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排瑶民居建筑初探
2018-11-20邓焱
邓焱
摘要:粤北排瑶民居建筑是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排瑶村落,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本文以南岗和油岭排瑶民居为例,介绍了粤北排瑶概况,从粤北瑶排选址与布局、民居空间构造等方面揭示了排瑶民居因地制宜、生态融合的典型特点。
关键词:排瑶 民居 建筑
引言
少数民族民居是我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悠久,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亦密切相关,因地理环境、材料与工艺、生活方式与审美等差异变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民居的鲜明特色。其选址布局、空间造型、材料应用、审美价值等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粤北地区山地丘陵众多,气候湿热,瑶族先人在这一方水土中休养生息,依山建房,因其房屋,排排相叠,其山寨被汉人称之为“瑶排”,因而,连南的瑶族被汉人称呼为“排瑶”。2016年开始,笔者多处组团进入连南瑶族自治县,深入南岗、油岭等瑶寨进行调查和测绘,走访当地瑶民,对排瑶民居布局特點、构造及形式有了一些认识。
一、粤北排瑶概况
瑶族是我国古老而悠久的少数民族。千年以来,瑶族多次迁徙,多居住于条件险恶的高山之中,山是瑶族的生命所依,灵魂所在,形成“南岭无山不有瑶”的分布格局。虽生存环境险恶,但瑶族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和政治环境下,保持着民族独立性,其民族意识没有因为“大分散、小聚居”而削弱,且因迁徙不断面临新的自然环境和当地原住民的排斥,强化了他们的民族凝聚力。正如胡起望教授所认为的“瑶族是一个多元的,也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巨大凝聚力的民族”。
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3年1月25日。粤北瑶族在连南县整体的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连南县境内的瑶族由于他们的语言差异、服饰特点和居住格局等方面的不同,分为两种称呼,即排瑶和过山瑶。在连南县内,主要居住的瑶族是排瑶,排瑶现有人口近8万,排瑶自称“yao min”,用汉语记音为“要敏”,意为瑶人。连南八排分别是指油岭排、南岗排、横坑排、军寮排、火烧排、大掌排、里八峒排和马箭排。排瑶聚居数千人的大山寨为排,小的数百人以下的山村为冲。李来章在《连阳八排风土记》里说“八排者,瑶僚所居也。以竹木为寨栅,谓之排也”。胡耐安先生也认为,排瑶之称,就是由他们房屋行列,望去一排排的不相紊乱。所以连南当地有“八排二十四冲”的说法。
瑶民在不平坦的山地中,运用“干个柱头下地”的干栏式结构、在不改变地理环境的前提下,建起平敞、防潮、空间利用合理的木楼,村落的建筑,依山势而建,房屋沿等高线,顺山坡由下而上呈阶梯式排列,形成独特的布局,既切合瑶民居住的需要,又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瑶排在选址、总体布局、空间肌理、建筑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融合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本土特色。
二、粤北瑶排选址与布局
(一)瑶排选址生态特性
瑶族村寨一般坐落于群山的山头、山腰、山坑、田峒、山窝之间,一般都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有的村寨高达海拔1000米。进入瑶山,远望层峦叠嶂,白云飘渺,近观绿树参天、溪水清幽,身处其境,确有清心寡欲,修身养性之感。南岗千年瑶寨位于连南县城西南,海拔803米,面积达159亩。始建于宋代,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山寨面积超过10公顷,有房屋700多幢,7000多瑶民生活其中。新中国成立时南岗瑶寨仍有500多户3000多人生活在这里。古寨依山而建,房屋层叠,错落有致。石板道纵横交错,主次分明。油岭瑶寨在南岗千年瑶寨东北方,直线相隔不到6公里,在海拔约800米高的半山坡上,面积达225亩。油岭瑶寨历史悠久,明清鼎盛时有房屋近900幢,1000多户,5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律为青砖或木质结构。后来不断移民迁出,瑶居和瑶民减少,现存民居300多幢,人口已经大部分迁移。
