很多烦琐的程序,还要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督;“勤工助学”的方法又因为大部分企业需要保护自己的商业机密而被束之高阁。因此,学校和企业应秉持着双赢的初心,实现深层次、多方面的合作和发展,让地方高校成为企业的“扩音器”和“动力源”,企业成为高校的“孵化点”和“培养皿”,以此来实现卓越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融入地方高校教育特色

融入地方高校的教育特色是指在“321+”模式的大框架之下,用高校自身的特色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并且地方高校特色教育是衡量地方高校教育水平、资源优势、学科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指标。地方高校首先需要找到自身的教育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10];其次则是重点发展自身的教育特色,要将特色融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之中,并在其中进行改良发展,形成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育才是高水平的教育;再次是要将优势资源与特色结合,以此来维持特色教育的稳定性,让特色教育贯穿学生培养的始终,

达到高校培养目标;最后要形成地方高校完善的特色教育体系,让特色教育更好地实现,同时增强社会和学生对本校特色教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3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分析——以NH大学为例

NH大学是一所位于湖南省内的地方高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地位,不断推进事业全面发展,明确提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形成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在培养目标上,NH大学会计系响应教育部号召,培养卓越的会计人才,同时运用了“教+练”的培养方式,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寓教于练,加强了会计知识的应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NH大学经管学院在编职工有102人,外聘教师45人,博士43人,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硕、博导师66人。不难看出NH大学经管学院的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约42.2%,外聘教师约占44.1%,副教授与教授共占比41.2%。优质的师资力量就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培养方案实施的牢靠基础,通过优秀的教师将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进行传输,能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在特色教育上,著力对学生案例分析能力进行培

养,形成了自身的案例教学体系,从基础知识讲解到案例介绍、案例分析和案例制作方面都有一定的教学与训练,强化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无论是在解决问题方面还是参加竞赛方面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本文对NH大学2017级30名参加案例大赛的会计专业研究生做了问卷调查,对于案例大赛是否有助于提升自我能力的问题,参加案例大赛设为A组,空白组为B组,调查结果如表1。

结合上述数据,对NH大学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以下分析。

(一)校内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但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欠缺

NH大学管理学院拥有较高比例的优质教师,这样的高职称、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教师能把课堂的作用充分发挥,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把基础理论知识很好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技巧,给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NH大学也欠缺“校外导师制”,无法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输出到事务界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可见,仅仅靠校内单一的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

(二)高校教育具备鲜明特点,但特色教育与实践无融合

案例教学已然是NH大学的一种教育特色,教师运用自身的强项与资源培养学生的分析、撰写案例的能

力,也在近几年的全国和省级案例大赛中取得了傲人成绩。本文将学生能力大致分为上述五种能力,能力的提升基于问卷的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将参加案例大赛与只进行了课堂教育的两个样本进行比较,旨在验证参加案例大赛是否能让学生能力有显著提高,从而得出教育特色在“321+”模式中的重要性。将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数化(每个档次25分),两组独立样本检验如表2。

可以从独立样本检测表中得知t统计量的显著性(双尾)概率p=0.002<0.05,即拒绝零假设,两种方法的平均效果有显著差别。因此,说明NH大学将特色教育融入会计人才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能力有显著提升。

但同时也注意到,特色教学的融入也仅仅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而对于校外实践的融入则几乎没有。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校外实习期间对其进行特色教育的融入,比如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所在实习企业进行分析和案例文本的撰写等。这样一来就能让特色教育在“321+”应用型会计培养模式中充分发挥作用。

四、总结与启示

NH大学的现状基本反映了我国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一些问题。首先,地方高校培养模式不清晰,地方高校已经逐渐形成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所形成的培养模式框架模糊,方案和方式因各方面条件因素难以落地实施。其次,“双导师制”不健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是学生达到应用型的关键因素,地方高校应加大对校外导师的引进和投入,改革教师评价体系,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再次,硬件设施陈旧,因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在我国起步不久,重视程度也在缓慢上升中,所以要求地方高校更新硬件设施,建设手工模拟实验室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室,让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跟上用人单位的需求。最后,实践基地缺失,与NH大学一样,许多地方高校也没有固定的会计实践基地,建立实践基地需要大量的经费,高校要加强对其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实践方案和方法、健全的教学和教案、特色的经验和技能,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彩平,宋开阳.地方本科院校“3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7,(6).

[2]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Z].财会[2010]19号.

[3]张倩,刘淑花,张金霞,等.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定位及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

[4]李定清.高校协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C]//中国会计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142—154.

[5]阙海宝,白琴.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9,(6).

[6]李济江.高校会计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与实施路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2).

[7]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会计之友,2015,(1).

[8]敬彩云.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1,(25).

[9]程安林.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12,(33).

[10]韩延明.中国高校必须强力推进特色发展——研读潘懋元先生高校特色发展理论之感悟[J].高等教育研究,2010,(8).

[责任编辑 高 伟]

猜你喜欢

应用型案例特色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色种植促增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医的特色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完美的特色党建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