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玻璃装饰艺术中的“器”到“空”的演变

2018-11-20王云佃

设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抒情

王云佃

摘要:传统玻璃大多以“器”的形式服务于贵族和宗教,倡导手工艺之美,现当代玻璃艺术区别于传统玻璃艺术,不单纯是“器用”亦是“抒情”,现当代玻璃艺术中“空”即是“白”亦是“虚无”。文章基于艺术语境的时代发展通过对传统玻璃的“器用”以及现当代玻璃艺术中的“空寂”的美学的阐释,指出玻璃艺术中的“空”不是无,而是形态与意境的统一。玻璃艺术品中的“空”的意蕴美,不能脱离艺术的本体来研究,艺术家运用留白、抽象、重复叠加等手法来产生某种意境,这对中国现当代玻璃艺术未来的审美及价值观有不可或缺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传统玻璃 器用 现当代玻璃 空 抒情

引言

今年10月13日-27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云间美术馆以芬兰女人的故事为主题展示了Ritva Liisa瑞丽莎女士玻璃艺术作品。玻璃艺术已经悄然无息地进入了当代艺术风潮。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当代玻璃艺术设计的“空寂”亦或是“留白”已然成为继传统玻璃的“审美”与“器用”之后又一重要的精神需求而被众多人关注。工业革命以前,传统玻璃艺术造价昂贵,大多单纯以“器”的形式服务于贵族和宗教,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玻璃艺术经历了两次艺术变革,提倡手工艺,反对量产,注重自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摒弃传统观念,精神世界得以释放,此时旧的规则已被打破,新的观念影响着玻璃艺术的演变。

而21世纪全球多元化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越来越无国界。当下“虚无”主义越来越受到国际艺术策展人以及设计师艺术家的青睐。2017年5月1 3号比利时艺术品收藏家阿克塞尔.伍德特(AxelVervoordt)在福图尼宫进行了一场以“直觉力”为主题的展览,“这是对空虚的普遍性和哲学性进行的开放式探索。”,而日本设计师研元哉赋予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是“空”。他在《白》一书中写到“我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作‘白的实体,以找到由人们自身文化设定的那些感觉之源”。“白”即“空”亦是“虚无”,用玻璃艺术体现“空”是最直接不过了,玻璃具有“通透”、“空白”、“虚幻”、“无形”的特质,正映衬了中国古人说的“大音稀生,大象无形”。文章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玻璃艺术语言的直观或抽象意境的阐述,而同时亦进一步地讨论了玻璃艺术的前世今生,玻璃艺术如何在现当代艺术语境下进行着演化。或许,当下的“虚无”主义审美哲学观能映射出这一现象的前因后果。

一、传统玻璃艺术的“器”

玻璃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当时的玻璃器皿成型方法有三种——“型芯法”、“镶嵌法”、“铸造法”。早期的玻璃服务于贵族和宗教。(如图1)是古希腊时期盛香膏用的雪花石膏瓶,(Alabastron,也称作Alabaster)“Alabaster这个词最早只出现在新约中,是指用来盛装“极贵的香膏”的雪花石膏制的瓶子,”现存于以色列美术馆,生产于公元前4-3世纪,采用“型芯法”制作,玻璃的颜色呈深蓝色,粗糙不透明,器皿表面以抽象彩色波浪纹装饰。(如图2)“有足的马赛克玻璃”(Mosaic Glass Footed Bowl)它是公元1世纪富有的古罗马奢侈的餐具的典型代表。作品采用了马赛克成型法,此工艺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密集的人力劳动。首先把彩色的玻璃棒融合在一起,产生彩色花卉或者小圆盘的横截面,然后玻璃制造者把它切割成圆盘或者碎片,排列在分成两半的磨具底部,经过高温加热,玻璃盘熔化而连接在一起最终冷却后脱离模具就形成表面粗糙的玻璃器皿。

