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园情境的玩具设计要素探析

2018-11-20汪婷曹静

设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幼儿园

汪婷 曹静

摘要:在幼儿园内使用的玩具,因其特殊的使用情境,可单独作为玩具类别下的一个分支。文章以幼儿园情境下用户与消费决策者的特殊需求为切入点,基于儿童心理学中认知与动作发展理论,确立设计的决策因素。并结合早期美学教育的理念,探讨幼儿园玩具设计的各项要素,为幼儿园玩具的有效设计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幼儿园 玩具设计

引言

针对学龄前儿童设计的玩具产品,因其用户和消费者的特殊性,使用户研究在玩具设计中的重要性较一般产品更为突出。能否满足学龄前儿童的各项需求,是此类玩具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能为用户研究开展提供良好条件。此外,幼儿园内的玩具还具有其特殊性。幼儿园玩具,即为各类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提供的,用于3-7岁学龄前儿童在园期间使用的主要教学设施。

从市场学角度,幼儿园玩具区别于普通玩具,其消费行为的发生,并非出自家长的个人决策,而是幼儿园针对儿童成长需求,有计划地进行统一采购。因此,幼儿园玩具是玩具产品中的一个细分市场。从设计事理学的角度,幼儿园为玩具的使用设定了特殊环境,与玩具使用者——幼儿,玩具分配者——幼儿教师,组成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幼儿园情境。在这一情境下,玩具产品的设计需遵循特殊的设计原则。

一、基于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决策因素

儿童通过对世界的不断认知,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与主体性人格。玩具在此过程中作为一种媒介,构建起儿童与世界的联系。幼儿园情境下的玩具,由于其消费决策权在园方,使用场所是幼儿园,因此其使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更强。区别于普通玩具,幼儿园玩具能跳脱用户个体偏好对设计的限制,更看重玩具对不同阶段儿童在认知方面的引导作用。

感知觉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始于感觉器官,通过视、听、味、嗅、触等感觉的产生,形成空间、时间等知觉。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感官发育的关键时期。若运用玩具对其进行感觉的系统训练,则会提高其应对不同刺激的感知力,促进大脑发育。著名的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就提倡运用玩具对幼儿进行各项感知训练。

玩具的色彩、材质、造型和功能,决定了所呈现的感官效果。玩具设计可通过对颜色、形状、纹理、光亮等元素,给予儿童视觉刺激;通过材质、肌理、体积、重量等元素,给予其肤觉刺激;通过声音和旋律给予听觉刺激。在玩具设计中,感官刺激的种类可根据需求相互组合,或向其他尚未涉及的感官领域进发,将其运用于玩具的研发。

感官刺激在玩具中表现的强度和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玩具效能的高低。但某些玩法单一的电动玩具,为吸引儿童采取高强度的感官刺激,使其長期注意于一些简单操作,无法获得更多的动作经验。因此,玩具设计应把握感官刺激的程度,不能一味追求刺激强度,或将多种感官刺激作强行堆砌。而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赋予玩具以适当的感官刺激,并通过增加玩具的可变性,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使高级神经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效能。

(如图1)的XyIoba melody Kit是一款音乐积木。该积木将弹珠轨道与发音片结合,通过轨道的自由拼搭,构建不同的乐曲。—首乐曲的成功搭建,是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的结果。这是以玩具的可变性,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典型案例。优秀的玩具设计能通过多项感官的调动与儿童进行充分互动,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记忆、注意、想象、语言、思维等其他方面的认知发展,以及儿童动作的发展。

二、基于儿童动作发展的设计因素

儿童动作的发展,以认知发展为基础,双方之间互为促进。感知觉的发展能激发儿童动作的发生,提高动作技能;同时,动作的经验使儿童获取更多的感知力,带动认知的整体发展。玩具可通过适当的感官刺激,有目的地引号儿童进行操作,从而促进其动作的发展。幼儿园内的运动玩具,对儿童的动作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设计此类玩具,可从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大肌肉动作)与精细动作发展(小肌肉动作)入手。

(一)促进粗大动作发展。粗大动作,即躯干和四肢的大肌肉动作。学龄前儿童粗大动作包括走、跑、跳、攀爬等移位动作;投掷、接、踢、击等操作性动作;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轴心动作等稳定性动作。粗大动作的发展,将影响儿童的身体器官、系统机能发育,以及感知觉的进一步发展。

此类玩具的研发可对应各类大肌肉动作展开,以训练儿童体能与运动技能为主,通过对儿童大肌肉运动的引导,提升其身体的灵活性、准确性,协调性。在玩具设计中充分运用感官刺激,是实现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

(如图2)是一款多媒体互动装置,它以丰富的视、触、听觉刺激,作为对动作的感官回馈,从而帮助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完善身体感知觉和动作功能。该装置表面由3D针织弹性织物组成,儿童可在内穿梭和攀爬,并根据儿童与织物间产生的接触面积和压力,提供相应的画面和声音。

通过感官刺激促进大肌肉动作的设计方式,不仅限于自闭症儿童,也同样适用于普通儿童。感觉统合玩具就采用了相同的方式,通过为儿童提供感官体验丰富的环境,训练其身体动作与大脑的协调性,从而有效防止儿童感统失调的发生。

