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起源 罗恩·阿泰斯特
2018-11-20KEN
文/KEN
同样是一代NBA超级巨星,当两手空空的斯托克顿满眶热泪地艰难说出了“现在,一切终于结束了”这句话时,大卫·罗宾逊却一脸灿烂笑容地愉快表示“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刻”。没错,两枚总冠军钻戒足以让他聊无牵挂地离开这个他曾奋战了14个年头的沙场。等待他的,将是另一片广阔晴朗的天空。
2003年6月15日。NBA总 决赛第六场。终场前35秒钟。被老将威利斯替换下场的大卫·罗宾逊与自己的妻儿,父母甚至场边的每位队友们死死地拥抱在一起。此时,全场上万名马刺队球迷更是不约而同地全体起立,为他们心目中的海军上将鼓掌喝彩。场边,一块球迷高举着的歌颂罗宾逊的标语恐怕说出了在场所有球迷的心声:““谢谢你,上将!我们会怀念你的!”13分,17个篮板,2次盖帽,他的表现无可挑剔。而他的马刺队也以88-比77战胜新泽西篮网,罗宾逊与他的球队自此夺得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二座冠军奖杯。赛后,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代表联盟向罗宾逊表示了由衷的祝福:“我们很高兴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向’海军上将’说再见。谢谢你,大卫,联盟感谢你,球迷感谢你,所有热爱篮球的人们都感谢你。”
我想当科学家
1965年8月6日,大卫·罗宾逊出生在弗罗里达州的凯威斯特市——一个素以避暑胜地闻名于世的小城。他的父亲安布罗兹在海军部门工作;母亲弗里达是一名护士。他是这个小家庭的第一个男孩,在他之前还有两个姐姐。
对于家里的这个长子,望子成龙的父母对他管教得相当严厉,期望着他长大成人后能够成为有用的人才。因此,还在大卫很小的时候,他就在父母的监督下每天用心学习数学和其他科技知识,幼小的他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除了安排大卫学习知识以外,父亲深深地懂得拥有一个健康结实的体魄才是未来生活的最大资本。尽管他每天的工作任务相当繁重,难得有休息时间在家里陪伴妻子儿女,可是他总会在休息日里带着去从事各项体育运动,有时去钓鱼,有时手把手地教他打高尔夫球。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大卫最感兴趣的就是打棒球了。至于篮球嘛,他只是在身边的朋友们一起去球场上打球时受到他们的影响跟他们玩上一会儿,但他还从没想过要在这个运动项目上有所发展,更别提有朝一日要去NBA打球了。中学时代的罗宾逊还曾被老师选为篮球课代表,但对于那时的他来说,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每天最重要的日程安排就是努力学习电脑操作知识了。像很多孩子们小时候的“志愿”一样,他最想的就是成为科学家。
进入格林·朗高中就读之后,大卫的身高已经达到了1.80米,他被体育老师强行拉进校篮球队打球。但这并非罗宾逊本人的意愿使然。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象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威风凛凛的海军士兵。于是他又开始埋首在书本之中,期盼着能够毕业后考入海军军官学校。
在大卫高三时,他们全家人搬到了弗吉尼亚州居住,大卫也转入当地的帕克高中继续学习。在这里,他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由于队内的主力中锋受伤,他得以凭借着替补的身份上场参加了整个赛季的比赛,但当时他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也因此并未引起别人的注目。
毕业之后,成绩出色的他按理说进入海军军官学校应该不成任何问题,但他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碍,险些阻碍了他的入学。在当时,要想进入海军军官学校,除了对学员的学习成绩以及思想素质的要求以外,对他们的身高还限制在1.90米以内。但当时的罗宾逊身高已经超过了2.0米,想要入学真的有些不太可能。校方考虑再三之后,认为罗宾逊的成绩特别出色,甚至已经达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标准,因此他们决定破格录取了他。就这样,大卫·罗宾逊终于如愿以偿地踏入了海军军校的门槛。
军校之魂
