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辽宁振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体会

2018-11-20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21期
关键词:辽宁东北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始终心系东北、心系辽宁、心系振兴。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一系列关于东北振兴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到新一轮东北振兴,再到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断打造东北振兴“升级版”。

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深入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和齐齐哈尔市、吉林省松原市、辽宁省辽阳市和抚顺市考察,实地了解东北振兴情况。9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9月29日,辽宁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辽宁省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省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明确要求以把握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统一思想行动为根本,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推动振兴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为目标,注重以上率下、注重全面系统、注重知行合一,学出忠诚、学出干劲、学出担当,切实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主心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主心骨”。

从战略地位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安全”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从战略上、内涵上、性质上清晰明确地阐明了东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影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东北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所强调的,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东北地区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是优化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客观要求,是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部署,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

从动力源泉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体现了对辽宁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辽宁人民的亲切关怀,体现了科学理论的深邃感、一脉相承的贯通感、与时俱进的创新感、战略谋划的超前感、把握大势的精准感、指导实践的契合感,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的战略谋划和前瞻思考,对于辽宁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握发展大势,纵览东北振兴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充分体现了对东北、对辽宁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一是科学判断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东北地区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创新创业氛围、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方面取得成效。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东北振兴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存在着“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二是充分肯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辽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振兴取得的重要进展,肯定了我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企改革、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三是释放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各有关部门要支持东北振兴工作,释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东北振兴的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重视、关怀、嘱托,让东北、让辽宁再一次聚焦在世界、聚焦在全国面前,聚焦在闪光灯面前,这是辽宁难得的发展机遇,是对辽宁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是辽宁振兴的信心之基、动力之源。

从历史使命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历史使命,深刻阐述了事关东北振兴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这一重要讲话与“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一脉相承,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东北振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明确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目标任务,又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东北振兴的总体思路,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行动指南。辽宁省委提出,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与责任担起来,自觉把辽宁振兴放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坚定走对走实走好具有辽宁特点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优质发展的振兴之路。

二、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实践要求,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六项重点工作”,指出了影响和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四个短板”,指明了东北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一以贯之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明确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历史使命,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实践要求,为辽宁振兴打开了改革创新的思路,提升了谋划全局的境界,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底气,是解决辽宁问题的“金钥匙”。

以中央权威媒体梳理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十个生动比喻为例,饱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是连提两个“金山银山”,指明生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二是叮嘱练好“内功”,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国家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正是装备制造业大有可为之机,要继续练好“内功”,继续改革创新,确保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掌握主动权。三是端牢“饭碗”,强调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四是以“龙头”为喻,明确国有企业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五是巧用三个“字号”,支招优化产业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黑龙江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六是强调“借东风”,把脉国企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要“借东风”,激发内生动力,在竞争中增强实力。七是“指南针”之喻,突出民生工作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八是传授“加减乘除”,解决“二人转”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九是不要“狗熊掰棒子”,告诫抓工作要坚持不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十是三张“牌”总结企业浴火重生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工业基地很多企业浴火重生的实践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

三、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导航仪”

