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

2018-11-20李娴

消费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

李娴

摘要: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对于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全日制MPAcc培养模式特点作出简要概述。然后对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面临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面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策略。希望对业内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会计实务导向 MPAcc培养模式 改革策略

前言

MPAcc,即Master Of ProfessionaAccounting,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它和会计学术性学位在规格上具有明显不同。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高级会计人员相对较少,MPAcc培养模式改革可以帮助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级会计人才,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全日制MPAcc培养模式特点

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与学术型会计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培养目的,前者是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后者主要培养会计实务会计人才与会计理论研究人才,更偏向于理论研究。现阶段,大部分高层次会计实务人才均来自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同时,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与在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之间具有一定不同,大部分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并没有一定社会实践经历与工作经验,在硕士阶段的积累将成为其主要实践经验,而在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普遍为在职财务人员。

二、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G培养模式改革面临问题

在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MPAcc是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高层次的会计实务人才,而正常的学术学位则是为了培养出高层次的会计理论人才,就世界范围看,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应用相对较晚,缺乏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借鉴国外会计专业相关经验,但实际上,中国的会计专业和国外的会计专业存在一定的区别,虽然能够让国内的MPAcc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会让学生无法良好的区别会计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最终还会导致培养目标模糊,培养定位出现偏移,会计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学位,前者以理论教学为主,后者侧重于职业教育,更多的要求学生掌握住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因此在对MPAcc改革的过程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培养方向。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许多国内高校在培养全日制MPAcc的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情况和发展特点,盲目的设置课程,造成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很多高校的全日制MPAcc理论课程较多,缺少实际的操作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展开实践工作。此外,根据会计硕士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规定,要求会计硕士所修课程学分最低为40,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0,而关于实践课只有6学分的要求,也就是说除了这6学分以外,其余课程均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忙于完成课程,没有时间去复习或者实践。

(三)教学手段单一

一直来,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设置的都是学术学位,因此大部分教师在这类学位的授课经验上较为丰富,而缺少专业学位的授课经验,此外,大部分院校是在2010年设置MPAcc专业学位的,起步时间较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部分院校至今仍采用和学士学位学生来相似的教学策略。部分学校的实践形式也极为有限,这样的教学情况,不利于实务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缺乏具体实践

由上可知,全日制MPAcc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国内开设的课程大多数都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学生缺少实践环节,不仅是因为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其并没有抓住MPAcc培养目的实质问题,安排大量理论课程,缺乏具体实践活动,不给学生提供给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机会,还因为一些企业和单位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亲自操作的机会,比如,某校虽然组织学生去单位进行实习,但是敢为能够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有限,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并没有接触到真正的会计核算,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进而造成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工作要求。加之学校能够提供的实习机会也十分有限,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习,存在着现实上的困难,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都参与到全日制MPAcc的学生没有感受到教学上的不同,依然缺少实际操作能力。

三、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具体策略

(一)明确全日制MPAcc培养目标

会计人才培养主要依赖高等院校,在学生毕业之后,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为企事业单位,在企事业单位中,对于会计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对此,需要高校对其操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明确自身目标是培养精通会计实务、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MPAcc培养模式下,为培养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應用型高级会计人才,需要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会计核算内容,让其培养人才具有高级会计应有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职业素养与职业水平。

(二)构建动态课程设置体系

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需要积极构建一个动态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其课程与对应学分需要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全国教指委相关规定予以符合,通常情况下,不能自行设置课程中核心课与基础课,高校应凭借自身课程优势与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与多方向课程,如在财经院校中,就可以详细设置专业课。众所周知,会计实务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改变,因此,其课程设内容设置必须具有动态性。首先应该保证会计实务课程紧跟规定变化而进行改变,其次,需要保证课程设置随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改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高度基本一致,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还需要对国际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予以考虑。

(三)丰富教学手段

为让全日制MPAcc会计实务应用与创新水平得到提升,高校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改进,并不断引进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变得更为丰富。结合全日制MPAcc特点,现阶段,笔者认为专业教师需要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地位,挑选一些最近的、典型的案例来融入教学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让學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得到提升,针对学生分析结果,教师需要进行点评和鼓励,以此来让学生会计实务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可采用“微课堂”等新型授课方法,并建立班级微信群,及时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四)注重实践活动

由上可知,在全日制MPAcc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出精通会计实践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开设全日制MPAcc课程的学校,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比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应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共同构建实习基地,训练学生会计实务能力。以某校为例,该校和事业单位签订相关合同,校企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能力,也从根本上提高了近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更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还可以在课堂中加入实训环节与实务专家课堂,但是财务信息中大多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如果学校没有条件构建实训基地,就可以通过这种增设实训课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实践机会,如在审计课、财务管理课中,就可以加入实践环节,在校外聘请会计主管、财务总监以及注册会计师,来讲解会计实务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比如,某高校就聘请了专业技能较强、会计经验丰富的企业财务总监、会计主管、注册会计师等会计实务专家,为学生讲解企业中会计工作,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对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利用核心课相关实训软件,对企业中会计实务处理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完成实训,提升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明确全日制MPAcc培养目标、构建动态课程设置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活动的方法可以对此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而推动基于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实务型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
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