这个时期玻璃表面大都粗糙,折射率差,透明度低,直至吹制玻璃的出现,这一问题才得到改善。

19世界下半叶,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源于英国的因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如图3)是波士顿夹层玻璃公司1830-1840年运用羽毛元素作为装饰以玻璃压制法成型的高脚果盘。该公司成立于1826年并于1 888年关闭。他是最早一批出现压制玻璃的公司之一。这一时期的玻璃制品形状大多以圆形或半圆形的酒杯,高脚杯等器皿形式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及美国掀起了—场“装饰艺术”运动,称为新艺术运动。完全抛弃传统的装饰手法,彻底走向了自然形态的“曲线风格”。其风格特征是,自然元素经过高度提炼运用到玻璃艺术创作中,比如,植物,花卉,昆虫等。(如图4)的花瓶,路易·蒂凡尼(L0uis Comfort Tiffany)创作于1907年,该创作造型极简概括,形态自然优美。“20世纪初叶源自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Craftsmovement;)也影响到了美国,一时间,贴近自然,注重手工艺,反对量产成为风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功能主义基于欧洲早期的包豪斯领袖人物流落到美国后对其艺术教育的影响,以及当时的消费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历史背景,快速稳固的发展起来,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手工艺,而提倡廉价的机器大批量生产。20世纪60年代,玻璃工作室运动使玻璃走进了艺术家的工作室,出现了多元化,以及大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并不是单纯地研究技法,更多的是通过玻璃艺术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

二、现当代艺术语境下玻璃艺术的“空”

(一)现当代的艺术语境

21世纪以来,现当代艺术语境呈现多元化,无国界的趋势。“玻璃艺术再也不是贵族的奢侈品,再也不是西方人的专利,玻璃艺术正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国的玻璃艺术审美开始适度减去传统装饰,并借鉴西方的玻璃艺术审美观念,深受西方的,极简主义,抽象主义,观念艺术,当代艺术以及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艺术家的精神意识得以解放,基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索玻璃艺术更深层次的奥义。而诸如西方艺术的极简、抽象、观念等艺术思潮其特征是自我情感的宣泄以及探索生命的本真,而这离不开哲学二元论范畴中的“意识”与“存在”。当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利用玻璃这种特殊的材质来研究光影交錯的空间,以此来营造“空寂”的意蕴美,进而表达一种思想,亦或一种哲学观念。

维基百科中对“空”的解释有三个意思,分别是:天、天际;虚无所有;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那么我们可以把“空”理解为玻璃艺术中的无限的空间;隐形的白;不以实体而存在的纯粹的意识。而佛教《心经》的“色空相即”理论,色即空,空即色。“‘空,并非指‘无,而是包含‘有和‘无两层意思。”玻璃艺术的美学特征与其有相似之处。

(二)玻璃材料的“隐身”特质

日本现代玻璃艺术家家住敏男(Toshio lezumi),(如图5)中作品静穆神秘,宁静悠远,若隐若现,他的作品采用层压玻璃片黏合技术,以及石雕与传统玻璃加工技术相结合直接雕刻玻璃,他致力于探索光线在空间内部穿透和折射产生复杂的光影效果。玻璃本身就具有“隐形”的特质,不同于其他的材料,玻璃本身的无形,无色,通透的特性很容易让人忽视它本身的存在。“他作品的完成是由经过适当加工处理的集合的玻璃以及参观者共同实现的。”Aki Morita利用“现象学理论”对Toshio lezum咱勺作品的“深度(depth)”分析提出“深度在玻璃艺术中是一种现象”,正因为Toshio lezumi发现了玻璃材料的存在与外观相分离的特质,他的作品很自然地显示出了更深层次的“现象”特征,即“空寂美”。

玻璃的本身通透的隐形特质,在光线的反射与折射下,容易产生一种“空”的空寂美,正因为这种“空”作用于环境以及观者而产生某种情感,而后反作用于作品本身,使作品形神具备而实现作品的完整。

