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快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18-11-20河津市市长赵建喜
■ 河津市市长 赵建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河津作为山西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加工城市,我们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立足黄河经济带、汾河经济带龙头和大运城副中心城市定位,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 的指导思想,按照“一纲二化三保四为”的发展思路,聚焦实体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国家级铝镁河津基地和煤焦化工产业基地,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努力锻造忠诚实干的政治品格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根本目标和明确任务。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学习中提高政治站位。也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任何工作都要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前提。
在学习中涵养绝对忠诚。绝对忠诚是忠诚的最高境界,是全心全意、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无怨无悔的忠诚,泰山压顶不弯腰,虽九死而不悔。要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核心,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职守。
在学习中推动解放思想。要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工作经济会议精神,认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骆惠宁书记和刘志宏书记关于发展的重要讲话,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真正放活思想、放大胆量、放开思路,变“体内循环”为“敞开大门”,变“求稳怕乱”为“敢闯敢试”,变“河津视角”为“全球视野”,让思想的清新之风荡涤陈旧暮气、激发蓬勃活力。
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全力打造两大国家级产业基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围绕煤电铝材和煤焦油气化两大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三大发展计划,主动转型、创新转型、全面转型、深度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绿色、清洁、高效循环发展。加快省级开发区建设,按照“铝焦为主、同业集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用地集约、循环发展、生态环保”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开发区的综合承载能力。铝深加工产业要按照“扩大龙头,延伸链条,做精产品,补齐短板”的发展思路,依托中铝山西新材料公司优势,围绕氧化铝和电解铝深加工两条主线,重点实施中铝山西新材料50万吨铝镁合金深加工、49万吨电解铝配套、32万吨炭素阳极、中铝1+3热轧生产线搬迁升级改造、炬华3万吨铝基催化剂、鑫银河3万吨铝合金压铸件等项目,力争通过3年努力,形成氧化铝250万吨,电解铝100万吨,多品种氧化铝深加工30万吨,铝材深加工70万吨产能,铝深加工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铝的精深加工引领区和产业转移聚集区。煤焦化产业要按照“稳焦兴化、焦化并举、上下联产、以化领焦”的思路,以阳光集团为龙头,围绕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三条产业链,重点实施阳光19万吨炭黑加工精制及尾气发电、10万吨蒽油、4万吨萘加工改造等项目,推进焦化产业创新发展、循环发展、抱团发展、联合发展,力争3年内,形成2000万吨煤炭、100万吨清洁燃料、10亿立方压缩天然气、120万吨化产,产值50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一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多元支柱,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河津制造向河津创造转变、河津速度向河津质量转变、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战略支撑。我们坚持按照“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围绕多品种氧化铝、煤化工、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积极对接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探索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铝山西新材料公司创建铝镁合金创新中心,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江苏雪浪无缝管、三联高性能发动机缸体缸盖、奋达机械数控机床及高精密减速器等项目,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充分依靠河津厂多、矿多、固废资源多的条件,重点发展粉煤灰砖、节能环保建材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实施投资10亿元的潞安1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积极发展风电、LED产业,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积极发展建筑产业,整合现有建筑公司,组建大型建筑集团,积极开拓境外市场,逐步构建多元支撑、新旧替换、多极增长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河津转型发展的后劲和动能。
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区域联动,奋力建设内陆地区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新高地
开放是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把河津放到全省、全国、全球的大背景下审视,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发力,集聚活力要素,积蓄强劲动能,不断扩大河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成立“一带一路”办公室和区域经济合作办公室,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巴甫洛达尔州埃基巴斯图兹市、黑山共和国新海尔采格市等友好城市合作交流,依托德国山西商会、菲华联谊总会等国际机构,加快推动我市焦化、钢铁优势产能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韩城市联手协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城市,推动灰陶琉璃、锣鼓、剪纸等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推动河津经济在更高的平台加快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经济开发区,超前谋划项目库,全方位对接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瞄准广东、山东、河南等产业聚集区,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定向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和开工率。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以煤炭、钢铁、铝产品等大宗货物为依托,加强与连云港、日照港对接,加快建设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内容的口岸监管和港口服务功能大型物流服务平台,努力把河津打造成为立足黄汾、辐射中原、面向全国的物流集散地。
厚植文化根脉,推进文旅融合,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有名片。河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24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所以坚持文化振兴战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打开河津旅游大门的必由之路。我们按照“大手笔全规划,大开发广建设,远交友近联姻”的思路,开展“大龙门行动”,构建“大龙门”交流协作平台,与韩城、吉县等地联手,共建黄河沿岸大旅游圈;以龙门景区、薛仁贵景区、汾河景区为支点,打造龙门古镇,构建高品质、高质量、高满意度旅游环境,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以清涧、阳村、小梁等沿黄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游、农耕体验游、乡土文化游等新业态。策划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活动,瞄准主流媒体,加大宣传推介,让“禹凿龙门、古耿遗址、西河设教、司马迁故里、薛仁贵故里”五大特色文化名片,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坚持以廉为基,全面从严治党,极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紧紧抓住思想从严、干部从严、纪律从严,把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要求落到实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格按照骆惠宁书记提出的“三个警惕”“三个进一步”的要求,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做到“一把手”带头、“一杆子”到底、“一辈子”坚守,营造作风建设新常态。
继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狠抓“两个责任”落实。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强化警示教育,深化标本兼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挺纪在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贯彻学习党章和准则,强化党纪党规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增强拒腐防变的综合“免疫力”。