(二)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精细动作,即手部的小肌肉动作。手眼协调是人在视觉配合下,手部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儿童早期的手眼协调能力,对其认知能力与自理能力发展起重要作用。玩具是训练学龄前儿童精细动作的重要工具。此类玩具的设计需注重以下两点:

1.发展精细触觉:手是儿童早期的—项重要认识器官。要发展儿童的精细动作,首先要提升其手部的精细触觉。这就需要玩具具备某些鲜明的物理属性,如选择能突出质感、重量、温度、弹性等触觉感知的材料;在玩具表面制造不同深浅、形状的凹凸纹理。儿童在操作玩具过程中,精细触觉经验被不断积累,使触觉感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继而促进其了精细动作的发展。(如图3)是一款球形软积木。低密度的软木材料,赋予积木在肌理、重量、质感方面不同于普通木材的物理属性,有利于精细触觉与视觉的协同发展。

2.提高可操作性:玩具的可操作性,是促进手眼协调发展的关键。要实现玩具的可操作性,就要求玩具具备低结构性质。低结构玩具的特点是模块化、半成品化。此类玩具不是完整的、不可变的,而是没有标准形态的模块化玩具。儿童可自由拼搭组合。在不断拆装的过程中,锻炼小肌肉力量,学习手的控制技巧,在发展精细动作的同时,也促进了空间知觉与创造力的发展。

三、融入早期美学教育的设计理念

儿童早期的感官教育,是形成其对艺术作品判断和对所见事物作出评价的基础。儿童感官的敏锐度,直接影响其美学感知的能力。艺术使儿童以新的方式观察、了解事物。以艺术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感知训练,能使其获取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玩具是学龄前儿童接受美学教育的良好载体。设计以早期美学教育为理念的玩具,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提升艺术化形象。为引起儿童兴趣,玩具外观的设计需符合儿童喜好,但更应做好适度的把控。玩具是儿童进行美学感知的重要对象,其所传达的视觉形象,将对儿童的审美水平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玩具外观设计不能一味地迎合儿童的偏好,而应该通过设计引导其获取良好的审美感知。

1.感官体验的角度:运用点、线、面的构成元素,对玩具的形状、肌理、色彩、明暗,以及平面与立体的空间关系,进行整合设计。在“强调”部分表达的同时,兼顾其与各元素间的平衡、统一,从而在视觉上达到整体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此外,还可通过材质的选择与搭配,营造强烈或微妙的视、触觉体验。(如图4)为德国经典玩具Naef,一个运用包豪斯设计美学,将感官体验发挥到极致的品牌。

2.思维形象的角度: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不具备逻辑抽象性。玩具造型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思维形象,但不宜过于具象。玩具的形态应该是对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设计者需提取事物的基本特征,以抽象的手法表現真实世界的形态。这能促使儿童对周围事物产生联系和联想,并采用视觉形象的方式思考,为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抽象的,简约的外观,也同时向幼儿传递着现代极简风格的审美眼光。

(二)拓展艺术创造功能。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他们需要一个能体现其个人想法的非语言交流形式,来展示其创造性。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具有传达视觉表现的欲望,绘画(涂鸦)、造型(泥塑、折纸)、构建(搭积木)使其视觉表达的方式。

与儿童的高度亲密性,使玩具成为儿童进行艺术创造的绝佳对象。将玩具赋予艺术创造功能,能满足儿童对视觉表达的需求,促进其创造力、想象力发展。拓展玩具的艺术创造功能,需赋予玩具以较高的可塑性与可变性。

可塑性是指此类玩具需具备半成品特性,使儿童能对玩具做自主性的视觉加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形象。可变性是指,此类玩具在成为一种造型后,可恢复原状,无限次地进行不同的艺术创造。要实现玩具的这项功能,关键在于高可塑性、可变性材质的选择,如:纸板、涂鸦贴纸、磁贴、软泥等。材料的运用和创新,是此类玩具设计的重要突破口。而儿童对玩具视觉造型的参与程度,则是评判玩具艺术创造价值的标准。

(如图5)是TechnologyWill Save us公司推出的编程玩具“DoughUniverse”。不同于一般的编程玩具,“Dough Universe”创造性地将游戏面团加入到编程组建中。该玩具鼓励儿童通DIY面团,配合智能控制器,与应用程序,制作各种声光电的动态装置,从而创造出能动起来的生物、机器及乐器。儿童在参与玩具视觉创造的同时,还实现了对声音和动态效果的设计。该设计体现了玩具在艺术化创造功能拓展方面极高的潜能和前景。

结语

针对幼儿园情境设计的玩具,主要以满足学龄前儿童认知发展需要为目的。在设计过程中,应兼顾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早期艺术教育与产品设计各学科的专业知识。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是儿童进行一切认知行为的基础,是儿童动作发展,以及美学感知力、艺术创造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幼儿园情境下的玩具设计,应以儿童的感知觉发展为决策因素。同时,儿童动作发展与早期美学教育,也是设计幼儿园玩具需要关注的方面。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