刚刚进入海军军校不久,大卫再一次接受了该校篮球队教练的邀请,开始打篮球。尽管这支球队同样隶属于NCAA联盟,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取得过令人满意的成绩。而此时的罗宾逊却似乎经历了另一个发育高峰,他的身高已经窜至了2.18米,体重也相应地随之增长。他的赛场奔跑速度以及弹跳力都相当惊人,而身体协调性却丝毫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赛场上的他常常可以做出就连他自己都不曾想象过的高难度动作。教练看出他是个打篮球的好苗子,多次建议他在赛场上打球更为刻苦卖力一些,而学习至上的罗宾逊也在教练再三向他保证“绝对不会影响到学习”的前提下开始埋首认真学习篮球基础知识。就这样,在有了高度和速度之后,罗宾逊又在教练的指导下在转身投篮、拼抢篮板球以及封盖等技术上花费了很大一番功夫,海军大学的这位最高最快的中锋渐渐在篮球圈中有了一定的名气。大学一年级时,大卫的平均每场得分才只有可怜的7.6分,到了大二时,平均每场锐升至23.8分的他已成为该队的主力得分手。除此之外,他的篮板球和封盖也是球队赖以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到了大学三年级,即1984-85赛季时,球技日臻成熟的罗宾逊更是凭借着他在赛场上成熟稳健的作风赢得了“海军上将”这一雅号,与此同时他还率领球队取得了26胜6负的出色战绩,进一步缩短了球队与NCAA列强的赛场差距。此时的他也已因此成为全美最受瞩目的大学篮球运动员之一。
这时,大卫开始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进行了深刻的思索。他知道自己在篮球方面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他也知道凭借自己目前的篮球水准,即使是日后进入NBA,也能拥有相当不错的发展前景。但在冷静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最后他还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打篮球早晚有令人厌倦的一天;如果自己选择努力读书的话,将来从学校毕业之后就会拥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若是继续在海军服役的话,自己也肯定会有所作为。就这样,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在海军继承父亲的事业。但尽管大卫做出了如此的决定,他那无法隐藏的篮球天份还是不会允许他就这样告别篮球。
在1985-86赛季中,大卫率领的海军篮球队已不再是一支人见人欺的弱旅。此时,身高已达到2.20米的他的赛场位置已从前锋改为中锋,速度其快的他在场上往往能够带动整支球队的攻防转换速度。到赛季结束时,他们的成绩是24胜4负。大卫本人也摘取了NCAA篮板王桂冠,投篮命中率高达60%,在即将进入大学四年级时,NBA各支球队的选拔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大卫·罗宾逊身上。
在他大学四年级时,罗宾逊和他的球队第三次杀入到NCAA决赛中。虽然他们在第一轮中再次折翼而归,但大卫自己却创下了2500分以及1300个篮板球的出色纪录。 此时的大卫无论是从各个方面来考虑都绝对具备了进军NBA的优先资格。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无奈”选择篮球
1987年1月,罗宾逊所在的海军部队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海军军校学生大卫·罗宾逊的身体条件不适合作海军少尉工作,在二年的特别兵役期满后的四年间,只准与作预备役。”此项决定也就是说由于罗宾逊的身体太高大,不能乘坐小船或舰艇。因此在服满两年兵役的以后四年中,罗宾逊只能在战争突然爆发时才会享有一次被征来做少尉的义务。
对于将来的考虑非常现实的大卫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模棱两可的说法。即使是作预备役,他也必须寻找新的工作。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他最终选择NBA也必须要在海军中服完两年兵役之后才可以在联盟中登台亮相。可一旦战争正式爆发之后,他又将被海军重新征回作海军少尉,这种动荡不安的状况使得大卫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赛场上集中全部精力打球。
但是,即便是在罗宾逊的身边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NBA的选拔者们仍然没有放弃任何可能获得他的决心,在这其中就包括手中握有1987年头号选秀权的圣安东尼奥马刺队。在接受了大卫在两年的时间里无法代表球队上场打球的事实之后,马刺队高层人士仍然认为罗宾逊就是球队未来振兴的最大希望。就这样,在1987年的选秀大会上,他们最终在头号选秀的位置选择了这位海军上尉。也就是在1987-88赛季中,联盟历史上首次出现当年状元新秀未能现身赛场的奇怪场景。而此时的大卫已经赶赴乔治亚州国王海滩潜水艇基地正式报到。
