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压缩天然气管理中的应用

2018-11-20章炜

消费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建议安全隐患

章炜

摘要:压缩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压缩天然气的安全隐患,以及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压缩天然气安全管理及相关实施建议。

关键词:压缩天然气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隐患 实施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高效又经济实用的新能源,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能源的一种常用供应方式,正不断被社会认可和推广使用。然而,天然气中含有高浓度的甲烷,具备较高的火灾危险等级,最小点火能量仅0.28 ml,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出现爆炸事件,而且具有较强的火灾扩散能力,会迅速蔓延,造成极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做好压缩天然气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压缩天然气安全生产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压缩天然气生产与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一)天然气泄漏隐患

处于高压压缩状态的压缩天然气,存在较高的泄漏风险。任何设备出现损坏或者操作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天然气泄漏,引发火灾。对于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而言,由于具体设备工艺都处于高压状态,气体的外泄更会出现于诸多情况,例如压缩机、管道焊缝、回收罐、气瓶、干燥设备、阀门、气体过滤罐等都是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中最常发生天然气泄漏的地方。这些设备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需定期维护,及时检修,否则极易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高压运输隐患

为方便天然气储存运输,往往会将其先压缩成液体。通常情况下,需要压缩到25MPa以下,才能将天然气由气态压缩到液态。为此,不管是管道运输还是储运设备运输,都须保持全程高压状态,当压缩天然气的压力超出储存设备、运输设备承压阈值的时候,很有可能造成局部破裂。这对管道和储运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管道腐蚀、泄漏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尤其是对于使用车辆运输的天然气,在运输过程中,任何泄漏问题和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引发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三)违规操作隐患

据报道,高危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压缩天然气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自行上岗,很容易出现违规操作,引发事故危害。操作人员不熟练的操作技能,薄弱的安全意识和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会进一步提高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事故预防和施救效率,造成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周边潜在隐患

新能源汽车的燃料是目前压缩天然气应用的最主要用途之一,方便快捷的压缩天然气获取方式既是实现新能源汽车普及化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压缩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为方便消费者使用,往往将压缩天然气加气子站建在车流量密集,生活集中的地方。但這些地方往往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不确定因素,例如烟头、车辆点火设备、机电火花,撞击等都是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的导火索。

二、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现状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汽车用燃料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产业划分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155号》文件要求指出,压缩天然气属于危险化学品,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安全监督管理,同时也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纳入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范畴。

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2000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2004年,出台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正式开展了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2005年,发布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全国多地开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2009年,《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的颁布,进一步细化了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作业行为和相关要求。之后,《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等的相继出台,逐步完善了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促进了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普及和推广。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得到了深度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2008-201O年全国安全生产(主要工业领域)标准化发展规划》中,从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等5个方面针对危险化学品领域中的3个二级类别、11个三级类别、11个四级类别出台了相关标准,大大降低了危化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为危化品企业的生产安全和操作员工的人生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关键性问题,直接影响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和成效。在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现阶段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既存在标准覆盖领域不全,又存在标准内容交叉重复,主管部门多重管理的问题。已有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尚未覆盖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于新兴行业和领域,很多标准尚未涉及,这十分不利于主管部门的引导监管;此外,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分行业管理体制,各有关主管部门制定自己的安全生产标准,导致有关行业存在多种标准,标准之间存在内容重复交叉等问题。例如,目前针对危化品企业存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基础管理考核体系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针对某项指标也存在重复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等问题。与此同时,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贯力度和对标准化实施状况的监管力度和反馈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企业落实方面,由于企业的管理层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尚未意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产生一系列操作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的为赶工期、赶进度简化票证办理或无票安排作业,严重违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17-2014中要求的八大特殊作业必须履行票证办理手续的要求;有的直接套用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方式,针对性差,可操作性差,与实际管理脱节;有的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重于形式,被动应付,只有记录,没有内容,或记录不详细、不规范;有的基础设施较差,生产设备陈旧、技术相对落后,未按要求按期检验“安全阀”等设备安全附件;操作员工也存在违规操作、规章指挥现象,操作技能不熟练,又存侥幸心理,发生事故后,缺乏应急处理能力,这都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安全隐患。

三、压缩天然气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建议

(一)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压缩天然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更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政策调研,优化和细化各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鼓励和制约措施,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全过程监督管理,对未按要求办理票证、未开展安全自查,使用未登记、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设备等的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加大标准宣贯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氛围,建立标准化实施意见反馈机制,收集标准贯彻执行情况和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疑问,为标准化体系的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依据。

(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促进企业自查自纠

企业要严格遵守生产许可和检验检测制度,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压缩天然气生产经营过程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照相关规定要求,建立完善的压缩天然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并落实岗位责任、工程建设、使用登记、操作规程、巡检维护、定期检验、隐患治理、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与教育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設置安全生产标准化小组,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和考核评价工作,重点做好对天然气泄漏、高压运输、周边火源、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和重要的设备设施的检验工作,避免存在安全管理“盲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做好分析总结教育,防微杜渐,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教育,提升人员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企业要将安全工作放在日常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安全会议、企业报刊、电视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全体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主体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压缩天然气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针对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开展系统而又有侧重的安全管理知识、实践经验和理论技术的培训指导,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管能力和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技能,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压缩天然气因其优质、高效、环保的属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实现压缩天然气的安全生产管理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压缩天然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既是国家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压缩天然气企业只有做好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压缩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建议安全隐患
关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课程改革及实施的建议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及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实施模式分析
浅析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新形势下碧流河水库安全工作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