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二是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三是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四是更好地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五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六是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是从全面深化改革出发、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升级版”“东北版”“辽宁版”,是新发展理念的深化、实化、具体化。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辽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必须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要以“思想的敏锐性”看清变化,以“思想的开放度”适应变化,“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推动变化,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努力打开工作新局面。要按照辽宁省委的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重点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力度拉长“四个短板”、全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等方面,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把握改革性质论。“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东北、辽宁改革的定位,这一定位延续和深化了党的十九大要求,扭住改革这一关键,突出强调了“全面”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二是把握改革基础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营商环境的提出与建设,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齐步走”的。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强调的“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到1987年9月党的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的“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强调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终聚焦市场和政府关系,体现为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建设好投资、营商等软环境,才能有效遏制东北资本、人才流失状况,打破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使资本、人才成为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助力。整个东北特别是辽宁,首先要从自身改革做起,必须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营商环境主要涉及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功能完善的设施环境等。营商环境建设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成长,关系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系到投资者、经营者的心理预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振兴大业。对辽宁而言,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和窗口,是全省人民共享振兴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是净化政治生态、转变工作作风的有效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要坚持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关系、供给侧和需求侧关系、软环境与硬环境关系、三次产业关系、“三驾马车”关系等,切实落实好“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把处理好“四个着力”之间关系、“三个推进”之间关系,作为题中应有之义。要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握紧、握好,市场当好裁判员,企业当好运动员,政府当好守夜人、气象员、监督员、服务员,要切实做到有位而不缺位、到位而不越位。要以良好的营商环境释放的“洼地效应”“连锁效应”,推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汇流聚集。要切实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特别是立法支撑。推动地方立法工作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促进从法治上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要认真贯彻《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一全国首部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深入推进“一套标准、一个流程、一个窗口、一张网、一批项目”的“五个一工程”实施,进一步采取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等有效举措,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三是把握改革信心论。“要坚定改革信心。”俗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新时代东北振兴,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抓住机遇、跟上时代。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要切实坚定改革信心,进一步瞄准改革方向,把握改革原则,把握改革重点,汇聚改革合力,以锐意改革的精气神,敢于涉险滩,敢于触及矛盾和问题,务求取得扎实成效。

四是把握改革重点论。“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以“三个下功夫”为着力点,切实做到改革发展思路要清,解决突出矛盾问题要实,基层改革创新活力要足,释放改革上下联动、左右呼应、同频共振的效应。

五是把握改革原则论。形成“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改革思路”,以“五个有利于”为总原则,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

六是把握改革人才论。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不断强化“抓人才就是抓振兴、兴人才就是兴辽宁”理念,把赢得人才作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多角度的人才集群效应。优化政治生态,推动党员干部有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各类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建设好干事创业“蓄水池”,以拴心留人为目标,多措并举,倒逼形成相应的政策体系,广纳英才,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深入实施《关于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人才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开展百名书记抓重点人才项目计划,每名市、县(市、区)党委书记每年抓1至2个人才工作重点项目,集中破解一批人才工作难题。

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要把握一个目标,“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把握一个途径,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把握一个格局,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东北、辽宁经济发展格局。比如,2013年8月强调,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17年3月强调,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2018年9月强调,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强调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这一格局着力强调了协调的理念要到位,按照优化结构的定位,形成新格局取代旧格局的经济发展方位。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力、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力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东北经济、辽宁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建设创新文化,积极推进资本、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政府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从外需拉动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在瞄准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自身优势。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要顺应时代大势,找准地区优势,形成振兴气势,做好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这篇大文章。

在分析终端消费中优化产业结构。产业是分阶的,一阶产业,汽车、电脑、服装、食品等生活性服务;二阶产业,车床、发动机、机械设备等生产性服务;三阶产业,钢铁、煤炭、水泥等。要建设完整的人才链、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优化产业机构,推动经济从中低端价值链向高端价值链奋力迈进。

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现代化都市圈既以城市(城镇)化、城市圈、城市群建设和发展为手段和过程,又以城市(城镇)化、城市圈、城市群形成为结果和标志。纵观人类历史,城市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当前,全球城市化水平比20世纪40年代翻了一番还多,从1945年的27%上升到2017年的54.7%。从国外看,形成了以纽约、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等一系列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从发展趋势看,全球城镇化进程将一直持续到21世纪末左右,届时,全球人口将稳定在90亿至110亿,其中75%-80%的人口会居住在城市当中。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更是大势所趋,潜力和空间巨大。辽宁在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中,有良好的基础和十足的潜力,特别是沈阳经济区、沈抚同城、大连全域城市化等都是辽宁振兴的优势。

