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时12年高海拔雪域追光

2018-11-20

摄影之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布达拉宫雪域云层

摄影师吕宇理

1966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西藏摄影家协会理事。

因一次旅行与西藏结缘,怀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摄影师吕宇理开始了雪域摄影。他记录下了许多关于西藏的风土人情,其中最有趣的是他追逐过的闪电。

时光回溯到1984年,那年吕宇理18岁,父亲送了他一台照相机,那时他正好学习设计,也需要图片帮助留存一些灵感。20岁的暑假,吕宇理背著两台相机,揣着300元人民币和一叠全国粮票从湖南出发,准备进藏区看看,而这一趟40天的旅行,将西藏这片充满灵性的雪域高原深深地耕植在他心中。而当时内地对于少数民族的题材很少见,于是这颗种子在他心中深深埋下……

终于在2006年,出于对西藏和对摄影的热爱,吕宇理决定移居。在接下来的12年里,他开着越野车在西藏行走了30多万公里,深入过西藏所有的地区。他记录摄人魂魄的自然风光,也记录西藏的人文风情,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每年夏天的闪电。夏天,拉萨进入雷雨季节,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这也是雨水充沛,农作物丰收的好兆头。一次偶然,吕宇理正好拍到一道闪电出现在布达拉宫的上方,本不觉得稀奇,但意外的是由于信仰差异,当地人很喜欢,尤其是喇嘛。于是吕宇理将这张照片赠予喇嘛,并开始琢磨起这件事。

2007年,吕宇理开始潜心研究闪电的形成与规律,并尝试将闪电与他所想拍摄的题材相结合。最开始是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这样标志性的建筑。但想要获得一张满意的照片非常难,首先需要观察哪个方向的闪电才能和景物完美结合,再者每次闪电的方向与位置都会受到风向和云层所在位置的影响,想要闪电正好出现在景物的上空,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运气。吕宇理曾拍过一张自己很满意的照片——在布达拉宫红山上的唐东杰布与闪电结合的画面。这个画面其实早在他脑海中形成,但总也等不来合适的闪电。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等不到闪电的时间里,吕宇理会不断地观察、设想他所希望拍到的景物与闪电在画面中的结合场景,并留意天气状况,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便会背上相机去一早就找好的地方守着。也记不清是几年后,他终于等到了闪电与唐东杰布的照片。

除了拍地标,吕宇理还会将闪电与藏族人心目中的圣山圣水相结合,因为闪电的时间难以捉摸,所以半夜说走就走的情况也很多,有时夫人也会陪同前往。为了更加投入地拍摄西藏,2006年时吕宇理专门请了一个藏族小伙当司机。有时拍摄的过程很漫长,怕他无聊,吕宇理索性给他买了个傻瓜机,让他拍着玩。而这么多年过去,吕宇理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追逐闪电的摄影师”,这个小伙在他的影响下也成长为一名多次获得摄影大奖的少数民族摄影师,这对于吕宇理来说也是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另一种成就感。

吕宇理拍摄闪电经验分享

避免在云层下方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野外时要避免在云层下方,这样既拍不到想要的画面,又增加自身的危险性。尽量找地方躲避,找不到地方时,也可以在有绝缘防护的越野车内等待。

在心中预设画面

你无法预料闪电何时会来,但可以预想如何进行构图。平时可以多观察你想要拍摄的景物如何与闪电结合,等到有条件时,才能快速做出去哪里拍的决定,得到理想的作品。

预判闪电位置

云跟着风走,云所在位置就是闪电的位置。吕宇理有个经验:风量等同的情况下,第一次闪电和第二次闪电时间间隔略等于第三次的时长。但风量加大,闪电的频率会加快,反之亦然。

开启连拍

在野外,夜晚捕捉闪电要容易很多,因为可以长时间曝光。但在有光线影响的城市或是白天,快门开启时间不能太长,这时在闪电快要来临时,开启连拍模式,以量取胜。

猜你喜欢

布达拉宫雪域云层
布达拉宫
雪域家园
布达拉宫
雪域高原长歌行
乌云为什么是黑色的
雪域高原
布达拉宫
乘坐飞机
雪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