排瑶瑶寨选址极具防御性,选在深山,而且考虑到退路。南岗与油岭瑶寨均选在四面环山的中间山头,隔有山谷,后有平地,留有退路,整个山寨易守难攻。排瑶瑶寨选址适用性很强,南岗和油岭瑶寨都有溪水贯穿。水是生命之源,人与畜生活用水,梯田等农作物灌溉。粤北水源较丰富,山水和地下水汇集,水质清纯明净,大小河溪纵横交错,遍布山中,给瑶寨选址提供了便利条件。南岗和油岭瑶寨所在山地,地势较缓,逐级而上,有利于建造房屋和开辟梯田。排瑶瑶寨选址兼具传统吉祥观念。南岗和油岭瑶寨既傍山又有远山对景,大部分宅址对山凹,各家大门朝向统一,不相对,吉祥如意。
粤北排瑶民居从选址、布局到单栋房屋,其建造、结构、材料、审美等处处体现着因地制宜、因山就势和因材施工的生态思想。排瑶所在山地,不论山谷、山腰、山顶,房屋均结合得体。粤北排瑶山多田少,基本是梯田,梯田因山势开垦,呈中间宽两边窄的半月形,从山脚到山腰,逐级而上,从远处望去,气势雄伟,瑶寨嵌于梯田之上,很是壮观,形成粤北排瑶空间环境的本土特色。
(二)瑶排布局排列式特点
粤北排瑶民居布局主要呈排列式,南岗和油岭瑶寨都是依照山坡的等高线的形状和走向,由下而上一排排地分布,整齐有序,“瑶排”称呼因此而来。排瑶的房屋主要一字形建造,有三间开,也有五件开,多的也有七间开,以三开间为主。同一等高线上建有多栋房屋,每栋房屋的间隔视地形和实际情况,有相隔几米,也有紧紧相邻。排与排的间距大约4-5米,基本相同,沿等高线不规则的分布。排瑶民居的辅助用房布局相对自由分散,房前屋后、屋外村旁,充分利用房屋间的剩余空间,适应地形多变,比较适应山区农牧生产的需要。原本行列式略显单调的村落布局,这些辅助小建筑穿插其中,因地制宜,使得瑶寨统一中有灵动变化。
三、粤北排瑶民居空间构造
瑶族房屋一般由住房、粮仓、寮房三部分组成。瑶排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石、青砖、坭砖、木、竹等,根据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来选择。
(一)南岗排瑶干打垒式和青砖瓦屋式民居空间构造
南岗排瑶的民居,大都是干打垒式和青砖瓦屋式的。干打垒式,墙体用石灰和黄泥垒成,屋顶盖黑瓦,或者树皮茅草。每间房屋开间大概二十来个平方,按常规三开间算,一栋房屋也只有六七十平方米,屋高五米左右。尽管住房狭窄,中厅不住不设铺盖住人,主要作同族聚议事和祭祖,兼具待客、宴席用。中间隔墙上设有神龛,放置祖先牌位。卧室在两侧开间,左右厢房均有隔墙间成里外两间房,里间为卧室,面积较小,仅能容纳一张床,后墙开有一个小窗户,大概长宽均为三十来厘米。这个小窗户的用途很大,根据排瑶风俗,逢农闲或节日夜晚,未婚男子,三两结队翻山越岭跑到爱慕的姑娘家的小窗下唱情歌,姑娘如果不喜欢来者,就任其高歌低唱,默不作声,或者从窗台递出火把将男子打发。如果中意,便临窗对唱,递烟递茶,以示相许。左右厢房的前半间是“火炉堂”,实际上就是厨房,但是比一般厨房的功能多,是冬天做饭、吃饭、待客的地方,中间有一个火塘,放有圆铁架,用于炊具,火塘旁边,放有水缸、饭桌、案板等。左右厢房上面有隔层,多做卧室。
粮仓一般建在屋外、村旁或者山野田间,用木板密封成堡垒型,用来存储稻谷和玉米等粮食。寮房一般用茅草搭建,多数在村寨旁边,存放物件和柴草等物品。
(二)油岭瑶寨吊脚楼构造特點
油岭瑶寨依其山势建有吊脚楼,一半地基平整土地,一半依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木柱支撑,架木铺板,与平整的地基形成一个平坦的整体,在此屋场地上建筑房屋。吊脚楼是瑶族比较原始的建筑,体现着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呈现了建筑生态美学。油岭吊脚楼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木构显得自然、淳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瑶族大山中遍布优质木材,木构体现瑶排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天人合一。瑶排的第一功能是居住,木材资源丰富,易于采集,砖才易于加工搬运。石头笨重,在手工时代采集搬运略显不合理。
小结
面对现代建筑“概念优先”的设计流程,传统的消失就不可避免,针对当前存在的地域性文化危机、环境保护、生态危机,引起我们对现代建筑的一些基本做法进行质疑和反思、变革。瑶排是传承与积淀瑶族建筑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虽受山地条件的现在,但有其灿烂的一面。粤北排瑶民居建筑蕴含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等生态文化特征。因此,加强对粤北排瑶民居的调查研究,以期对粤北排瑶民居保护和开发带来裨益,对促进广东省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