(三)玻璃艺术中的“无限”空间

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家韩熙,无论他早期的绘画性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中的概念性,符号,故事性的体现,都传达出了某种意境,或孤独,或欢畅,亦或静谧。经过观察分析考证得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把中国画中的留白手法运用到玻璃创作中,达到一种空山悠远的意境美。其二,运用有透视规则的重复的几何造型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无限”的空间,传达出一种孤独静谧的意境。

1.“留白”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中国画中亦讲究“知黑守白”,运用留白达到孤独的空寂之美。(如图6)《孤山独悟》,采用了中国画中留白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使绘画性得以在立体玻璃中体现。“我对国画很感兴趣,常常感慨笔墨虽小,自然非常大,人与宇宙的种种,也是我在寻觅的一种思想,一种自我”。

2.透视的规则的重复的几何

他名为《透视》和《可现的世界》中,利用透视的科学原理,在玻璃有限的体积中增加强调了空间,使玻璃材料的颜色在光的折射下层次更加丰富,给人一种神秘感。

(1)“重复”,光在形体的内部穿梭折射产生一些奇妙的光影现象,而重复的形态空间给了光线变换的可控性,视觉上形成了装饰的线面的元素。

(2)“线,是人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化身,”面和体的重复,产生一种虚幻的,缥缈的意境。

(3)“抽象极简几何”削弱了装饰性,抽象几何并不是冷抽象,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通过提炼后会通过极简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我们通常追求的简约化、抽象化、精粹化实际上是在表现技巧上追求精神化”。”其作品中纯粹的几何立体结构重组后,经过光的折射营造了一种无限的“虚无”空间。

(4)“颜色的轻重”,美国当代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鲁墨说,“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情感,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由于玻璃材料的特性,玻璃的颜色会不同于绘画色彩,颜色的深浅直接传达出一种轻重感,蓝色、白色,之轻传达的浩瀚无限,与深色的重形成的神秘静穆形成鲜明对比。

(5)“比例”创作者通过缩小人物的比例的设计,以人物之渺小凸显出宇宙之大,浩瀚虚无,以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以上种种造型方法营造出了作品本体的之外的“无限”空间。给人意识中一种无限,浩瀚的精神游离(如图7、8、9、10)。

(四)玻璃艺术的隐喻与象征

丹麦的玻璃艺术家Lene Bodker,致力于探索材料的特性和表达,运用玻璃铸造,吹制等技法,结合吕、铅、混凝土等材料,以玻璃雕塑造型为载体通过光、影、三维空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冲突或对比的视觉美感,营造出干净、纯粹、神秘、安静,亦或是诉说的审美效果。她的作品以信任、哺乳、形成、和谐、生动的、你还活着、盖亚(希腊神话的大地女神)等主题命名。她说“我的创作灵感来源自于建筑,感受,自然和感官体验,我想积累和创造宁静,超越,征服,我相信那是可能的”。她的作品探讨了生命的本真意义,以人足与仙人掌的结合,女性的乳房重复叠加,蛇的自由盘蜒的形态,以及树的抽象几何与有机形态,引起观者对生命的深思。

Belinda cannone评论说“玻璃形成了形状,它通过载光的能力赋予了物质生命,它在物质与非物质即有形的和精神的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西方世界主导的二元,长期的身体与灵魂分离的规则,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点。”

古老的希腊神话伊甸园的启示在她的作品中以隐喻象征的手法得以表达。“禁果”带来了羞耻心,欲望,爱与神秘,打破了思维的束缚,人性本真才得以体现。

三、现当代玻璃艺术中“空”的虚无审美的研究意义。

“空”的审美哲学所包含的东方禅意与静谧悠远的文化特征,与玻璃艺术神秘通透的特性相契合。“空”的审美哲学应用于玻璃艺术创作中,能够更好地使中国玻璃艺术在现当代玻璃艺术发展风潮中展现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什么是现当代玻璃艺术?