军营生活是相当枯燥乏味的。由于海军军务相当繁忙,大卫几乎在报到之后没有摸过几下篮球。NBA里的任何赛事都是与他无关的,但幸运的是,由于尚未与马刺队签订一纸合约,还算业余选手的他在1988年竟然被美国篮球协会派出参加了当年的汉城奥运会。在那一年中,美国队在半决赛中以76-82不敌前苏联队,最终只是获得了季军,海军上将的第一次为国征战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1987年7月,服完兵役的罗宾逊正式成为马刺队的一员。按照当时的联盟规定,如果一名球员在选秀会后服役,兵役期满没和球队签订合约时,他可以不属于先期挑选他的球队而重新投身选秀大会。此项规定为大卫提供了讨价还价的绝好机会,因为马刺队绝不可能放弃这位一直被该队视作股肱之臣的大将。于是,马刺队与罗宾逊签下了十年高达2600万美金的合约。此外,该合约中还附带一项条款,此条款规定:罗宾逊的身价不定,始终取决于整个联盟中的其他选手,联盟中列薪水排行榜前两位的球员的薪水除以二就是罗宾逊的身价。这样,罗宾逊就可以始终处于联盟最高薪水排行榜的前两位。“在来到圣安东尼奥之初,我没想过自己会如何大富大贵,”大卫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我只知道我会拥有一辆跑车,不用再为看电影而请假,也不用到处向人敬礼高喊‘YES SIR’,这种自由的感觉真的很好。”
改变圣安东尼奥
还在大卫刚刚入队时,圣安东尼奥当地的球迷们都普遍担心大卫会不会在这两年服役的时间里篮球技能下降,事实上就连在奥运会上表现不佳的大卫本人也对自己很没有信心。但军人出身的他还是拥有这样一个决心:既然选择了NBA,就一定要在这里出人头地。就这样,在经过两年的篮球空白之后,大卫开始了他的NBA之旅。
当时的马刺队还是联盟中一支人见人欺的超级弱旅,在常规赛季中能否取得20胜都相当难说。这种情况与他刚刚加入海军学校时的情况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那时的大卫对于篮球的基本知识一窍不通,他只是知道将篮球投入篮筐就万事OK。而如今成为马刺队一员的他已经开始将篮球视作一项职业运动来对待,也正因如此,甩开一切思想包袱的大卫开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到篮球上来。事实上,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大卫只要拥有NBA的速度和手感,他就能充分地发挥出中锋的全部实力来。他凭借着自己的身高优势在抢夺篮板球和立定投篮方面尽显优势,他的得分也相应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他代表马刺队于第一赛季参加的82场比赛中,平均每场得分达到了24.3分,篮板数也已达到了12个。在于当年顺利入选联盟最佳新秀第一队之后,他又在赛季结束后顺理成章地荣膺“年度最佳新秀”称号。
在1989-90赛季中,马刺队比上个赛季的35胜成绩再度提高了一个层次,创下了56胜26负的常规赛季出色战绩,并以中西部赛区第一的身份首次于当年杀入到西区半决赛中。这就是所谓的“罗宾逊效应”,即使是飞人乔丹恐怕也没有带领自己的球队取得过一个赛季多胜35场比赛的骄人成绩。也就是说,大卫·罗宾逊就是马刺队当仁不让的救世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罗宾逊的名字之前被球迷们冠以了“海军上将”的别名。
在1990-91赛季刚刚开始不久,海湾战争爆发了。当时美国处于战备状态,正值四年预备役期的罗宾逊随时有被海军召回服役的可能,因此比赛中的罗宾逊常常会神情恍惚,精力无法集中。但拥有军人坚强意志的他最终还是克服了一切思想困难,带领马刺队取得了55胜27负的出色战绩,再次夺取了中西部赛区常规赛事冠军。可尽管如此,入围西区决赛的马刺队整体实力还是不具备问鼎冠军的实力,再次无缘西区决赛分区冠军奖杯。
与其他球员一样,在赛场上打拼的罗宾逊同样无法逃避伤病对他的困扰。由于左手受伤的缘故,在这个赛季中再次取得西部半决赛权的他们重蹈覆辙,依然没有通过西部决赛这道天堑。比赛刚刚结束没有多久,罗宾逊即跟随梦一队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这次为国征战对他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因为比金牌更令他感兴趣的就是能够有幸与“魔术师”约翰逊、飞人乔丹等人一起打球,使得他能够从这些篮坛精英那里学习到许多宝贵的赛场知识,这是别人花费多少钱财都无法得到的学习机会。
另一个身份
巴塞罗那之行使罗宾逊大开了一番眼界,但自此之后他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个人低潮时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包括球迷乃至他的对手均认为“以大卫为代表的马刺队在赛场上太善良了,所以总是很容易被人击败。”就连他的前任教练拉里·布朗就曾这样毫不留情地讥讽大卫:“有时候我真是搞不明白,你到底是NBA球员,还是社会慈善家呢?”
