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换角度别有洞天

2018-11-20周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断肠霜雪美景

周燕

人教版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单元选了韦庄的《菩萨蛮(其二)》,这篇小词读起来非常简单,对于学生而言,在内容的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展现这首小词的特色,让学生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笔者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入一点独特的思路,以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

一、探究词眼出奥妙,意象分析赏江南

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和学生先用几分钟的时间将这首小词熟读成诵,结合课下注释基本明确诗词的含义。然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诗词的“词眼”可以说是提供给我们鉴赏诗词的一双慧眼,请同学们合作探究一下,这幅关于江南美景的小词中,词眼应该是哪一个字呢?

初读文本,学生几乎全部认为本词是一篇关于江南美景的描绘,通过美景表达对于江南的眷恋之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很容易地达成了共识:词眼是“好”。接下来,我就以学生的答案为依托,引导學生用“好”这一词眼,去看一看江南美景中,到底好在哪里,诗词展现出了怎样的美感呢?

二、七八个景天然美,两三点情脉脉流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首先梳理出全词的意象,并归纳如下:

春水?摇天色?摇画船?摇听雨?摇垆边人?摇月?摇皓腕?摇霜雪

结合以上意象和相关诗句,引导学生描绘江南美景的画面。

春水带给人的是一种蓬勃之态,冬季的冰雪融化,春天的湖水上涨,加以远远看去和水面同一色彩的碧天,水天一色,带给人一种极其旷远疏朗的感受。此处的画船是指水面上飘荡的极其精美的小船,而诗人听雨而眠,更显出一份悠然于美景、陶醉于江南的淡雅之态,想象中,这样的画面仿佛相隔千年依然让读者沉醉其中。写美女,中国历来的文化传统中都是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而展现的。比如《孔雀东南飞》中描绘刘兰芝美貌的“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比如《长恨歌》中的“梨花一枝春带雨”。本词中也同样如此,选择了垆边人的洁白的手腕,并用比喻的手法将其名为“霜雪”,既感受到霜雪一般的晶莹剔透和清爽的美人之姿,更给读者留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想象空间。

以这个角度来解读全词,我们看到的是一副美妙的江南之景,这美景中既有环境的悠然,也有生活的享受,更有美景之中的沉醉。那么全词剩下的部分也就非常好理解了,“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两句是侧面烘托江南生活之惬意舒适,“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两句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不到年老不能还乡,否则想起江南美景将会有断肠之痛。

三、变换词眼出疑问,知人论世现真知

当诗词做了如上的解读以后,我们似乎已经把这首小词解读的非常全面了。在这种时候,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这样美好的一首写江南美景的小词,那么词中应该全是美好的意象和意境啊,但本词中两次提到“老”,一次写到“断肠”,这些看起来极不和谐的符号在这里是否有别样的含义呢?这到底是我们的假想,还是作者真的别有深意呢?接下来我们该怎么进行判断呢?

在这时,我及时补充了本词的写作背景:

公元900年,朝中发生了宦官废唐昭宗的政变,次年宦官将昭宗挟持至凤翔,朱全忠与李茂贞为争夺对唐昭宗的控制权,在凤翔一带互相攻伐达两年多,天拓元年(904)春,朱全忠为了更好地牵制唐昭宗,将昭宗和百官从长安迁至洛阳。临行前,拆毁宫室及民间庐舍,“长安自此遂丘墟矣”(参见《资治通鉴》卷二六二至二六四)。

结合这样的背景,我们再来回顾诗词,可以发现,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两句有其多义性,我们可以理解为:不能还乡是由于不敢还乡,是会难以面对满目疮痍的故乡,是不敢想象面对这一切时的内心的悲怆,是想象自己面对故乡之时,比对江南而产生的苍凉之感,是不得不滞留于江南的词人的内心,满是对家园的怀念和由此而发的感伤。

四、意象分析再还原,比对赏析明内涵

如果从依托着“断肠”这一情感基调,重新来刚刚解读过的诗词的美景,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在对比中能够快速发现,韦庄笔下的江南之景虽然很美,但是在色彩的选择上非常淡雅,在意境的营造上有疏朗之感,而并非繁华缤纷的江南美景。

同样是刚刚那些看出美景的意象,此刻再开看,又能看出何种不同呢?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

水面上的视线不断地延伸,直到水的尽头,与天空的色彩融为一体,而站在水边穷尽视线的词人,他是否是在痴痴地凝望着自己故乡的方西?他是否在想自己的家长也有如此美的春水和碧天,而此刻的故乡,又是怎样的一番苍凉呢?一叶扁舟的漂泊无依,一个游子的落寞无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更是点滴愁绪在心头有阴晴圆缺的月,古难全的伤情,可望而不可即的远乡的梦。故乡的月是否也是这样的皎洁?而故乡的月色,此刻照耀的,是故乡的美好还是残缺?晶莹的霜雪,美好,却难以碰触,触不可及的或难以碰触的,是眼前的霜雪和眼前的月色,更是心底的故乡和幽深的思绪。

那么,韦庄的这首《菩萨蛮(其二)》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其实,诗词的美好正在于“诗无达诂”,诗词的妙处正在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某一天,当你徜徉于西湖之畔,你当然可以悠然地吟咏“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某一刻,你在他乡思念故乡时,那句“有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也可以那样熨帖你那一刻的心情。而这,正是诗词真正的魅力。诗词的功用,就在于拥有这样一份细细感悟的诗意,就在于拥有这样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灵。

作者单位:银川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断肠霜雪美景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兴义的美景多
乐府—清平调之二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思远
清平调之二
用“心”字组成字
海洋美景
情爱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