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发展,一要牢牢扭住区域经济发展这一基础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是大都市圈形成的物质支撑。伴随着区域发展,必然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公共财政能力的提升。为满足多元化、高端化新的社会需求,就必须从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去寻找和发现新的供给源。与此同时,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要提升利润空间,需要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来配置资源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由此引发加强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联系。二要牢牢扭住交通便利这一优势条件。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一定地理空间上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大规模集聚,这对于交通等软硬件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城化”应运而生,表现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驱动。三要牢牢扭住信息化这一关键条件。20世纪中后期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互联网物联网时代,主要体现在对空间格局的重大影响。信息化扩大了交易的空间范围,拓展了城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地理边界;降低了市场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了交易信息的充分性,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业务结构和业务流程,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布局产业链;提升了公共设施的运行效率,拓展了服务人群的范围,强化了对都市圈的管理能力,实现了良好治理。四要牢牢扭住现代服务业这一内驱条件。在上述条件基础上,相应也催生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催生了大量的“宅男”“宅女”,催生了“外卖小哥”等劳动力大军。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要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才能具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要以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为着力点,打造辽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升级版”。一要加强重点合作。在东北地区形成重点领域深度合作格局,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二要加强对口合作。深入推进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三要加强战略合作。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

更好地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要树立正确的理念,“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采取务实的措施,“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要明确发展的目标,“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发挥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五大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建设美丽辽宁是新时代辽宁振兴题中应有之义,是重要的使命任务,是共赢的重大课题。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绿色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以环境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素,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以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最重要的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城市污水处理率”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

早在1962年,美国人卡逊就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对传统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破坏作了反思,引起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对西方工业化国家高消耗、高污染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但在当时,绿色理念主要集中在污染的末端治理方面。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强调通过新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污染排放。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强调通过对资源环境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当的估价,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从“十一五”开始关注绿色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创新性定位就呈现为“绿色发展规划”。2010年11月4日,被环保部称为“国内第一套绿色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和指数测算体系”的《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公布,我国绿色发展进入到有比较完备标准的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要求,要深入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绿色发展是创新引领、集约高效、质量优先的发展理念,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针对污染防治和治理“处于关键期,进入攻坚期,也到了窗口期”总体形势,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经济发展的重大关口,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要按照党中央部署的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粮食稳则天下安。粮食安全与辽宁息息相关。辽宁是我国产粮大省,承担着为全国提供更多高质量农产品的重任。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快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要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完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还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满5年,辽宁、大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榜上有名”。怎样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要着力推进五大领域积极进展,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以贸易畅通为重点内容,以资金融通为重要支撑,以民心相通为社会根基,着力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

要认真落实《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发挥辽宁与114个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朋友圈”不断扩大的优势,依托港口、航道、中欧班列、市市通高铁、现代通信网络覆盖全省和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的优势,加快推进大连、沈阳金融集聚区建设等,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积极探索引领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探索创建“大连自由贸易港”,探索构建联动互济的全方位、全领域、全时空开放格局,探索形成优势装备制造引领国际产能合作新路径,探索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高效机制,探索搭建文化交融互信的纽带桥梁,进一步推进辽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着眼“四大保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充分用好用足党中央、国务院“四大支持”,“要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强化“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理念,坚决打赢扶贫攻坚等三大攻坚战。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着眼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四、用好新时代辽宁经济发展“双车道”

在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是主力军,民营经济是生力军,主力军、生力军都要开足马力行进在振兴大业的“双车道”上。今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阳考察时强调,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同时,国有企业要改革创新,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那种不要国有企业,搞小国有企业的说法、论调都是错误的、片面的。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点毫不动摇。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一以贯之。我们要沿着这条路笃定踏实地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我们一方面要把握“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把握国有企业“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一以贯之。要以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为主要内容,推进理论创新,支撑引领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主导目标,建立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组织制度、现代管理制度为核心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把握为民营企业营造好“两个环境”,现在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我们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把握民营企业弘扬“两种精神”,力争“两个一流”,面向“两个一百年”目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益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民营企业也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业,心无旁骛,力争生产出更多的一流产品,发展一流的产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五、用雷锋精神打造辽宁精神“新高地”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今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抚顺市,在雷锋展览馆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听取学习雷锋活动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言简意赅地阐释了雷锋精神的先进性、永恒性、时代性、实践性、传承性,特别强调了“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

雷锋精神就狭义而言,是对雷锋的言行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概括和总结;就广义而言,已升华为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人生境界、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人们所敬仰和追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化。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概括了雷锋精神的实质。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进一步指出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其本质是“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国工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希望你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接见部分基层代表时他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拓展学雷锋活动,把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作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作为弘扬宣传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具体行动,立足岗位,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上下功夫,在积极向上向善、积小善为大善上下功夫,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风气上下功夫,在做学雷锋、树新风榜样上下功夫,在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上下功夫。

