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探析

2018-11-20秦书生张海波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

秦书生 张海波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将“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原理课”教学实效性。“原理课”教师应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实现“讲话精神”与“原理课”的密切结合,并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习近平;“讲话精神”;“原理课”;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1-002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下简称“讲话精神”)很好地融入“原理课”教学,让“原理课”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的“三进”工作中负有极大的责任担当。

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

“原理课”教学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原理课”教学实效性。“讲话精神”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了“原理课”内容。“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正领悟原理内容的基础之上,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过程中,真正“学马、信马、懂马、用马”。“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有助于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的真理,牢固坚持“四个自信”,激发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能够把学生的思想和意志统一汇聚起来,把个人理想、个人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增强“原理课”教学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效果

“讲话精神”如何融入“原理课”教学,教师的教学创新设计至关重要。“原理课”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灵活教学,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充分领会“讲话精神”和“原理课”的要旨,调动学生知与行的统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入心入脑,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加强“原理课”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者、研究者和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1]。“原理课”教师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光荣任务以及为党政机关和社会服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必须建设一支党和国家需要、学生受益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原理课”内容比较难懂且较为抽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政治性、理论性很强,如何富有艺术感染力地把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内容,把“讲话精神”与“原理课”转化为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原理课”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水平。这就需要加强“原理课”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提高“原理课”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只有做好“原理课”教师的培训指导,使“原理课”教师水平精进,把“讲话精神”真正消化、吸收、理解透,并与“原理课”的内容融会贯通,才能为学生献上精彩的“原理课”“美食”。

第二,“原理课”教师要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上下功夫,“原理课”教师要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与原理课内容有机结合,抓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既能系统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诠释不断丰富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思想和理论的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又能把握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发展脉络与思想精髓,实现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的统一。“原理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对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认识,全面、系统性地掌握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原理课”教学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原理课”教师要在全面把握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教学过程是一项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基础上相互配合的实践性活动。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二者的密切配合。

第三,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原理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只有教学方法多样、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共鸣,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原理课”讲授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只言片语地宣读领导人的讲话,那么就会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因而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课件,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的紧密结合,课件设计应简单明了,知识结构应条理清晰,并适当穿插习近平讲话的图片、音频、视频等音像资料,实现多媒体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同时,“原理课”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方向、心理动态、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特点,深入研究教学方法,遵循教学理念,通过各式各样授课方法,如情感陶冶法、专题讲座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讲辩论会等,运用生动化、情感化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利用探究式教学法讨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体现的系统观思维,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发言,让学生对系统论的观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再如“原理课”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引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案例,说明建设生态民生体现的人民群众史观原理。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学生将运用所学的“原理课”内容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化对“讲话精神”的理解,让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第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话精神具有很強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原理课”教学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付诸实践。学生学习“原理课”的目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正确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用以指导今后的学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讲话精神”是指引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是我们前进的指明灯,“原理课”教师应通过科学引导,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勤于学习和思考,通过社会调研把收集的材料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分析总结,用“讲话精神”和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原理课”的魅力所在,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讲话精神”。

第五,以教促研,教研相长的教学方式。教育家钱伟长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2]。科研与教学犹如人的双手和大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教师要想把理论知识与“讲话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要把“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的科研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长远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原理的内容要时刻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讲话精神”是当代最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原理扩充了许多真知灼见的思想内容。“原理课”教师要想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实际需要,必須以研促教。为此,“原理课”教师应重视研究“讲话精神”所体现的基本原理,发表相关论文,申报相关课题,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教给学生,形成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良性互动。唯有如此,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解答学生之所惑,为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传播正能量,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培养出高素养的马克思主义领军人才。

第六,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考察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如何让“讲话精神”贯穿“原理课”始终,让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仅仅凭借一份试卷衡量和评价学生优异,是完全不可取的。以往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挥,学生们考试的唯一目标就是取得学分、完成学业,这就导致了学生上课难免心不在焉,再加上“原理课”内容的枯燥性,以及理论的抽象性特点,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对于原理的运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的正确引导作用漠不关心,难以践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信、行的统一。因而这就需要创新考试方式,采用考试与考察两种教学手段。考查应注重从学生的知识运用、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创新能力等方面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能力,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发言、主题演讲、社会调研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原理课”的内容,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陈占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17).

[2]钱伟长院士论教学与科研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责任编辑 李金波]

猜你喜欢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