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之美 代代相传

2018-11-20■穆

支部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饭碗家风小时候

■穆 银

我的母亲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她是中国最普通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宽容大度,待人和善,一辈子过着节俭的生活。

记忆里,母亲总是要求我吃过的饭碗里不许有一粒剩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道理有时我是会抗拒的,会忍不住嘟囔,反正也没剩几粒米,觉得母亲总是小题大做。母亲见讲道理对于年幼的我有时并不奏效,就哄骗我,小时候剩多少粒米,长大后脸上就会长多少痘。女孩子总是爱美的,于是我对饭碗中的粮食有了敬畏之心,从小养成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的习惯。虽然那时候的我已经深知这是母亲一个善意的唬骗,但是珍惜食物俨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母亲年轻时虽家贫,但却是爱读书之人,她会给我讲很多克勤克俭的古训,“敬天惜物”是母亲最常念叨的一句话。母亲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时候,母亲很少给我们买衣服,姐姐穿小的衣服留给我穿,我穿小的衣服,母亲会很巧妙地缝缝补补,把它们又变大,让我接着穿,直到再也不能穿了。在这其中,母亲会挑选一些好的,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方方正正,送给有需要的亲戚家的孩子。一些不能送人的衣服,母亲会裁裁剪剪,把它们做成家里的窗帘、门帘和午休时的盖毯。20多年过去了,我时常会想起孩童时盖着母亲用旧衣物做的花毯在阳光下午睡,也时常会念起母亲“敬天惜物”的家训。

后来,我也成为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依旧秉承着母亲“敬天惜物”的教诲,珍惜着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当我的孩子学会自己吃饭之后,我又把母亲“剩饭脸上长痘”的话讲给了我的孩子。虽然我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是我想让我的孩子从小就以敬天惜物的虔诚之心,对待他生命里的每一粒粮食、每一件物品。我庆幸我的孩子是一个懂事明理的孩子,刚学会独自吃饭,就会珍惜粮食。诸如此类的事例比比皆是。

而立之年再回首,父母不能给我年少时丰裕的生活,也不能在我出嫁时给我准备殷实的嫁妆。可我却是那么感恩,那么骄傲,我的母亲言传身教让我学会敬天惜物,我定将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饭碗家风小时候
成长与“饭碗 ”
“丢掉饭碗”的由来
回到小时候
家风伴我成长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Vocabulary Translation
好想回到小时候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小时候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