六、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组合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新形势、走对走实走好振兴发展道路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精神,要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辽宁振兴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辽宁的深切关怀传递到千家万户,转化为辽宁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进一步做好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大力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同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办公厅赴辽宁回访调研组报告上对东北振兴作出重要批示,为辽宁“号脉”,提出了“两个归根结底”,即辽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深化改革,并要求拿出推动东北地区振兴的指导性规划或政策性意见。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坚持“四个着力”,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从着力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等10个方面支持东北地区加快振兴。同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二次回访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又作了重要批示。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就是《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会议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会议重申“四个着力”,要求东北地区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打赢全面振兴这场硬仗。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实施。同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出台。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引领,重点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部署的重点任务,提出了一批近期可操作可实施,对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意义重大的政策举措,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在活力。主要包括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在东北地区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进“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等。二是推进创新转型、培育发展动力。主要包括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实施东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攻坚行动计划,中央预算内投资设立东北振兴新动能培育专项等。三是扩大开放合作、转变观念理念。主要包括打造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开展对口合作与系统培训等。指导辽宁省做好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起草工作,规划建设若干中外产业合作平台。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市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依托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组织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专题培训。四是加强组织协调。主要包括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加大财政金融投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转变观念、振奋精神、扎实苦干,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各项措施任务落实到位。完善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的领导、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各省(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设立办公室。

2017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三个推进”要求,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同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出台,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支持东北振兴发展的决心和态度,饱含着对辽宁人民的牵挂和深情厚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六个方面要求,与“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东北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了党中央扎实推进既定部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事的深谋远虑和战略定力,为我们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七、握紧党的全面领导的“指挥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东北振兴,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为东北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东北振兴的坚强保证这一重要论述,切实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四个大的方面发力。要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东北振兴工作机制,形成东北振兴工作合力。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八、交出新时代辽宁振兴的“成绩单”

交出新时代辽宁振兴的“成绩单”,一定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东北、为辽宁勾勒的蓝图、指明的方向、明确的任务,一张蓝图画到底,有干出一个“新辽宁”、干出一片新天地的目标,有提升站位、开阔视野、广纳人才、全面振兴的“大辽宁”胸怀,有硬实力、软实力都提升的“强辽宁”的决心,画出最新最美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图画。

要在严格对标上下功夫。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系全省工作大局,关系辽宁振兴发展大业,必须大事大抓。学习是基础,宣传是关键,贯彻是根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思想对标,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对标,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对标,要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带着目标学,带着问题学,学出忠诚、学出干劲、学出担当。

要在站位“对称”上下功夫。一定要通过系统学习、反复学习、深入学习,在思想上、视野上、思维上、本领上、状态上,特别是政治站位上,有一个新的全面的提升。要站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振兴发展的新成效来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要在深度对接上下功夫。辽宁省委提出,要把深化改革作为辽宁振兴的首要任务,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营商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激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活力,提振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辽宁振兴的根本途径,深入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振兴发展新动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振兴工作重点,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多极发力、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把绿色发展作为辽宁振兴的根本要求,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建设美丽辽宁。把对外开放作为辽宁振兴的重要抓手,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东北亚经济走廊,全力构建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辽宁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既要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整体对接,又要形成重点方案专项对接,进而深度推进战略对接、区域对接、合作对接、领域对接、政策对接、措施对接、项目对接等。要一件一件抓,一项一项落,切实抓住历史性机遇,在历史的“窗口期”,释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壮观效应。

东风吹来满眼春。辽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定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走对走实走好新时代振兴之路。全省各族人民特别是党员干部必将强化不忘初心、不负嘱托的“动力源”,锻造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合金钢”,打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金刚钻”,奋力开创辽宁振兴新局面,交出历史性赶考的优秀“成绩单”。

猜你喜欢

辽宁东北总书记
辽宁之光
Make ’Em Laugh
时局图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大东北的春节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