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创新助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8-11-20于鲁明

北京观察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学北京市协同

文 于鲁明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

医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全球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前沿。近年来,北京市全力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议进一步大力加强整合协同,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医学发展,以医学突破带动首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近年来,北京市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在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央地协同推进重大科技任务、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在科技创新资源方面,北京市拥有清华、北大、人大、北航等92所高校,国家级研究机构众多,仅中国科学院在京就有国家级研究院所42个。在医疗卫生领域,北京地区科技实力雄厚,拥有三级医院11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9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家,占全国的50%;科学院院士73名,工程院院士53名,约占全国50%。

近年来,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仍不完善,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尚没有完全形成;原创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缺乏;临床医学研究支撑力度不足,我国疾病诊疗指南95%以上的研究证据均依赖国外;临床医学资源的溢出效应不够突出,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加强。相比国际先进医疗集团,北京医疗资源丰富,但医疗、科研和人才等缺乏完整的布局,与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主体的协作统筹不足。

当前,系统化集成、多要素协同、规模化组织成为引领全球医学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医学创新助推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角度,我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战略部署,把科技创新放在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加大对医学科技尤其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在已形成的全国临床研究协作网络基础上,不断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二是加强统筹组织协调,继续深化医疗机构科技体制改革,切实推动政策落地。在全国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协同工作体系建设,建议将此纳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建设发改、财政、科技、卫计、北京市政府等多部门协同的管理体系,打造集中统筹、共商共议的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具体工作对接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在“一处七办”增设专项办公室,加强组织保障。

三是增强医学溢出效应,加强医药协同创新发展。围绕健康中国建设,打造功能互补、优势资源整合的新型创新平台,发挥北京的“头雁”作用,真正实现优势资源集成统筹,创新医学科技研究组织模式,深入推动医疗机构与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深层次对接,与国际前沿医学中心和试验机构深度对接,搭建产学研用合作联盟,共同建设医疗卫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的创新生态。

猜你喜欢

医学北京市协同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云”彩纷呈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