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的评估方法浅探

2018-11-20曹琳颖

消费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理指标心理干预量表

曹琳颖

摘要:长期以來对于心理干预的评估多采用量表测评的主观评价,而恰恰是主观评价造成大众对于心理干预是否有效而存疑,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衍生出来多种测量生理指标的仪器,而这些仪器在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使得心理干预的评估走向客观化和可视化。文章就心理干预的几种评估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比较其优劣,并总结关于心理干预评估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心理干预 评估 量表 生理指标 脑机制

引言

心理干预是目前调节都市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心理干预也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而在目前社会上应用最广的还是心理干预中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但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治疗,对于前期所要咨询的问题或后期的干预结果,都需要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估,从而推断干预的进程。这就涉及到心理干预的评估。

长期以来,对于心理干预的效果社会人士普遍都有存疑,究其原因还是心理干预并非药物治疗看得见摸得着,而其评估手段也主要依赖患者的主述、周围人士的评价,咨询师的判断,故而影响了心理干预的可信度。那么探索新的、更为精确的心理干预的评估手段就充满了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会对目前采用的心理干预的评估方式进行一定的介绍,分析它们的优势与缺点,探索它们的适用范围与情境,对于未来心理干预评估方式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通过对现有评估方式的系统梳理,分析出现有评估方式中的不足,为心理干预评估方式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部分思路和建议。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归纳,本文将心理干预的评估方式分为如下类别:(1)量表评估;(2)生理指标观测;(3)脑机制层面的评估。

一、量表评估

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分为医疗、教育、社会3种机构运营模式。然而在这三种模式的心理干预中,运用最多的评估手段仍然是量表测评,而所谓量表测评则是依据来访者的问题或者咨询师的判断选定适合的量表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评估,将其作为干预效果以及干预进程的依据。量表测评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无创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有研究表明在医疗模式干预的文献研究中量表评估的应用达到22.97%,而常用的量表有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除了应用人群的广泛,所能测查的范围也十分广泛,目前涉及心理量表的论文共归结为十一种主要类别:情绪、人格、归因、心理健康、智力、气质、应激、人际关系、自信、运动表象、注意力,故而不难看出,量表所能测查的角度也非常得全面。因此,量表作为常用的评估工具其优势非常得明显,但作为长久以来的评估工具,其仍然存在许多缺点,首先量表因其测量信效度的考量,其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年龄限制;其次量表的评分只能大概估计个体目前的状况,并不十分精确,其评分层级之间跨度过大,对于不同个体程度轻重的评估不能有精确的判断;量表最大的缺陷还是在于所有的评价都是基于个体主观体验,无法提供客观的依据,所以在当下,对于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估,仅仅采用量表作为依据就显得轻薄而不十分可靠了。

二、生理指标观测

通常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对个体的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朝着预期的目标逐步发生改变的过程。但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干预处理的主要问题多为情绪上的问题,然而,研究表明在情绪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过程中,伴随心理体验的生理活动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之为情绪心理反应。因此基于上述的逻辑,心理干预对于个体造成的改变就可以用生理指标进行评估。心理学研究中对于生理指标的选用多为皮肤电阻、血压、脉搏、肌电、呼吸、皮温等,这些指标对于情绪变化的反应通常比较灵敏。研究指出,当机体处于紧张或恐惧情绪时,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在交感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机体会激活运动机能表现为瞳孔扩大、出汗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当个体情绪发生改变时,机体表现也会出现相对应的变化,从而引发监测指标的改变。故此选用上述的生理指标对个体的心理干预情况进行评估是非常科学并且精准的。选用生理指标作为心理干预的评估依据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准确地评估个体当下的情绪状态,而且能够实时观测心理干预对患者情绪上引发的改变,甚至可以得出是干预者什么样的话语引发个体发生好的改变;同时以生理指标作为依据显得更为客观,更能够让大众信服;然而采用生理指标作为评估手段亦有其短处,由于生理指标的观测需要仪器设备的连接,这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个体的紧张不安,对于心理干预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除此之外对于仪器的操作也不如量表评估来得简便。

三、脑机制层面的评估

心理干预或许是帮助个体达成目标,也可能是改善个体目前的情境,又或者是改善个体的情绪,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基于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结构协同活动的结果。比如情绪的改变主要依赖于下丘脑、扣带回、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和颞叶内侧皮层等。既然心理干预的作用最终还是因为对大脑活动产生影响而引发的一系列改变,那么心理干预的作用机制就可以通过对脑成像的研究而得到解答。有学者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研究心理干预中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于成人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作用,结果表明CBT干预使得ADHD患者额-顶叶网络以及小脑的区域功能连通性增加,而CBT的这一效果与药物对于ADHD患者的作用相似,因而得出了CBT疗法作用于ADHD患者的部分脑机制。J.David Creswell等人的研究发现正念冥想训练增加了求职失败者左后侧扣带回皮层的区域功能连通性,降低了个体的心理压力。另也有诸多文献表明心理干预技术诸如认知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等作用于强迫症、疼痛等病症的脑机制,虽然关于心理干预作用于个体的脑机制研究还比较少,但目前有的研究还是能提示我们,心理干预作用于个体是有其特定的脑机制的,心理干预对于个体的作用是客观科学的。尽管由于成本、操作等的限制,目前用脑成像技术对于心理干预进行评估的应用还不常见,但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还是为此提供了可靠的发展前景。

四、小结

从上述的综述中不难看出,对于心理干预的评估正在从量表测评的主观层面往生理测量的客观层面发展,虽然就目前情况来看使用较多的、较为简便的依旧是量表评估,生理层面的评估和脑机制的研究由于设备、技术等原因的限制在社会上还鲜有采用,但是生理指标的测评在医院范围内和实验室条件下已经蓬勃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是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

随着研究的推进,未来对于心理干预的评估可能不单单只是选用某一生理指标或者纯粹的量表评估作为依据,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许是依据不同病症选用相对应的量表和适当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相互应证,并探索其脑机制层面的问题,使得心理干预的评估更加准确全面,所采取的心理干预更加具有针对性。

猜你喜欢

生理指标心理干预量表
烯效唑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
不同香樟品系嫁接苗的生理指标测定
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数据的分析及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