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018-11-20李耀熙邹文彪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机电课程体系康复

崔 宁,李耀熙,邹文彪

(1.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珠海519075;2.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519000)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在《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试点院校应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借鉴国际先进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等,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内容”。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双三元”办学理念,从2016年开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方式开展深度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 专业方向背景

康复设备泛指为改善功能障碍者功能状况而采用适配的或专门设计的任何器具、设备、仪器和技术。康复设备产品涉及生物医学、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是典型的技术交叉型产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康复设备市场需求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康复设备行业越来越得到重视[1]。当前,正值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及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驱动”、“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提出,国家对各类新兴产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和培养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康复设备行业既属于高端制造业,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企业起点高,技术新,需要大量安装、调试、维护、修理和销售各类康复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2016年和2017年,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获批广东省和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立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2 构建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2]。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及现代学徒制教学需要的课程体系,重新定位和更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体系等课程活动方式,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这些要素加以序化,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由于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的设置在国内尚属首例,对于该方向,在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没有成熟经验,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构建与实践,为校企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根本保证。

3 课程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指出,试点院校要“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3],明确界定了设置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对文件的进一步解读,综合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确定构建课程体系必须要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首先,由于学生对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的了解需要逐步深入,其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获取和素质的提升也是渐进式的,因此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设置课程时应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宜采用渐进方式开展有关工作;其次,由于工作中需要综合运用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因此也要在课程中将三者充分整合。目前,已得到广泛运用,公认较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方式来设计和开展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选择或设计课程项目时,应当尽可能反映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经过短期或阶段性的学习后即能了解和熟悉工作过程全貌,再通过其他具有一定相关性、拓展性的项目不断巩固已学内容,拓展新内容,反复熟悉工作过程,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4 课程体系构建

4.1 培养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明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开展。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培养目标定位也必须主要参照和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目标定位,并结合行业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来确定。经过对珠三角,特别是珠海市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结合合作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珠三角地区特别是珠海本地医疗康复设备行业,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用特点,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技术,能够从事医疗康复设备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管理、维修、销售的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4.2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作为机电专业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标准,划分医疗康复设备行业的通用基础职业能力和企业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4]。通过对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与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及行业相关技术专家共同分析制定了产品装调岗位、产品测试岗位、产品维修岗位、质量控制岗位等系列岗位技术标准,依此来指导和确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按照康复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岗位工作过程,确定以康复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适应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技术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以及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几个模块。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围绕培养目标,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实践项目和实践方式等。

4.3 课程设置

4.3.1 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

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总体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职业英语、工科数学、应用文写作、创新创业教育等必修课程,以及全校统一设置的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技能培训类、校本特色类、服务学习类公共选修课程。这部分课程侧重学生专业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专业相关课程开展,以及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基本的职业素质。这些课程大部分基于学校公共课程平台开展教学,但在部分课程中,也适当体现了现代学徒制岗位的相关内容。如《就业创业实践》课程中,专门设置了带领学生到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参观学习的环节,帮助学生对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形成初步认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现代学徒制校内“双导师”负责讲授,课程内容适当融入了企业产品创新设计案例,使学生在了解企业产品的同时,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4.3.2 职业通用能力课程

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表1),主要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保留专业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大部分课程,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并适当引入合作企业典型产品作为课程案例以充实课程教学内容,为后续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开展做必要衔接准备。

表1 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职业通用能力课程

4.3.3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研究设置了5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表2)。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培养目标如下:

表2 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康复技术》课程:是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的入门课程,教学基本内容涵盖康复技术认知、物理振动治疗技术、气压治疗技术、冷疗治疗技术、光学治疗技术等各类常用康复技术,课程实训环节主要针对企业相关康复设备设置实训项目,培养学生操作和使用这些康复设备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康复技术和设备的认知。

《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主要依托校内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设备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并能够应用相关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该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康复设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康复设备应用与维护》课程:学生在完成专业相关前导课程,掌握机械、电气、气动、康复医学等基础理论和相关技能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依托黑马公司振动型物理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专业深层按摩枪,掌握典型康复设备的制造、装配、维修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课程:通过学习ISO9001和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规范,结合岗位实际案例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岗位的基本素质。

