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018-11-20牛淑彦
牛淑彦
摘要:作为我国政府部门的辅助机构之一。事业单位的建立是以非盈利为基础的。它归属于社会职能部门。在当今市场经济繁荣昌盛的大环境下。事业单位要逐步适应市场与经济的变化。于是。在各项经济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中。纷纷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求体现自身在活动中的价值。但是当下的事业单位在内部财务控制和财务岗位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些问题急需强有力的措施去解决。本文从现今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出发。详细的阐述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财务内控 内控制度
一、内部控制简介
通常我们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是单位为了加强内部的管理所实施的相关规定条例。根据内部控制的简要内容可以得出结论:内部控制的主体对象是单位的全体人员,也就是单位内部的全体员工;内部控制的实行目的是单位的经营手段及策略遵守法律规定,其财产所有权得到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有效,能够如实反映单位的经营状况,合理预防单位的管理风险并将风险降到最小;在单位中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是严格要求人员遵守建立的法律条例,进行遵守情况的监督,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是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是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因素之一,具体如下:其中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的实施手段,健全其控制模式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的落实及高效利用,使得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都能得到保障,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源利用率,杜绝资源浪费现象,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能夠严于律己,避免了渎职现象的发生,使得事业单位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快速发展。
二、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与单位发展目标相统一。首先,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务必要加强对目标的遵循,将规章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最佳,真正体现它的存在价值,与此同时,更加明确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内部控制的目的更加明确,意义更加清晰,规范更加普及,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的形成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制度的创建与实施既是对内部员工的约束与限制,又能够与单位的经营目标高度统一,进而更好的让财务管理发挥效果。所以来说,对于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之一就是内部控制制度。
另外,在促进工作流程方面,内部控制制度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作流程的制定要求是要与单位的经营管理保持高度统一,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行,同时达到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相反,实现对于内部控制与经营目标的统一,也是落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保障。
(二)切实落实内部会计制度工作。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中,内部会计制度的落实会直接影响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所以财务部门也是会计制度实施的主体对象。因此,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应当对内部会计制度予以高度重视,确保整体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高效运行。
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特性,并且熟悉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积极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内部会计控制,同时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工作表现形式。事业单位实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帮助其监督内部的财务管理状况和水平,进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其次,在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是其主要的工作内容。结合事业单位的经营特点,会计核算制度的合理控制直接决定了单位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运营效益,所以,要实现精准的掌控单位的经营效益,必须对会计核算数据进行掌握,并准确推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需要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数据的精准无误,优化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对财务内控意识理解不到位。相应的规范条例将单位负责人确立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且保证其有效实施的主要负责人。内部控制建设可形容为“一把手”工程,单位负责人也就是内部控制责任人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总体管理水平。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就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及培养,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内控意识的理解程度以及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及其工作的效率。另外,众多事业单位人员财务人员是影响内部控制的唯一条件。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具备了完善且成熟的财务管理制度条例,但因为其在形成与实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部门执行力差、制度不健全、内控意识薄弱等,所以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下难以满足相应的需求。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对其真正的价值没有清楚的认识,在管理制度上缺乏科学性,对财务工作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价值,对财务行为也没有约束力。
在实际管理内容中,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概念,与当下的先进思想冲突,无法满足事务工作的开展要求,对于制度的执行随心所欲,规章制度形容虚设,根本没有实质意义。
(三)固定资产疏于管理。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会计工作,其工作特性具有服务性与公益性的双重色彩,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因为会计规范的缺失,责任制度模糊,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单位的收支平衡关系,经济收益情况无法透过账本直接显示,对支出明细也无法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除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外,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如未有效结合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对资产的监管不到位,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效果。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财务内部管控意识。对于财务信息的质量来说,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最基本的素质,首先要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然后在岗期间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培训,针对会计法律常识进行有目的的教育,积极实行岗位考核测评制,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基础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单位领导干部应该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其相关知识加以了解和掌握,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来落实内控制度,并带头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政策法规,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要想加强其内部控制,需要将控制制度建立在符合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手段,促进资金的高利率循环,对工作人员进行岗位的管理与制约,对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上要加强认知,摒弃对其传统概念的笼统理解,在工作中细化分解制度的落实,例如将资金制度拆分为费用支出制度和使用制度等,确保各环节工作的流程稳定实施。在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要坚持工作分明,不互相干扰的原则,将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进行责任和内容的具体说明。“集体决策制度”的创立和实施,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格局,传统的“一把手”制度被淘汰,其无法直接全面的控制单位内部人事调动、财务管理、基础建设和物资采购及利用分配等工作,授权审核,并对执行决策与内容进行公开。很多事业单位成立了财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集中化可以有效缓解财务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对各种财务问题进行规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和合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从顶层设计开始提高财务核算中心的监督地位,使其切实有效得起到监督的作用。
(三)制定政府采购及存量清算工作标准。政府采购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事业单位在此方面应当设立特定的岗位或部门,进行指责的明确划分,强化指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在财产管理工作中,资产存量清算是其重要的关键点,并且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将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利用。一旦事业单位对财务清算工作疏于防范,就会造成闲置资产丢失,对资产管理工作造成难点,从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阻碍核算工作及资产盘查。
五、结束语
综合全文内容可知,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调节与约束来说,内部控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上的漏洞会严重影响经济收益,给国有资产的稳定构成威胁,因此管理层要重视该项工作的投入力度和落实情况,科学的审视其重要性,认知到其在整体经营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