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领导干部防控金融风险本领

2018-11-20卞志村缪昌武

群众 2018年20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杠杆财政

卞志村 缪昌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防控金融风险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对地方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尤其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本领,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特别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是解决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战略指引,是做好新时期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处于风险易发多发期,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应当看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我们目前面临的诸多困难仍然是危机的延续;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总体看来,金融风险点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等涉众型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型企业债务和互联互保风险、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等方面。这些风险点多面广,隐蔽性、传染性、危害性强,必须高度警惕、审慎应对。从属地责任划分上看,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防范化解处置责任和金融监管职责,这对领导干部认清形势、预判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尊重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性看待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和“势”,其中“态”主要指事物当前呈现出的状况,“势”则是指隐藏在当前状况背后的趋势性规律。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责任重大,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以舍我其谁、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不断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要敢于打破陈旧观念、老套路,创新思维和方法,正确处理防控金融风险工作的若干关系,探索解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

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要积极推动地方金融监管法规建设,按照权责对等原则,明确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及风险处置责任。加强与属地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监管协调和功能互补,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稳定发展协调机制。地方政府要主动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上级金融监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问责,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监管氛围。

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由于金融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干预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和金融机构自主经营,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把握市场导向的重要原则,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用好“看得见的手”,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形成市场和政府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地方政府要重点做好金融债权保护和金融生态维护工作,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机制,积极开辟非司法快速处置通道,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加大失信惩处力度,加强金融生态区和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地方信用环境。

三是监管与发展的关系。有些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存在“重发展、轻规范,重审批、轻监管”倾向,没有很好地履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一段时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被视为一项重要经济发展指标,一定程度上诱导了虚拟经济迅速膨胀和产业空心化。要统一和规范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适度剥离其地方金融发展的职责,确保地方金融监管的独立性。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担责”的原则,实行以本级政府为主、上级监管部门业务指导为辅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四是财政与金融的关系。长期以来,金融承担了部分地方财政融资的功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充当了金融财政化的媒介。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低层级政府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如果处置不当,容易引发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传递与扩散。要更好地处理金融和财政的关系,积极推动财政与金融双归位,重点关注财政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避免金融承担财政职能,又要避免财政问题引发金融风险。要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等文件精神,妥善处置存量债务,切实规范增量融资,统筹地方财政开源节流。此外,要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加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

五是杠杆与风险的关系。杠杆是金融的天然属性和工具,本身不带有价值判断色彩,但高杠杆是系统性风险的源头,杠杆率过快上升就应当警惕。对于金融杠杆,要善于掌握,巧于运用。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可控,但地方政府部门杠杆率较高(主要是隐性债务),居民家庭加杠杆较快。在去杠杆压力不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要重点优化杠杆率结构,兼顾“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双重目标。统筹推进政府部门去杠杆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统筹推进居民家庭去杠杆与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妥降低政府部门和居民家庭的杠杆率。同时,要区别对待“好杠杆”与“坏杠杆”,适度提高创新活力强的民营企业杠杆,加快压降僵尸企业杠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应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过高的问题。

六是治标和治本的关系。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因此,不仅要实施短期内扭转风险高发蔓延态势的治标举措,更要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要求,坚持系统化思维,采取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治本举措。首先,要坚持金融工作服務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其次,要积极探索解决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经济金融发展过分倚重房地产等问题,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再次,要深入推进地方金融改革,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分别系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杠杆财政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