没错,大卫的加盟确实是使得马刺队在联盟中的排名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始终无法取得冠军头衔,大卫自始至终都难以取得NBA的一致认可。可是当时的大卫看来,篮球只是自己的一个谋生手段,正是他对篮球的这种认识彻底谋杀了他的求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球队主教练约翰·卢卡斯果断地将篮板王罗德曼招至了球队。尽管马刺队球迷们对于罗德曼的加盟褒贬不一,但不管怎么说他的到来还是让这座城市热闹喧嚣了起来,而这无疑与罗宾逊一向处事低调的做事风格背道而驰。对此,感情上难以接受的罗宾逊曾不止一次地向卢卡斯教练暗示自己的不满,但一直希望能够从罗德曼身上获得经济利益的卢卡斯显然顾不了太多他的感受,他一心只想向球队灌输罗德曼所带来的思想观念,那就是“打球就是为了获胜”。
就这样,在罗德曼的影响带动下,昔日有条不紊的马刺队呈现出一种格外粗野狂放的打球风格,受罗德曼新思想感染的大卫终于在1993-94赛季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得分王”桂冠。当年的“得分王”之争相当激烈,直到最后一场常规比赛之前,罗宾逊和魔术队中锋“大鲨鱼”奥尼尔之间的争夺仍然不分伯仲。可就在1994年4月24日对阵快船队的这场比赛中,罗宾逊竟然在整场比赛中独取71分,不仅一举打破了飞人乔丹连续八年夺取“得分王”桂冠的垄断局面,他更是成为自1976年布法罗勇敢者中锋鲍勃·麦卡杜之后近二十年来第一位夺得“得分王”桂冠的中锋球员。由于队友罗德曼在此赛季中捧得“篮板王”桂冠,马刺队也自此成为联盟历史上第一个同赛季夺取“篮板王”与“得分王”的球队,其无限风光着实令其他球队为之艳羡不已。
双塔成型
1996-97赛季初期,刚刚参加完奥运会的罗宾逊在赛场上扭伤了脚。在休息了一阵子之后,重新回到球场上的他只参加了短短的六场球赛之后,脚部再次遭受重创,大卫的这个赛季就此宣告结束。失去了罗宾逊的马刺队打出了他们在近十年来表现最差强人意的一个赛季。可就是这样一个在该赛季打球烂到极至的家伙们,他们竟然在随后幸运地抽中了状元签。
1997年5月18日,对于罗宾逊来说,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生命记忆中最美好的一天,因为正是在这一天,马刺队用首轮选秀权得到了蒂姆·邓肯。在这之前,他对邓肯的了解并不很多,只是知道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赛场打法相当扎实稳健,完全能够和自己,奥尼尔,奥拉朱旺之类的联盟超级中锋对抗;还在他是一名大学明星的时候,他甚至凭借一己之力险些把梦之队掀翻。当邓肯来到马刺队之后,罗宾逊发现他确实没有让自己失望。无论是在突破进攻还是在阵地防守上,邓肯的表现完全令人无可挑剔。在当年的季前赛集训时,新上任的主教练格雷格·波波维奇在制定训练计划表时,要求罗宾逊和邓肯两人在一对一对抗的熟悉过程结束之后,然后再搭档参加比赛。与前任教练布朗一样,波波维奇在球队的进攻环节中非常信任罗宾逊,大卫自己也很喜欢在罚球弧线附近单兵作战,或起跳投篮,或带球上篮,很多情况下他也可以凭借着出色的弹跳力向对手回防盖帽。可是为了邓肯,他在赛场上不可避免地要调整活动位置了。