《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课程:在最后一学期开设,是课程体系中一门综合性最强的课程,主要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和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常用维修仪器的基本知识,以及企业典型康复设备的维修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康复设备的维修岗位需求。

上述5门核心课程中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两门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重要的综合性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在本课程体系中继续保留。课程内容的安排也兼顾本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和企业岗位能力培养需要,除安排了满足专业通用能力训练必须的项目和内容外,还针对企业典型产品,开发了专门项目,如《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课程设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系统项目。授课地点也根据学习和训练的任务合理安排:涉及专业通用能力训练的项目,需利用校内实训设备和条件开展的,安排在学校完成教学;不需要校内实训设备和条件的,视具体情况安排在学校或企业完成教学。涉及针对企业典型产品专门开发的训练项目,安排在企业完成教学。授课导师和授课形式也较为灵活,校内学习和训练主要安排校企“双导师”中的校内专任教师完成,企业学习和训练中的理论教学环节主要由校企“双导师”中的企业兼职教师完成,训练环节主要由岗位师傅指导完成。部分课程视具体情况不同,可安排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所有课程教学均按项目方式设计,采用理实一体的方式开展,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班级教学、分组学习,师傅一对一、一对二指导等方式进行。

4.3.4 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在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主要开设了产品三维设计、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社区康复、单片机应用、检测与传感技术应用、康复设备装配实训6门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其中,《社区康复》课程,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16学时,主要由具有医学背景和社区康复治疗资深经验的导师完成对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冠心病、糖尿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伤病及慢性疼痛等患者的社区康复原理和方法的教学,并通过与相关康复设备相结合,使学生初步具备社区康复相关工作的职业素质要求。《康复设备装配实训》课程,共计112学时,全部为实践环节,以企业典型康复产品的装配为实际案例,重点培养学生对康复设备装配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典型康复设备的装配岗位能力需求。《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课程,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授课,教学内容以企业丰富的营销案例为载体,侧重培养学生康复设备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

《产品三维设计》和《单片机应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也尽可能针对企业典型产品进行了优化设计。如《产品三维设计》课程,虽然在第一学期即开设,但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上,并未仅限于以往通用的教学内容,而是引入了企业典型产品,如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针对其整体或部分进行结构分析和建模,使学生做到先入为主,能够及早了解和熟悉企业的产品,以便顺畅衔接后续相关职业课程。《单片机应用》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在企业完成授课。由于企业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以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芯片为控制器,企业对该课程的要求较高,期望在课程结束后,能够选拔出少数优秀学生到测试岗位工作,再经过进一步的培养后,能够初步胜任产品设计岗位工作。为此,校企双方组建了课程团队,参考企业有关产品控制电路,整合课程传统教学项目,专门为该班学生设计了一套单片机实验电路板,采取软硬件融合,虚拟设计仿真和实际电路制作调试并行,按项目和模块的方式,将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到项目训练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搭建并不断扩展电路,最终完成实验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和调试。

5 构建课程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5.1 专业方向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匹配与衔接问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一般都直接在已有专业或在专业下设方向开展,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主要依托已有课程体系进行开发与构建。因此,在开展课程体系开发与构建过程中,要本着“够用、实用”原则,还要考虑学生专业定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口径、就业适用面及职业发展等问题,既要保证一定的宽口径和兼容性,又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能够体现鲜明的学徒制特色和企业用人需求。例如,本文所提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就是主要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应既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目标和规格要求,又能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康复设备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的需要。

5.2 课程体系开发构建与教学计划制定工作的严谨性问题

在开发和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时,由于新技术的快速更新、人才需求口径的调整以及主观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频繁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情况,导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稳定控制和有效保证。因此,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开发构建必须建立在对行业企业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才有可能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出科学、严谨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避免没有真正深入分析的浅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重构。

6 结束语

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双导师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5],符合行业发展规律,有利于加速康复产业的发展、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学徒制能够真正实现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产教融合,是目前所提倡的、公认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和实现形式。在此模式引领下,专业进行的课程体系设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切实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机电课程体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