“现代玻璃艺术体现的是当今时代的文化象征,审美观念及思维方式,其内涵及外延与传统工艺美术所涵盖的内容有根本的差异。它与传统虽有着技术操作上的联系,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玻璃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把自然形态与精神意识紧密联系起来,艺术家抛却其复杂的功能,装饰的效果,利用抽象极简的几何形态亦或是自然的有机形态力求纯粹,探讨生命的深度与维度,人性的本真,怀疑,欲望,内疚,恐惧等意识感官得以体现,从而在视觉上又使观者产生某种认识,从而升华成为一种新的情感。以此來实现艺术与生活的高度融合。观者积极参与进来,艺术创作不再是“个性”而是“共性”。

(二)“空”的虚无审美对我国现当代玻璃艺术创作的影响

我国现当代艺术家以玻璃艺术为载体,适度去装饰,利用抽象几何或自然有机形态的艺术形式融合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自然,生命,人的元素,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致和人文理念。一方面,为传统到当代的演变提供了可能性。玻璃艺术在现当代全球经济共同体下大多呈现以“抒情”为主的创作趋势,而“空”的审美哲学正是来源于古老的东方文化,并且符合现当代玻璃艺术的适度去装饰的审美而纯粹表达内心精神世界的原则,为我国玻璃艺术从传统走向现当代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拓展了玻璃艺术创作的空间与维度。打破了传统玻璃艺术品仅局限于功能与装饰的观念,更可能地为精神意识或者哲学观念的表达提供载体,此外,亦是对生命本真的探索,尼采的《意志与权力》和叔本华的《生存空虚说》等提出生命的意志的自由观点以及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虚无生命哲学,都探究了生命的本质,现象,意识以及存在的哲学原理。而玻璃材料营造的特殊光影空间为生命哲学的表达提供了契合的载体。

(三)“空”的虛无审美研究的价值

1.以新的角度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完善的中国哲学体系如老子、庄子、孔孟的哲学学说,以及《山海经》里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古老的神话传说,除此之外,不仅有韵律优美的《诗经》和《离骚》还有诸如《考工记》《天工开物》等工业手工艺美术文献。而当今世界已经呈现出创新,多元的发展趋势,设计越来越无国界。如何让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成为了着重解决的问题。“‘创意2030高峰论坛重要板块‘创意2030研讨会上就促进多样的文化和发展道路提高各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对于文化,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福祉和社会凝聚力之间的关系的开展研讨,”而玻璃艺术中“空”的虚无审美的研究,立足于精神意识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剖析和阐释,如此,为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能性。

2.促进了新旧观念的和谐统一

探究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观念以及审美特征的内在规律对发现玻璃艺术演变的前因后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意识观念中素来讲究“天人合一”道出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与现当代艺术语境下,玻璃艺术中的“空寂”审美特征并行不悖。中国传统绘画向来主张“以形写神”,通过艺术形态语言,材料的再组合,营造出意境悠远的氛围感染观众反作用于艺术品本身从而实现艺术品的形神具备的完整性。这对现当代玻璃艺术中中国传统民族性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以“抒情”为主的表达手法是现当代玻璃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这对推崇中国千百年传承的民族性的文化,审美,价值观提供了契机。然而中国的现当代玻璃工艺技术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探究还不够完善,需要在新的艺术时代语境下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实现传统到现当代的演变。“空”的审美哲学可以作为艺术家的灵感源泉和审美导向,提炼出基于艺术家感官感受的形态元素,依托于新兴的科学技术材料以及创作手法的发展,赋予作品独特的中华之魅力,使其在全球的多元艺术文化背景下灼灼其华。

猜你喜欢

抒情
在文字中注入真挚情感
会抒情的灰绿
学诗1
学会抒情
约会
人教版七下第二单元写作·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谈谈作文中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