由于队中的埃利奥特受伤的缘故,波波维奇教练突发奇想地将原公牛队板凳中锋珀杜拉上先发中锋位置,邓肯和罗宾逊分任大小前锋,此举令马刺队内线呈现出了密不透风的防守效果。调整之后,球队以邓肯为进攻核心,罗宾逊由于要担负着抢篮板和防守的重任,出手投篮机会较之以往少了很多,但他却从未因此而抱怨过什么。“既然要在这个联盟中生存,你就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应该在球队中扮演何种角色。”罗宾逊说,“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来考虑如何让马刺队更为强大这个问题。后来我知道自己终究无法成为乔丹那样的球员,所以我就在和邓肯的配合过程中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位置。”
在经过了一个赛季的磨合之后,罗宾逊和邓肯两人之间的配合日臻成熟。在1998-99赛季中,复赛的NBA只打了50场常规比赛。在这一年中,尽管罗宾逊的个人统计数据均比往年全线下滑,但这并不是说他在体能和技巧上均有所退化,而是取决于他完全放手的轻松心态。在他看来:二年级生邓肯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而马刺队也在此二人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当年联盟最佳常规赛事战绩,昂首杀入当年季后赛中。在先后战胜了森林狼队,湖人队和开拓者队之后,他们最终在总决赛中以4-1淘汰掉了不断制造惊奇的东部“黑八神话”纽约尼克斯队,取得了该队历史上的第一座总冠军奖杯。
在随后的三个赛季中,马刺队沉寂了。尽管在双塔的庇佑下,马刺队仍然一如既往地维持着他的中西部赛区霸主的位置。但由于双塔轮流受伤外加周遭左膀右臂的轮流倒下,马刺队在眼睁睁地看着湖人队创下三连冠伟业的同时吞下了失败的耻辱(湖人队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以4-1和4-0击败马刺队),但他们并不甘心。
他们就在沉默的爆发中迎来了2002-03赛季。罗宾逊的心里相当清楚,这就是自己的最后一个赛季了,能否功德圆满全看最后时刻的表现了。尽管背伤还是时刻地困扰着这位英勇的老将军,但一想到总冠军奖杯,任何痛苦在他面前都瞬间消失殆尽了。就这样,后进十足的马刺队在常规赛季临近尾声时终于超越了盘踞龙头大半个赛季的独行侠,一跃成为联盟的新任霸主。在战胜了一向被称为“马刺克星”的太阳队之后,他们再次遭遇到了自己的死对头——湖人队。痛定思痛的马刺队没有让去年被湖人队横扫出局的悲剧重演,在5月15日两队交战的第六场比赛中以110-82击败湖人队之后,马刺队以4-2的总比分晋级西部决赛,从而彻底粉碎了不可一世的湖人王朝“四连冠”的美梦。在赛后回到通往休息室的走廊时,罗宾逊一直死死地攥紧了自己的拳头,一脸坚毅的表情已经向世人宣告:我们就是当之无愧的NBA总冠军。一个月之后,当马刺队分别以六场恶斗战胜了独行侠和篮网,赢得了该队历史上的第二座冠军奖杯时,大卫·罗宾逊终于可以放心地将圣安东尼奥的江山交给邓肯了。虽然提起马刺队的冠军史时,人们提到最多的是邓肯、波波维奇,甚至吉诺比利和帕克,但只有老资格的马刺球迷会记得,这个冠军时代是从大卫·罗宾逊的加盟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